職場不法侵害終於將入法,勞工保護再向前邁進

葉崇孝

  職場應是讓人安心發揮專業、彼此合作共進的地方,但對許多勞工而言,卻可能暗藏著不為人知的壓迫與傷害。所謂「職場不法侵害」,俗稱「職場霸凌」,指的是在工作場所中,勞工遭受持續性的不當對待、貶抑、羞辱、排擠甚至權力濫用。這些行為往往讓受害者身心俱疲,卻因缺乏法律支持與申訴保護機制,只能選擇隱忍。

  謝宜容事件正是這樣制度缺口下的悲劇縮影。此案不僅震驚社會,更喚起全民對職場不法侵害的關注。長年以來,勞工若遭遇霸凌,幾乎無法可依,甚至可能在揭露真相後被迫離職、遭受報復,形成「受害者再受害」的惡性循環。這樣的情況,讓無數在職場中努力奮鬥的勞工,不僅失去信任與尊嚴,也動搖了整體社會的正義基礎。

  實際案例層出不窮。有主管在眾目睽睽下將便當丟向同仁羞辱;也有高階主管依個人喜好操弄升遷機會、考績評比,甚至蓄意頻繁調動員工,迫使其離職。這些行徑表面看似管理權限運用,實則是對勞工權益的系統性侵害。當制度無法提供明確界線與有效處理機制,這些不法作為便有了滋長的溫床。

  所幸,在各界聲援與努力之下,立法終於開始有了突破。勞動部日前公告《職場不法侵害防治草案》預告,象徵此一爭議多時的重要法案正式邁入立法程序。草案內容不僅明訂「職場不法侵害」的定義,更賦予事業單位明確的責任與義務,例如建立通報與申訴機制、調查程序、保護措施、以及對加害者與怠惰處理的主管究責等規定。受害者將不再是孤立無援的個體,而是法律明確保障下的正當權利主體。

  此法的推動,不僅是對過去種種事件的回應,更是臺灣職場文化進化的重要指標。它不僅促使雇主重新審視管理手段與企業文化,也讓全體勞工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值得被尊重與捍衛。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對話的空間——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建立一個公平、尊重、多元與安全的環境,成為所有人都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從被迫沉默的過去,到即將擁有法律保護的未來,這條路走得不易,但終於看見曙光。我們期盼立法院能加速審議,使此法案早日正式通過,讓所有受害者不再孤軍奮戰,讓職場真正成為值得信賴與投入的地方。唯有如此,臺灣的勞動環境才能朝向更人性化、更永續的方向邁進。

圖01
圖02
圖03
圖04
圖05
  • 圖01
  • 圖02
  • 圖03
  • 圖04
  • 圖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