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五一大遊行 七訴求解析】-- 在轉型浪潮中,台灣中油公司同仁的呼聲不能被忽視

弘思工人

  2025年五一勞動節,在「反霸凌,要保障」的主軸下,七大訴求讓來自不同產業的勞工齊聚台北街頭,這不是單一產業的抗爭,而是跨越產業、職業類別與雇傭關係的共同訴求,這場遊行不只是傳統勞權的延續,更觸及當今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工作尊嚴、產業轉型與社會正義;今年的七大訴求橫跨職場安全、工時與休假制度、退休保障、薪資調整、勞動三權、醫護教保人力、以及淨零轉型中的勞工參與。對我們中油員工而言,今年的訴求格外重要,因為其中許多內容正貼合我們必須面對的工作現實與未來不確定性,身為能源產業的一員,我們不僅是觀察者,更是親身經歷者。在這場產業重構、碳中和目標倒數計時的時代巨輪下,中油員工的處境與期待,對未來發展的不安,我們不是只為「加薪」或「多放假」而遊行,而是為了捍衛「在轉型時代中,勞工也應有尊嚴地站著」這件事而上街頭。

一、反霸凌,要保障:轉型不應變成威權管理的藉口

  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企業內部面臨組織重整、部門調派與業務轉換,這些變動往往衍生出權力失衡與職場壓力,上級指令不透明、責任切割模糊,導致員工在高壓環境中身心俱疲,這不只是管理風格問題,更是「職場霸凌」的隱性展現,在這樣的氛圍下,「職場霸凌」不再是少數個案,而可能成為體制性問題。此次五一訴求中,要求職安法與反霸凌法制應一體適用於公務員與勞工,反映出包括國營事業在內的員工也同樣面臨管理文化的挑戰,而設立公正第三方與勞工代表參與的申訴處理機制,是工會一直以來推動的目標,我們強烈支持修法保障申訴者權益,以確保申訴不會變成打壓的導火線。

二、降低工時與落實休假:國營企業不能淪為「合理過勞」的溫床

  中油的輪班制度是維運必要,但不能成為剝奪假期與特休的藉口,對輪班制與現場作業者而言,工時過長早已是常態;「七天國假」的要求與「週休三日」的遠景,或許在產業別上存在落差,但「增加特休、休息權利」的核心價值理應一致,中油部分事業單位長期存在輪班調度困難與人力不足情形,導致員工年休假難以排定,更別說是彈性工時與實質休息。更有甚者,部分主管「休假變支援」的現象屢見不鮮,逐步模糊了勞動與生活的界線。在能源轉型壓力下,未來將有更多新業務、新任務加入,中油必須儘速建立「工時總量管理」與「排班彈性規劃」,並朝向提高特休、確保年假不被侵占的方向努力。休息不是生產的敵人,而是可持續運營的前提,「還我國假」、「五一全國放假」不是奢求,而是回歸正常工時的起點,工會將持續要求公司檢視排班制度與假勤落實率,並爭取特休額度與排休自主權的提升。

三、反老年貧窮,勞工退休要有保障:我們不是中油的「臨時使用者」

  能源轉型導向業務重整,令許多即將屆退或服務多年的員工感到焦慮,原本仰賴的獎金、福利是否會因制度調整而「被稀釋」?退休金計算是否公平?未來是否還能保有尊嚴地退休?中油公司過去以穩定著稱,但如今在各種轉型政策與子公司化、合資化的趨勢下,出現了退休計算差異、工時模糊與資遣計畫浮動等令人憂心的現象。遊行訴求中指出「公營事業獎金應納入退休金計算」,正中許多國營事業員工的核心焦慮,目前制度上獎金與津貼是否計入退休金,仍有不少模糊地帶,這也讓部分資深員工擔心自己多年貢獻恐在退休時「被打折」;同時,面對能源轉型可能導致的職位調整或早期離職方案,應嚴格防範企業以「自願離職」包裝「變相資遣」,並讓65歲屆齡勞工獲得合理的就保與失保保障,保障其再就業與生活尊嚴,因此訴求中的勞工65歲屆齡退休應視為「非自願離職」,這代表長年努力不應被制度切割。退休不是『請君退場』,而是對貢獻者的最後肯定。

四、抗通膨要加薪:能源產業不能只漲油價,不漲薪資

  近年來,物價飆升與居住成本的壓力幾乎無人能夠倖免,即使是在中油這樣穩定的大型企業內,也能明顯感受到基層員工生活成本上升所帶來的衝擊,每一次超商結帳,每一次育兒支出,都是基層員工真切的壓力。五一遊行要求最低工資調升至32,000元、時薪210元以上,並主張公部門調薪應民主審議化,我們要說的是:國營事業不能再以「有穩定飯碗」為由,壓低員工薪資調幅,我們要求真正反映生活所需的薪資制度,事實上,近年雖有調薪,但多數為象徵性幅度,並未追上實質通膨。若不進一步改革薪資結構,中油已經難以吸引並留住新世代技術人才。

五、強化勞資協商與反差別待遇:勞工不是轉型的局外人

  今年的五一訴求強調上市櫃公司應增設勞工董事、企業併購應協商留用員工、工會參與工作規則修訂等,對國營事業而言亦具高度參考價值,我們支持工會三權完整化、降低成立門檻、納入勞工董事等訴求。因為我們深知,沒有協商力量,轉型過程只會是一張張令人措手不及的公文,勞資對話不是點綴,而是制度;未來不論是碳捕捉設施設置、氫能業務開發,工會都應坐在決策桌上發聲,未來無論是部門調整、新能源子公司成立、或海外布局計畫,皆應納入勞工代表協商程序,避免決策過程將員工當成「資訊接收者」而非「利害關係人」;轉型過程本就不該是單向命令式管理,更應是上下協作的集體行動。唯有真正落實勞資協商與制度化對話機制,轉型才不會淪為「由上而下」的壓力。

六、醫護教保的補人力與保障,也映照著能源產業的人力瓶頸

  表面上看,醫護教保與能源產業關聯不大。但若從「公共服務體系的人力壓力」觀之,問題實則相通。五一訴求中呼籲醫護教保補足人力、保障工作尊嚴,其核心是在於:長期以來基層人力被高層政策忽視,導致服務品質與安全皆受衝擊。中油內部亦有類似現象,尤其在現場維修、煉製操作、設備檢測等關鍵單位,同樣面臨高齡化與人力斷層的雙重困境,導致現場同仁壓力高漲、交接不扎實,現場技術不是一天養成,制度要早規劃、早佈局,轉型當口若沒有妥善補才育才,將導致產線與服務斷層亦會潛藏安全風險。

七、公正轉型要落實:我們要求「一起轉型」,而不是「被犧牲」

  本次七大訴求中最引起能源產業關注的是第七項:「公正轉型要推動,要有勞工一起來。」這正是中油員工最深的擔憂與期待所在,在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道路上,政府與企業不斷設定目標、調整方向,但員工往往未被納入決策與過程當中。我們並不是對轉型的抗拒,而是要求對未來的參與與保障。當遊行訴求提出「碳費審議會應納入工會代表」、「擬定高碳產業減量計畫前需與工會協商」,這是一次對勞工民主的正面主張,也是我們在能源轉型中的生存訴求,這不單單只是幾句標語,而是對石化產業最深切的呼喊:轉型不能只說方向,更要說保障,我們要工作穩定,也要培訓支持。我們不是反對轉型,而是反對「轉完型我們就被裁撤」。中油應正視此聲音,推動內部能源轉型時,設立「公正轉型諮詢機制」,納入基層工會與技術人員意見,確保人才轉型、職能升級與合理補償同步進行,讓轉型不是犧牲者的名單,而是共同前行的團隊。

轉型的未來,是要有我們的未來

  2025年的五一遊行不只是勞動節的年度儀式,更是一次產業轉型下勞工心聲的大檢視,七大訴求涵蓋的不僅是勞動條件的改善,更呼喚一種「有尊嚴、有參與、有保障」的轉型路徑,我們不拒絕改革,不抗拒轉型,但我們拒絕在變革中被消音、被遺忘。中油是國家的能源脊樑,而員工是這條脊樑上的血肉與力量,未來的能源不是只靠太陽與風,而是靠制度與人心的更新,讓我們共同努力,讓五一的聲音,在政府機關也被清楚地聽見。

圖01 臺灣石油工會遊行紀實
圖02 身著紅帽、黃背心的會員們,成為遊行隊伍中最耀眼的一道風景。
圖03 臺灣石油工會遊行紀實
  • 圖01 臺灣石油工會遊行紀實
  • 圖02 身著紅帽、黃背心的會員們,成為遊行隊伍中最耀眼的一道風景。
  • 圖03 臺灣石油工會遊行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