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台灣面臨超高齡社會準備好了嗎?
文宣處
有年金、有存款、有房產,為什麼老後生活仍然如此辛苦?
當「長壽」≠「幸福」,該如何保障自己的退休人生?
台灣超高齡社會於2025年迎面而來,不可逆的如同海嘯,正衝擊著台灣的未來。長命百歲不再稀奇,目前50歲以下人口都有機會活到100歲,面對百歲態度更加悲觀因為大家都害怕生病。生病不只是單純身體不適,背後同時代表著無止境的醫藥費及照護人力成本,會拖垮整個家庭。近來「老後破產」話題延燒全日本,震撼社會各階層。日本NHK甚至錄製特別節目《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的現狀》,採訪過程所有案例全記錄,直擊統計數字背後的社會現實,值得全球高齡社會引以為鑒。經由NHK特別採訪小組為期一年實地踏查採訪製作,以老年後「金錢問題」為探討主軸,揭露「老後破產」的問題,及其對居住、生活、醫療、人際關係等等層面中的各種影響。本節目真實揭露訴說了「兩代同垮」的實際真相,那些曾經每年冬天都可以去溫泉地滑雪度假的中產家庭;那些年輕時勤勤懇懇努力工作的上班族;還有為了照顧父母,寧願放棄自己職涯的孝順兒女,都不解又沉痛的說出了心聲:「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會淪落至此。」他們的現實真相,也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我們。孤獨死案件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同住一個屋簷下,家人過世兩周都沒被發現... 跟著遺屋清潔團隊,直擊孤獨死現場,大量囤積的物品快碰到天花板, 混亂的環境背後,會是怎樣的寂寞?現實生活中的孤獨死,不專屬於老人,而只有自己一人,也可能是未來每個人的樣態。孤單是人內心最深的恐懼,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輕時都與大家一樣認真工作,做好退休後的儲蓄計劃,卻從沒想過老後生活竟如此孤獨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欲望。雖然社會強調趁年輕盡早做好個人財務規劃、政府不斷優化社會福利制度、強固全球經濟結構等等--但這些種種利多卻全都因高齡社會的衝擊而陸續瓦解怠盡。
不論上班族勞工、家庭主婦、社會新鮮人……,多數人早已陷入「老後破產」的危機而不自知;如果不能早一步認清現況,尋求解決之道,那麼,不管你現在幾歲,都將成為「老後破產」的預備軍。懷抱開店夢想的中年人,一輩子拼死賺錢的打工族,國家的年金制度卻無法照顧他的老後生活。舉幾個現今社會中活生生的例子:小型企業老闆娘在經歷獨子過勞死、丈夫相繼去世後頓失依靠,有病痛不敢看病,只求節省存款開銷……;工地建築師傅一輩子肩負創造別人美滿新巢的任務,老後卻必須賣掉親手建造的家,才得以符合接受社會照護支援的資格……;中年失業的子女,仰賴雙親養老金過活,寧願與社會脫鉤在家吃住無社交當啃老族,最後的結局是二代人一起倒下,形成「老後親子破產」……。此時的家庭,不再是一張最牢固的安全網;家人,不再是最安心的支持力量。父母兒女同住一處,共享的可能不是天倫,而是生存危機。此時的父母,不敢再霸氣的對遇到挫折的兒女說:「回家,老爸老媽養你!」因為微薄的退休金,已支撐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現在的子女,也不敢對老邁的父母承諾:「放心,我回家照顧爸媽。」因為中斷了職涯,沒有了收入,下一個從中產變下流的,就是自己。在日本,危機已經浮現,低薪資+高失業,讓子女即使成年也無法自立,只能繼續依靠父母;但社會嚴重高齡化,食養者眾、生產者寡,讓退休老人可領的年金越來越少,自己都快養不活,哪裡還能庇蔭子女;少子化又讓問題雪上加霜,過去可以手足分擔的照護父母責任,現在都落在一個人肩上,兼顧工作與孝道,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些「正因為有家人,所以痛苦萬分」的原因與困境,聽在你我耳裡,是不是分外熟悉?因為台灣正亦步亦趨的走向同樣的處境。日本的社會演變,通常早於台灣,但台灣的惡化速度,卻遠高於日本。日本政府推出的各項老後福利政策,相對台灣已是較為完善的,仍無法防止「兩代同垮同破產」現象的發生,更何況我們台灣?所以台灣因為照顧者身心過於疲累,體力、金錢負擔過重,而殺害被照顧親人的人間悲劇,層出不窮。家庭照顧者鏡頭前的淚,住宿式機構竟要排隊等三年,政府數據的二萬多張空床在哪裡? 找不到幫獨居長輩送餐的人,為什麼? 沒人陪病,找嘸看護,住院孤兒該怎麼辦?目前一對一看護,行情價一天2800元起跳,沉重經濟負擔壓垮一般民眾,政府議題住院照顧公共化,讓大家都有看護,台灣有可能達成嗎?解方又是什麼呢?
所以「老後破產」的問題,不只衝擊65歲以上的退休老人,更進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家庭收入減少、物價上漲的危機紛至沓來,年輕人就業困難,中年失業的上班族更難以再次進入職場謀得一口飯,若不正視這些問題,若干年後你我可能都是「老後破產預備軍」。這世代畢業生一開始工作,就必須負擔沉重社會壓力,上要養育父母,下要負擔兒女成長費用。現在的問題早已不單只是存多少錢才能退休,而是不知道還要拼死拼活工作到何時?整個社會陷入惡性循環,「人口老化」不再只是政府政策的問題,而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嚴酷現實。
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五人中就會有一位年齡超過65歲。這彰顯台灣目前的銀髮族困境,說是國安危機亦不為過!然而,雖然台灣人的平均壽命達到80歲,不健康餘命卻長達8年,這意味著許多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將面臨長達8年的失能、失智,甚至長期臥床,對台灣的醫療體系和長期照護需求帶來巨大壓力。日本又比台灣更早邁入老齡社會,時至今日,仍無法提供完善的配套計畫。而台灣人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比日本快1.6倍,比美國快2.3倍,10年之內,每3.6人必須照顧一位老人,你我真的準備好面對「高齡社會」的衝擊嗎?主計總處於今(113年)時隔30年再次發布國富統計報告,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結果,民國110年最富裕的20%家庭財富是新台幣5133萬元,財富資產最少的20%家庭,平均每戶僅有77萬元;兩族群差距高達66.9倍,明顯比民國80年差距16.8倍大很多。台灣貧富差距最主要的來源,是因為最高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上升趨勢明顯,最低所得家庭成長幅度有限。這代表的低所得家庭的收入停滯、高所得家庭的收入卻是越來越高。台灣的勞保、國民年金、軍公教退撫基金都有可能將在30年內面臨破產,年金制度難以倚賴;你可能會生病,而且會更老,一旦不再有收入,只能坐吃山空,存款用盡的恐怖隨之到來,因為每個人都會死,卻都無法預料,將會是什麼時候?「長壽」這個幸福社會的象徵,終將成為壓垮現今社會的最後一根稻草。如何有效應對這一變化並保障國民健康,已成為政府急需解決的關鍵議題。
古有名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再加上所謂少子化、老年高齡化社會,是不是台灣也有可能像日本一樣,出現收入低、存款不足、沒有可以依賴的人的「下流老人」呢?人們可以選擇不婚、不生,但無法避免隨著年齡增加而變老所導致的失能。老年貧困往往不是自願的,既便年輕到老努力一輩子也是一樣。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老後悲、病、慘,但無法預測的大病一場,需要高額醫療費的長期病,更不用說罹患失智症,住不起高齡者的看護機構,都可能成為「下流老人」。老人更可能陷入自責、羞恥與活著沒有意義的憂患情節不敢求助,讓許多老人最後走向自殺、淪為街友或成為竊盜。
結論
老人化速度世界第一、老人自殺率世界第二的台灣,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社會貧窮問題嚴重,加上長照政策、年金制度的不健全,提醒我們任何人,都必須提早思考、及早規畫準備老年生活。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做的是,先瞭解老後生活可能面臨的遭遇,包括:1.老人福利 2.醫療開銷 3.拓展自己生活圈 4.持續關注政府政策這四大方面,並且認識退休後可能面臨的四大風險:1.長壽風險2.健康風險3.市場風險4.詐騙風險,同時強調健康問題及經濟風險對退休生活的影響,呼籲提前做好準備。要如何老的有尊嚴、尊嚴的老,以更樂觀的心情迎接老年的到來,就是這一世代所有人要面臨的問題。政府必須擔起責任提出有效政策,做好政策設計,投入必要資源,協助一般家庭老人及低收入戶年長者經濟承擔,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
1.天下雜誌: 面對2025年超高齡社會,如何實現健康台灣藍圖?
2.《老後破產: 名為長壽的噩夢》《老後破産: 長寿という悪夢》出版社:大牌出版作者:NHK特別採訪小組
3.《「老後破產」的社會背景-老人無力支付完善照護的費用》 作者愛長照編輯團隊
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月薪五萬,老後還會成為窮光蛋?兩分鐘看日本「下流老人」現象!
5.【孤獨死‧求生路】孤獨死激增 臨終陪伴的是志工 迎接超單身世代|TVBS新聞
6.2025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到時會發生什麼事?股感知識庫/唐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