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不台-預警台灣搶工危機
文宣處
一場國際搶工的浪潮正悄悄來襲。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23年調查國際移工資料,發現全球近兩成的移工來自亞洲,勞工遷移最主要的路線之一,即從東南亞國家往北邊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台灣移動。
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工資爬升,製造業頻頻「缺工」,不惜以「出走」要求政府開放外籍勞工。直到1992年,當時的勞委會公布《就業服務法》作為引進外籍勞工的法源,態度謹慎,初期僅開放紡織業在內68個行業,不但對雇主資格限業開放,引進的外籍勞工數量亦採取總額控管。
台灣在1999年正式開放引進越南移工,自1999年越南政府開始輸出勞工到東亞新興國家以來,台灣一直是越南移工首選,越南移工人數大幅增加。自2006年起,每年輸出約8萬名移工。越南移工主要移入的國家以台灣、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最多,其餘的以非洲和中東地區為主。2017年底在台灣的越南移工人數近21萬人。越南移工一直是台灣製造業主要勞動力來源,據勞動部統計,從2018年開始,在台灣工作的外籍移工超過70萬人,其中超過6成都是產業移工,越南移工占了近4成5。但這個情況在過去幾年開始轉變,年輕越南移工對台灣的熱情正在逐漸消褪之中。2018年,日本首次超過台灣,成為越南勞動力最大宗的接收國,且差距持續拉大。2019年全年約15萬名越南勞工出國工作,超過5成前往日本,約8萬人;台灣只有5萬4千人,此差距持續拉大。越南勞工出國工作,日本已是最優先的選擇目標,年輕越南移工對台灣的熱情消褪可見一斑。
越南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到台灣工作
東亞高齡社會來臨,東南亞外籍移工的搶工大戰即將開打。根據專門輸出越南工人到台灣的越南仲介表示,越南青年選擇到台灣工作的比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我看再過幾年,沒什麼越南人要到台灣工作了」一位專門輸出越南工人到台灣的越南仲介說。他能說流利的中文,經營台灣市場已16年,但過去半年,他已多次聘請翻譯陪同他赴日本拜訪客戶。
越南年輕人不想到台灣打工的原因如下:
一.首先,越南經濟正在蓬勃興起,過去10年的經濟成長率維持在7%上下。越南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中獲益、外資不斷自中國出走,將工廠基地轉移至越南北部。東協經濟共同體(AEC)自2015年底正式成立,越南經濟體制與國際接軌,陸續與世界各國簽訂並實施新一代自由貿易協定(FTA),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越南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越南透過 FTA 開啟巨大商機,藉此擴大進出口市場。越南目前已是國際知名品牌的紡織品、鞋類和電子產品等主要製造商的聚集地,而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更是推動當地經濟前進的主要驅動力。越南的人口結構相當健康,根據研究預測機構數據,直到2040年都能享受到人口紅利。越南吸引到的都是需要廉價人力成本的組裝大廠,然後選擇靠近港口的地區形成聚落,再從中國進口原物料,或將產品經港口出貨到美國。
再者例如南韓三星集團在隔年關閉所有在中國的工廠,將海外生產重心移到越南,預計未來超過半數的智慧型手機都將從越南生產。來自台灣的電子代工龍頭富士康亦在越南積極布局,除了擴大在北方北江省一座生產筆記型電腦與平板的工廠,並宣布將投資3億美元、招募超過3萬名員工。蘋果公司的台灣供應商,包含和碩與廣達,也看好越南前景,紛紛轉進越南投資建設更多的電子代工廠,這使得工人內需就業機會大增。
二.越南高等教育的快速擴張影響勞工國外就業的意願
越南教育部門在1990年代末修改法規,允許私人設立大學及專業學校,但產業結構調整跟不上大學成長速度,每年約有20萬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他們之中不少人會申請出國工作,對海外工作有更高的期待;對台灣艱苦的工廠工作則不感興趣。對於唯我獨尊新世代的越南年輕人來說,刻苦忍耐已不是主流,越南政府也跟著修正出國工作的說詞來順應潮流。
2000年初,輸出勞工項目為越南政府的主要減貧政策,政府喊出「支持貧窮地區職業培訓……爭取每年八千名勞動者出口」。但在2017年後,越南官員的說法轉為:「準備未來的人力資源」,強調到海外工作是為了加強語言能力與技術,並喊話出國勞工隨時要返國,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技術與專業。出國工作的勞工回國後,將成為越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資源,有助推進越南的工作風氣與勞動紀律,也是越南與國際間的文化橋梁。因此,在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上,應動員和有效利用這些返國的勞動力。
韓國招募移工的政策
東南亞外籍移工的搶工大戰即將開打,韓國早已提前布局。時序倒回數年前,韓國採取國對國的直聘制度,已陸續和16個勞工來源國簽署雙邊合作協議。韓國政府在2003年修正策略,改採國對國的直接聘僱模式(EPS)。外籍移工在這制度下享有與韓國勞工同等的勞動保護,而且由政府直接聘僱也大幅降低移工出國的費用。最低的菲律賓工人只需支付500美元,越南勞工也支付不到800美元,與來台動輒6000美元的仲介費差別甚大。目前,韓國已和16個勞工來源國簽署雙邊合作協議。(編按:根據韓國現行法規,只有配偶是韓國公民和韓裔的特定外籍人士才可以在南韓從事家庭幫傭工作,與僱主同住的全職家庭幫傭當前巿場行情約為每月350萬韓圓(約新台幣8萬4647元)至450萬韓圓之間)
2024年韓國再度成越南移工首選之一,由於台海局勢緊張,以及日圓貶值的因素,同步影響了越南人到日韓工作的意願。(中央社)越南義安省5天收到6500份為赴韓國工作的韓文考試報名表,數量年增近倍。觀察認為,除了韓國解除對義安省的工作限制外,日圓貶值及台海局勢都可能左右越南勞工的就業去向。越南前鋒報(Tien Phong)報導,義安省(Nghe An)就業服務中心經理陳國俊(Tran Quoc Tuan)表示,自2024年1月26日至30日共收到6500份欲透過就業許可制度(Employment Permit System)前往韓國工作所需參加的韓文考試報名文件。相較去年只有3700份,2024年幾乎多出1倍。越南勞工目前主要透過韓國的就業許可制度前往韓國工作,並投身於製造、建築、農漁業,工人月收入約3600萬至4000萬越南盾(新台幣4.7萬至5.2萬)。根據報導,在2024年的第一階段,韓國將在4個領域招募1萬5300名勞工。其中,製造業占1萬1200人、農業占將近900人、建築業則有超過200人、漁業有逾3000人。
因應搶工大浪,日本修法以優厚條件吸引移工
越南勞工前往日本工作,最早是透過「外國人技能實習制度」(Technical Intern Training Program,TITP),這項實習制度始於1990年代。日本表面上是向開發中國家轉移技術,實際上是同步引進外籍勞工。由一批留學代辦與掮客從中穿針引線,他們將越南工人送到日本上基礎日語學校,課餘時間則到工廠工作。
按照規定,越勞只能在日本工作3年,契約期內不能離境、亦不能更換雇主。由於越勞是以「研修生」的學生身分工作,並無納入勞動法保障,經常面臨超時工作或苛扣薪資的問題,被國際人權團體批評是血汗奴工。
為了解決人口老化與長期缺工的問題,日本在2019年修正《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正式引進外籍勞工──除了看護業外,亦包括從事金屬製造業、工具機械,以及電子業等製造業勞工,都是這波重點引進對象。時至2024年,越南勞工已成為日本最大宗的外籍族群,日本仲介前仆後繼至越南尋找仲介公司合作設立語言學校,在河內這座城市的周圍已經湧現大量日語學校。日本政府預定5年內引進約34萬外籍勞工,保障其領有與日本國民相同的最低工資,介於16到20萬日圓間(約新台幣4到5萬元);工作滿5年後,只要通過語言檢定與技能測驗,外籍移工甚至能取得永住資格。如此高規格的勞動條件,讓越南總理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強調,越南勞工出口「將時時刻刻以日本為最優先考量」。某位越南仲介表示,經營台灣市場將近20年,過去,她每季飛一趟台灣拉攏仲介業者,甚至在台北派駐員工以便服務客戶;如今,她改成每月至少飛一趟日本拜訪客戶,「台灣的市場我們就會慢慢放掉了,」她的語氣充滿對日本這個新市場的嚮往。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藍佩嘉也察覺到日本移工市場的變化 。她研究日本的「特定技能」簽證,此簽證除引進看護工外,還有部分的電子廠、鋼鐵廠等14種職業種類勞工,仲介費的規定採用ILO建議的「移工零付費」。以機構僱用的看護工來說,「雇主是先面試挑好工人,之後他們在母國學日文、受訓練,再到輸入國的聘僱費用,全都是由雇主付費。」越南工人去日本要支付的費用大約在3,600美元左右,來台灣動輒6,000美元的差距非常大。對越南年輕工人來說,赴日本打工薪資高、仲介費又相對低,造成日本勝過台灣成為越勞出國工作的首選。
結論
目前全台60多萬名移工,均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和泰國,這些東南亞移工在特定教堂、火車站或工業區附近聚集,形成特殊的東南亞地景及空間政治,豐富了台灣的文化地景及族群想像。欲深刻理解在台移工文化,不能只從台灣自身的角度看待。台灣政府或許對國際移工的競爭沒有警覺,但作為勞工輸出國的越南政府卻是高度關注。台灣的移工政策採限業開放、總額管制,加上保障廠工領有與本地勞工相同的基本工資,所以2000年前後,台灣真是不少東南亞移工出國工作的首選。可如今,日本與韓國對移工都已保障基本工資,超過新台幣4萬元,台灣的薪資已對東南亞移工失去吸引力。實地觀察,台灣囿於國際現實,很難開展新的移工來源國,而薪資、居留權等條件也無法與日韓等國比拼。可以想見,來台的移工人數很難再有成長。台灣自1992年修訂《就業服務法》以來,引進外籍移工已30餘年,實際的移工來源國只有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 4國,相較於日韓合作的國家都有10國以上。在競爭國際移工的市場裡,比拼的還有外交實力。儘管台灣政府多年來努力想與緬甸、寮國、孟加拉等國洽談引進外籍移工,多數的移工來源國與台灣合作皆是興致缺缺。2024年第一季台灣已面臨空前未有的缺工年代,如何優化勞工薪資、工作環境與居留權等條件,增加吸引國際移工來台工作意願,則是台灣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參考資料:
1.《越南移工:國家勞動輸出政策及其社會發展意涵》,作者:張書銘,五南出版社,2018.12.01
2《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春山出版社
3.當日本變移工首選──越南一條街,預警台灣搶工危機,報導者
4.韓國再成越南移工首選,台海局勢與日圓貶值左右赴台日意願,TNL關鍵評論2024/2/02
5.勞動部網站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