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引言

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任何一次的革故鼎新、改朝換代,皆是源自於農民革命。

何以致此?其的關鍵繫於:不論時空背的變幻莫測,總是萬變不離其宗,誰能掌握生產工具,誰就是真正的贏家,而力能支配別人。

貳、時代變遷導引新生產工具

  在農業社會,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所以在舊時代中,地主乃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以其掌握了土地資源,便可以決定佃農的命運;至於在工業時代,無疑資本家握有資金,掌握了最重要的生產工具-土地、廠房與機器設備等,於是取代了地主的地位,一躍而成新時代的指標性的人物。

叁、新生產工具改變個人命運

  到了後工業時代的資訊社會,情況又有所不同,在知識經濟的年代裡,「知識」反而成為眾多生產工具中,最具備關鍵性的一項,擁有龐大「知識」能量的人,必然在當代世界中出人頭地。微軟電腦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由於其對視窗軟體的開發,乃能創造巨額的財富,進而成為全球首富。同樣的,雅虎的楊致遠也是因為開辦網路電腦,遂在三十歲不到,即已成為億萬富豪,要可見一斑。

肆、無生產工具之農民以革命改變個人命運

  鑒於地主控制的土地愈多,農民的生活就愈為困難,到了一定的臨界點,佃農們再也忍受不了,只要有人揭竿一呼,於是呼群保義的壯烈革命行動,便猶如火山爆發一般,可謂一瀉千里,而終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似此循環不已,簡直靡有止境。同理,如果資本家兀自把工廠生產的盈餘,專供個人享受,而未將之分配於共同打拚的員工,並且漠視勞工的基本權利,則不滿的勞工終必以實際的行動,甚至以激烈的手段,向雇主討回公道。

伍、擁有新生產工具者不能為富不仁

  不寧唯是,茲以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全球第一富豪的地位,竟然遭遇到來自環球的圍剿,癥結即在於微軟電腦壟斷了國際的微軟市場,獨占世界上的銷售利益。縱使比爾蓋茲(Bill Gates)本人出手大方,動輒以大手筆的金額幫助弱勢團體的兒童,或是濟助癌症患者,儼然成為並世最著名的慈善家,仍然改變不了世人抱持其「為富不仁」的根深柢固之印象。蓋「有錢大家賺」,比爾蓋茲(Bill Gates)就算以其聰明才智,對社會有著卓越的貢獻,又焉能壟斷寰宇的財富,此乃教人無法忍受的一點。

陸、以服務的人生觀替弱勢團體謀福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中,特別強調服務的人生觀,用以導正人類天生不平等的現象。換句話說,聰明才智愈高的人,應該替愈多的人服務,為千萬人的利益服務,即使聰明才智不高的人,亦應該設法替自己服務。倘若人人都能做到此點,則天生人類的不平等,終因每個人的人各盡所能,奉獻一己的心力,而力臻於公平的境地。為了遏阻比爾蓋茲(Bill Gates)微軟勢力的無端擴大,今日的中國大陸及歐洲部分國家,早已採取Linex的軟體系統,俾與微軟的micro-soft相抗衡,鹿死誰手尚在未定之天,惟有一點足以確定,沒有一個人可以獨霸全球的資源,彰彰明甚!

柒、社會改革使北美與西歐免於赤禍

  西元一九一七俄曆十月(西曆十一月),爆發共產主義革命,查其之所以發生在農業社會的帝俄,而非發生在工業社會的北美與西歐,關鍵即繫於西歐在十九世紀中葉,知識份子創造出「費邊社」(the Fabian Society)組織,試圖用和平漸進的手段,據以對彼時偏頗不公的勞資爭議社會,進行有的良性改造,庶幾緩和資本主義的苛酷,成為日後英國勞工黨(Labor Party)及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前身。準此,興起於十八世紀的資本主義制度,透過社會改革家長期無私無我的努力,早已改頭換面,不復原來冷血無情的面貌,使得共產主義所刻意號召的無產階級工人革命之訴求,變成不具絲毫的吸引力,遂在先進國喪失其應有的號召力量。

捌、權力的平衡規範社會兩種不同之力量

  古人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農民原為最為善良純樸的群體,茲因苦無宣洩的管道,於走投無路的窘境之下,不惜鋌而走險,乃是出於一種歷史的必然,足證「天真老實」與「可以欺負」,兩者之不宜畫上等號,一個人的忍耐程度畢竟有其極限,一旦被逼上絕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任何再怎麼怯懦的人們,均有奮力一擊的時刻,古人所謂:「時日曷喪,吾與汝偕亡!」基於此一原因,中國人講求不為已甚,得饒人處且饒人,事事反求諸己,重在內心的修持,而西方人則強調「權力的平衡」(Balance of Powers),希望藉由外在的機制,防範其中一方勢力的獨大,從而危害他方的利益。

玖、勞動三權加強弱勢勞工之力量

  懍於斯一原理,歐美國家首開風氣之先,於勞動法制上,樹立了勞動三權-團結權、集體談判權與罷工權。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特別照顧勞工的利益,毋寧在於不願看到雇主的權力漫無節制,否則勞資地位不對等的結果,相互間原應維持的「均勢」地位,勢必遭到破壞無遺,每每引發社會的動盪不安,如此有損於社會整體的利益,初非有愛於勞工也。又為了使手無寸鐵的勞工,能夠與握有生產工具的資本家平起平坐,遂透過國家「公權力」的強行介入,使得勞動力有了國家勢力作為後盾,方能與資本家勢均力敵,彼此作有效的抗衡,鑒於面臨兩敗俱傷的結局,於是不管哪一方的當事人,莫不憚於輕易造次,避免傷人之後,同時卻傷了自己。

拾、勞工之力量亟需知識予以補足

  不過,「知識即是力量。」此乃西方先哲培根(Bacon)的名言,擁有知識的人,便在社會上具備相當的發言權,處今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早已凌駕於其他的生產工具,而成為最重要的個人資源。誰具備了豐富的知識,誰就享有無形的生產工具,從此立於不敗之地。本於這項體認,處在後工業的新經濟時代中,資本已不是唯一的生產工具,各式各樣無形的知識價值,早已凌駕在有形的財產之上,所謂「知識無價」,便是典型的硬道理。觀乎電腦、資訊與生物科技的新貴們,查其之所以能夠坐擁金山或銀山,仰仗的正是腦中的創新知識。唯其如此,做起事來,不必看人臉色,足以自食其力,而獨立創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個體戶」。

拾壹、電腦知識創造了微軟王朝

  當年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於就讀美國哈佛大學時,自認以其聰明才智,去開發電腦微軟事業,要比上著名學府,來得更有意義,遂不惜中途輟學,反而「因禍得福」,成就一番大事業,哈佛大學的學士學位變得可有可無的裝飾品,深具啟發性。俗話說:「空有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平情言之,外在的學歷、名位與財富,皆屬於華而不實的東西,不如內在的學問與知識來得實在,讀書貴在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我們常說:「胸有詩書氣自華。」知識係人生最為珍貴的無形資產,一旦融入個人的腦海,內化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那麼任誰都偷不掉。

拾貳、勞工以知識增加自我的附加價值

  勞工欲在現代的世界中立足,當務之急端在不斷地創造自己的附加價值,隨時隨地汲取新知,務必做到讓別人有求於你,而非你有求於人家。此外,勞工單純只仰仗勞動三權是不夠的,尚須具有其他的補強措施,因為徒有勞動三權,但是欠缺知識作最為有效的運用,終究是要完全落空的。究極言之,團結權、集體談判權與罷工權,充其量只是爭取勞工權利的工具或手段,至於如何落實為具體的勞動權利,有賴勞工善用智慧與知識,將之創造轉化成有利的訴求,俾博取全民的認同及肯定。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勞工界領袖-閔尼,正是依恃過人的智慧,成為全美政治上的槓桿,民主黨與共和黨等朝野政要,紛紛絡繹於途,俾尋求其支持,於是無形中提高了勞工的地位,不妨待價而沽。

拾叁、勞工以知識做自我的主人

  面對新時代與新環境,亟需有新的觀念與新的作法,方足以肆應嶄新的局面。惟萬變不離其宗,知識及智慧應該與時推移,日益精進。在現代民主多元的開放社會裡,容忍不同的意見,業已變成生活上必備的道德,勞工雖不一定要有造反的本事,卻不能忽略知識的追求,以增益自己的附加價值,才能做自我的主人。舉個淺近的例子來說,倘若雇主違反勞基法,而損及勞工權益的情事,站在勞工的立場,不宜想當然耳地直接援引勞基法,資為權利主張的依據,此因勞基法是「公法」,不是「私法」關係,勞工個人的「私權」,因雇主的違法行為而受損,怎麼可以逕行引用「公法」的勞基法而請求損害賠償?此為不通之論!

拾肆、勞工訴訟權利主張須以知識為基礎

正確的作法,理當按照下列模式來做,始為正途:

一、勞工不是依據勞基法而為索賠法源-

勞動契約係勞工與雇主之間的意思表示合致之行為,而契約乃是當事人間之法律,自然具備一定的法源效力。

二、勞動契約與勞基法實質內容之比較-

假設勞動契約所訂之勞動條件,優於勞基法所訂之標準者,固然別無問題;惟若勞動契約所訂之勞動條件,劣於勞基法所訂之標準者,那麼基於勞基法第一條之規定,該法係最低勞動條件之標準,具備「補充性」與「代替性」,因而即是以勞基法的內容,搖身一變成為勞動契約的一部分。

三、勞工最終還是以勞動契約從事索賠-

勞工以私法上的勞動契約從事索賠,自然合法有效,只不過此際之勞動契約,係以勞基法為骨幹,不復原先勞動契約的內容。唯有透過此種邏輯推理,方克保持一以貫之的說理方式。

拾伍、結論

  總之,或許先天上人類非生而平等,勞工因為欠缺實體的生產工具,在起跑點上,難免輸給財大氣粗的資本家,此乃無可奈何之事,蓋中華民國迄今仍屬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家殆已壟斷全國資源。挽救之道,勞工只有加速汲取新知,冀望能夠在無體的生產工具-智慧財產權領域,設法扳回一城。唯有在這種情況之下,勞工始能真正走自己的路,毋庸處處仰人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