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權益]民粹與卸責、油價與反思…台灣能源面臨的困境/小馬勞工權益

民粹與卸責、油價與反思…台灣能源面臨的困境/小馬

 

   
 

 [勞工權益]民粹與卸責、油價與反思…台灣能源面臨的困境/小馬       4月1日一早加油站排起了長長的加油車龍,人們隱隱浮動不安,到了下午這不安明顯化並且擴大了,經濟部宣布「油氣價格合理化方案」,各類油品的調漲都在3元以上,是近期來調幅最大的一次;媒體的批評聲浪猶如水銀瀉地般地一發不可收拾,焦點除在油價調漲方面,也擴及公司營運績效、員工薪資、福利等面向,台灣中油公司及員工一時之間成了眾矢之的、過街老鼠…。

        在全球化時代裡資訊、金融乃至各類資源互為影響,任何地方的變化瞬息間就會產生全球性的連動;而資本主義競爭性的生產方式是會耗損大量能源,在七、八○年代能源危機就已向世人清楚昭示此生產方式所隱藏的危機,石油因其不具再生性導致其價格長期趨向看漲,工業強國為了爭奪這項資源早就刀兵相向,中東局勢長期陷入動盪不安,跟它豐富的石油蘊藏量不無關係,只是列強用了許多虛假的政治藉口來掩飾,加諸近年來的全球暖化、極端氣候更使能源危機多加上幾許世界末日將臨的沉重壓迫感…。

        台灣處於資本體系邊陲位置,加工出口導向促生了低廉的能源政策,政府長期將油電價格壓抑在亞洲之末,強化企業競爭力,過去這些政策有效的成就了台灣的四小龍地位,如今東亞七小虎的崛起不也是建立在補貼政策及低人工成本上,因此台灣經濟若要更上層樓擺脫目前困境,過去所依靠的這些政策都有必要做適度的修正,台灣經濟發展必需著重在軟實力的提升,如勞動素質的提高、生產創意的提高。21世紀以來全球工業先進國訂定的碳排放總量及碳稅、碳交易等制度,旨在排除後進國家習慣採用的補貼及低工資政策所創造的優勢,因此國人石油的使用習慣更必須改變,而企業也不能一直靠補貼式的能源政策而不主動去提升營運績效。

        此次油價調整引發媒體及民眾的反彈與批判,民代隨之加入,批判內容除了油價,更擴及員工的薪資、福利等面向,大抵是指責油價漲幅過大、中油壟斷台灣油品市場、中油經營績效低落、員工薪資過高、員工福利太好…等等;這些批判是迎合民眾對漲價的反彈心理而被提出操作的,焦點由政府的油價政策、國際油價的浮動、經濟發展理性結構的調整被民粹式的轉移至中油及其員工,這是對全球化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要變革澈底的失焦。這對台灣在迎接全球化或兩岸貿易交流是不利的,民眾乃至企業的使用能源的習慣不變,仍只要求價格低廉、政府補貼,產能的提昇就將流為空談,而在節能減碳的國際潮流中,將備受批判。

        民代因為選票的壓力,採取民粹式的說辭可以理解,但政府對其油價政策無法站在辯護及說服的立場,而採取批判中油及其員工的說辭,對執行政策的中油及其員工是不公平、無法理解的(註一)。工會在這次風波上可說是孤軍奮戰,面對各方批評及員工的申訴,莊理事長親上火線接受媒體的採訪,4月3日莊理事長在TVBS2100全民開講與名嘴們進行辯論,將焦點自檢討員工薪資福利轉移至油價及政府卸責的作法上,這在接下來電視的政論性節目上也漸見端倪。但隨後台電擬調整電價,又將有漸趨平靜的風波拉回到先前的批判漩渦裡…。

        經濟發展的目的在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最主要表現在工資普遍的提昇,工資提昇促使民眾消費力增強,進而整個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移除流動性陷阱讓經濟更景氣繁榮。與此對比,弔詭的是媒體卻將薪資做為攻訐的對象,一面指謫政府無法增加民眾收入,無法拉高GDP,一方面卻將百萬年薪打成不可言喻的罪,而不是競相調整效尤的目標;更何況對比台灣當前的房價、物價、消費指數,百萬年薪真的夠格被稱為肥貓嗎(註二)?工資如果採向下比較、競相沉淪,而經濟卻能奇蹟式的一路向上發展,可以預見的是貧富差距的拉大,至此台灣也只不過成就為經濟帝國主義鐵蹄下的奴役島…。

        ※ 註一:4月10日馬總統於訪外行程的記者會表示,油電雙漲因過去凍漲政策導致虧損,回復市場機制是政府必定得實施政策;這是政府第一次對補漲政策做出聲明及表態,其說法與動機矛盾啟人疑竇。

        ※ 註二:以台灣人均GDP為18000美元/年,一家3口54000美元,收入折合新臺幣應在1,600,000元以上,這意味著百萬年薪者,其配偶也需在年收入60萬元以上,其家庭收入結構才能站在平均中數,如果一家是四口以上,中油員工還夠格被稱之為肥貓嗎?

 

 

[勞工權益]民粹與卸責、油價與反思…台灣能源面臨的困境/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