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專題報導]從勞保基金破產危機談起/謝創智專題報導

從勞保基金破產危機談起/謝創智

[專題報導]從勞保基金破產危機談起/謝創智

[專題報導]從勞保基金破產危機談起/謝創智

 

 

[專題報導]從勞保基金破產危機談起/謝創智        10月初,勞委會對外公布勞保基金最新精算結果顯示,勞保基金將從2017年產生收支逆差,到了2027年勞保基金將破產。消息一出,勞工團體不斷要求政府執行立法院決議,比照公保模式撥補虧損,但隨即又傳出行政院否決了勞委會所提政府負最終給付責任的勞保條例修正草案。深怕領不到勞保退休金的民眾,擠爆各地的勞保局辦事處,光10月份請領一次退休金的件數,就從9月的7000多件,暴增到1萬5000多件,勞保基金一口氣被領走205億元,比9月的84億元多了1.4倍。          面對勞保的財務危機,行政官員提出了3率(提高費率、提高投資收益率、降低所得替代率)1資(拉長平均投保薪資計算期間)1補(政府撥補)的解決方案,後來又加了延後退休年齡選項,但這又造成勞工繳得多,領得少,領得晚的不滿。勞保破產危機這把火,又延燒到軍公教人員的退休制度,一時間,軍公教成了被指責的既得利益者,在社會觀感的大帽子下,重重打擊了他們的士氣,勞工階級與軍公教 階級的對立氛圍隱然形成。退休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是否該繼續發放,成了首個被具體討論的媒體焦點。執政黨原本想要在年終慰問金這個議題上展現出改革的魄力,卻反陷入父子騎驢進退失據的窘境;在野黨則藉由召開國是會議的提議,一方面要來參與改革的規劃,一方面要拉高層級找到政治操作的舞台。         退休制度牽涉到勞動者老年生活的經濟安全,也是絕大多數勞動者都將面臨的問題。勞保制度從1950年開辦以來,至今已超過60年,2009年實施勞保年金制到現在也將近4年,勞保有潛藏債務危機不是個新聞,早就是被公開的炸藥。只是因為距離引爆的時間還很長,長到過去和現在的政治人物在位時都不會發生,勞工也不太相信政府會讓勞保倒,這個危機也就長期被忽視下來。這次勞保基金精算後的破產危機,再看到國外驚心的案例,讓我們能夠更全面的去檢視台灣各種退休制度的問題,盡速釐清解決方向,未嘗不是很好的改革契機。         只是技術官僚在理性思維下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不是真能解決問題?是不是最佳的方案?有沒有忽略了人民的感受?有沒有造成不好的副作用?身為工會幹部,我們又要如何看待勞保的財務危機?我願野人獻曝,提出一些簡要看法供大家參考。 制度和人要分開來看         制度隨著時空環境改變是可以有改善的空間,但社會不該因勞保危機而仇視軍公教人員。因為制度並非絕大多數軍公教人員所制定,他們也是依據和政府的契約關係在公部門服務,依據國家法規領取待遇,不該將軍公教人員妖魔化,彷彿他們是貪婪的一群人。如果不把人和制度分開,甚至把對制度的不滿轉移到對人的指責甚至汙衊,只會激起當事人因為尊嚴受辱而生的反彈,問題更難理性處理。         更何況,就算把軍公教人員打趴了,勞保也不會因此解除危機。勞工薪資福利差,解決之道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軍公教人員拉下來,反而該以公部門為標竿,讓民間勞工的勞動條件向上提升。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辛勞,我們都有軍公教的親友,也都有勞工的親友,台灣是大家的,共同的問題要大家一起來解決。勞工和軍公教相互間應有體諒應有共識,要改革的是政府向富人傾斜的政策,要檢討的是為何勞工始終分享不到經濟成長果實,當老闆越賺越多,卻只是因為賺得不夠多,勞工只能苦命繼續當全世界最價廉物美的苦勞‧這才真是世界大笑話。 信賴保護不能只針對軍公教         談到公務人員待遇時,信賴保護是官員最常提到的理由。我同意信賴保護很重要,但勞工呢?難道不能要求政府也要信賴保護,負起勞保給付責任嗎?別忘了,九百多萬勞工是依據國家的法律,甚至是被強制參加勞保,多年來依規定繳納保費,到頭來做莊的政府卻兩手一攤,說不可能再依先前的標準給付退休金,這真是一場世紀大騙局。當勞工辛苦工作一輩子,也繳了幾十年的保費,老了卻面臨棺材本減少甚至不保的危機,難怪會恐慌甚至要跟政府拼命。         如果政府只會說對公務員要信賴保護,只會說依據法律,所以政府要負撥補公保虧損的責任,面對勞保財務危機卻是要勞工繳多領少,不要債留子孫,不要造成世代的不正義,這顯然是兩套不同標準。要談信賴保護,不能選擇性的談,否則那真的是歧視,所以退休制度的改革,不能只針對勞保,包括軍公教,都要在理性對話的基礎上,一起檢討一起改革,否則不只不公平,更會掀起社會的對立,這後果遠比財務危機更可怕。程序正義和時機要兼顧         執政黨在處理軍公教退休人員年終慰問金時,犯了未尊重改革對象,未經過協商程序即逕予宣布變更的大忌,導致原本可檢討的制度性問題,轉變成退休人員尊嚴受損的情緒反彈,讓問題更難處理。任何制度的存在都有他的時空背景,當時空背景轉變後,制度本就有檢討的空間,但不能光以社會觀感就否決過去的制度,施政魄力不能用片面決定,獨斷獨行來顯現,必須兼顧程序正義和時機點,否則縱然改革了一時,也會失去民心,失去彼此的信賴和尊重。         房子漏水該修是對的,但選在明天颱風前拆屋頂製造更大危害是錯的。面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企業實在撐不下去,要放員工無薪假也不是不行,但企業要跟員工開誠佈公的談,讓員工了解公司困境,談好相關因應措施,包括共苦之後危機解除時如何同甘,重點就是協商的程序正義,而非雇主單方說了算。同樣的,如果今天擔任雇主的政府,可以未經協商片面變動公部門的勞動條件,可以任意變動對勞保被保險人的承諾,那是對民間雇主做出最壞的示範,未來豈不代表雇主也可以經營艱困為由任意削減員工權益,棄協商的程序正義而不顧。         政府負最終保證責任為何不早點說猶記得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時,多家國際 級的大銀行面臨倒閉危機,連帶的國人對於存放在金融機構的存款安全產生疑慮,一時之間,許多民眾擠爆以民營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解除定存或是提領存款,轉存到台銀等大型公營行庫,不安的氣氛迅速蔓延,危及金融市場和民心的安定。當時的行政院長劉兆玄立即啟動存款保險機制,並宣布不分公民營銀行,不限金額,由政府全額保證存款人權益。在政府作出明確的保證宣誓後,一場擠兌和信心危機很快地獲得平息,也讓台灣度過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         這次的勞保破產危機則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一開始危機產生,媒體大幅報導行政院否決勞委會所提的政府負最終責任修法條文,行政院不動如山。後來在社會恐慌壓力下,陳 院長才提出有條件式的政府保證,他說要先研究如何開源節流救勞保,如果真的還有不足,政府會作最終保證(這和基本工資調整要有二個前提的模式很像)。陳 的說法不僅安定不了民心,更讓民眾產生勞保將會繳多領少,政府不太甘願負責的恐慌,趕著辦理老年一次給付的民眾繼續湧向勞保局,最後不得不由總統出面宣布將由政府負最終責任,官員也從不贊同撥補,改口說政府會負責。如果一開始就說政府會負勞保的給付責任,同時也會進行勞保的改革,而不是刪除、閃躲、猶豫後再說會負責,民眾的不安和反彈也不會如此大,同樣的內容不一樣的說話順序,真的差很大。 別搞混勞保具有的社會保險本質         這次勞保財務危機中有個很大的爭議點,那就是勞保財務要不要做到完全準備,這跟勞保究竟是不是社會保險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人在保險公司買的商業年金險,是個人的自由選擇,有人會買有人不會買,這一代人買了不代表下一代人一定也會買,為了確保將來被保險人獲得給付,保險公司就要有充足的準備金來支應潛藏債務。勞保則是屬於社會保險,是一種強制性的保險,透過集體保險和風險分擔的原理,進行世代間的互助,又兼具所得重分配的效果。社會保險是採「隨收隨付」及「量出為入」的模式,不僅有源源不絕的加保者,財務及給付條件也可經由立法加以調整,因此,勞保並沒有所謂「潛藏債務」的問題。         不過所謂沒有潛藏債務,是指在合理的收支標準下達成財務平衡,只須以短期的準備金(德國只一個月的準備金)來做出納調節。而在台灣,投保費率難以調整,給付比率又高,再加上老年化和少子化的壓力,勞保確實難以達成隨收隨付的財務平衡,也才會有危機出現。不過隨著勞保年金的開辦,目前已經有逐漸調高費率和延後退休年齡的機制,至於調得夠不夠高,夠不夠快是可以再討論,但無損勞保是社會保險的本質,不會有完全準備的潛在虧損問題。不過所得重分配的效果並未在勞保顯現,反而如同商業保險一樣,保額高者保費繳的多,未來也領得多,甚至同樣由政府負擔2成保費,薪資高保額高的人反而獲得更高的國庫補助,這點是有討論的空間。繳多領少應該是最後手段         繳多領少是目前政府提出來的具體方案選項,就算這是非得走的路,在上路之前,政府應該窮盡其他一切手段來挽救勞保破產危機,再來動繳多領少的腦筋,尤其是降低所得替代率。勞保老年年金是要保障勞工擁有適當的有尊嚴的退休生活,如果因為財務壓力的考量,就簡化成降低所得替代率是必要手段,將會危害勞工的退休安全。固然理論上勞工的退休生活不能全靠勞保年金,但面臨失業和低薪化的威脅,台灣勞工很難在工作期間透過儲蓄或是商業年金保險來累積退休金,特別是很多資深勞工,2005年前的舊制退休金根本領不到,2005年後的新制退休金又不多,勞保年金將是他們退休後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所得來源,因此不能貿然調降所得替代率來解決勞保財務危機。         屬社會保險的勞保出現潛藏債務危機,除了是因為收入和支出的不平衡設計,更重要的是未來老年化和少子化的來臨,造成「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的結果。縱然面對老年化,年輕人負擔老年人退休後年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政府還是可以有一些積極作為來因應。例如說:提高勞動參與率,讓更多比例的勞動人口進入就業市場,維持甚至加大投保人數;提升經濟發展,增加勞工薪資,讓投保金額提高保費增加來挹注基金財務;提供便利價廉優質的公共服務,讓年輕人少支出有能力儲蓄,讓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開銷減低,減輕對高給付勞保老年年金的依賴;提升基金管理績效,充裕勞保基金;杜絕以多報少的投保弊端等。確定給付才是最佳的退休保障         由於勞保財務危機的出現,將勞保由確定給付制改成確定提撥制的倡議被提了出來,藉由所謂媒體名嘴的強力放送,這種呼聲有越來越強的趨勢,但這對勞工真的好嗎?依我的看法當然是錯的,現行的確定給付才是最佳的退休保障。確定提撥就像勞退新制一樣,勞工在職期間提撥一定金額到帳戶中,等到退休時再分配領回,等於是一種自己養自己的強制儲蓄制度,根本不是風險分擔,社會互助的保險制度。確定提撥制下會累積一大筆退休基金,不僅會面臨通膨等因素而縮水,也會衍生基金不道德操作甚至淪為政府護盤工具的弊病。         反觀在確定給付制下,退休金是依勞工退休時所得的一定比例領取,不需面對通貨膨脹退休金縮水的風險,符合世代互助風險分擔的社會保險精神,不會累積大量基金,也不會產生基金操作的弊端,是優於確定提撥的退休制度。不過確定給付制當然要回歸隨收隨付財務平衡的精神,否則很容易被以財務風險為考量的確定提撥制給取代,到時就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不利勞工的退休保障。         如果真的要走確定提撥,那就請先訂出合理的所得替代率標準,再回推每月提撥比例,最好再加計通膨因素。以勞退新制每月提撥6%為例,官方說所得替代率大概是20-25%,如果我們希望勞保所得替代率維持在50%,那每月提撥至少要12%,甚至更高,但這個數字可能嗎?好在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規劃專案小組」已經初步決定,包括勞保和公保年金都將採確定給付設計,希望這個決定不會被推翻。 勞工團體要做好上談判桌的準備         為了勞保的財務問題,不只媒體大幅報導討論,勞工團體也多次上街頭表達抗議;雖然執政黨拒絕依在野黨的意見召開國是會議,但總統已經和行政、立法及考試三院院長開過會,並在記者會中指出要針對經費不足、行業不平、世代不均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行政院長陳沖也做出承諾,會在兼顧財務健全、社會公平、世代包容、務實穩健的原則下,在三個月內(明年一月中旬),針對勞保提出改革方案,並就其他相關年金做出改革方向的建議;陳院長也責成副院長江宜樺擔任「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召集人,預計召開一百場會議,廣徵各界意見進行修法。         從以上的進展來看,勞保改革已是個重要而且會立即發生的議題,當勞工團體上街表達不滿之後,還是要回到談判桌和各方人馬進行談判。但問題是,勞工團體準備好了嗎?         工會雖然有組織動員上街頭丟雞蛋的能量,但在經費有限,時間有限,人力有限,能力有限的狀況下,有沒有足夠的論述能力在談判桌上守住或要到我們要的東西呢?或是只能在官方或其他團體代表提出的選項中做出選擇?或是堅持不改,抵死不從,繼續以動員施壓的政治力量來堅持?如果要訴諸政治,工會真有這樣的能量嗎?更根本的是,不同性質的工會團體,不同世代的勞工,不同價值觀的工會幹部,真的能整合意見一致對外作戰嗎?還是內部意見分歧,自亂陣腳?一百場會議即將展開,明年一月中旬提出改革方案的期限很快就到了,但工會真的準備好了嗎? 不可迴避的幾個問題        不管再怎麼抗拒,勞保制度的變革已是箭在弦上,縱然要維持現狀,有些問題還是無法迴避,否則堅持到一個看似美麗的海市蜃樓,終非實際保障。如果工會要參與勞保制度的討論,有幾個問題是無法迴避,必須作好回應準備的:         一、要不要對軍公教的退撫制度和公保年金提出意見?要的話,立場上是                 要把他們的條件往下拉,包括支持將退撫制度改成確定提撥制嗎?         二、 對於勞保要採確定給付或是確定提撥,我們的主張是什麼?         三、 勞保有財務危機是事實,我們自己有什麼解決方案嗎?如果沒有,那                  對於政府目前提出的3率1資1補及延後退休年齡的改革方案,我們的態                  度是如何?反對的是什麼?同意的是什麼?同意的程度又是到哪裡?         四、如果真要調整費率,而雇主又大力反彈,我們的主張是什麼?要不要有                 妥協方案?這個方案是什麼?空間有多大?         五、 面對不同世代的會員,我們要如何保障資深勞工的退休安全,又能平                  衡年輕勞工的負擔,不要落入世代掠奪的困境?         六、 對於目前勞保年金缺少所得重分配效果,我們是要主張維持現況,                  還是同意減少對高所得者的補助和給付,增加對低所得者的照顧?         七、對於基金的監理制度,我們有什麼主張?         對這些問題,我當然有我的看法,但先暫且保留,也讓各位工會先進自行思考,或許您可以把意見告訴工會,讓我們集思廣益尋求最佳方案。                                (註:本文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所屬團體立場。

 
   
   

 

[專題報導]從勞保基金破產危機談起/謝創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