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東南亞國協十國籌擬「能源合作行動計畫」,以有效運銷石油、天然氣等石化能源(下)/陳義文勞工藝文

東南亞國協十國籌擬「能源合作行動計畫」,以有效運銷石油、天然氣等石化能源(下)/陳義文

 

 

 

       印尼則於2005 年時先與中國大陸建立起友善的關係,同時將油氣資源的開發與合作,列定為拓展雙邊經貿合作的重點;最近數年,雙方並次第在「中國- 印尼能源論壇」上,達成累計12 項、金額共為76 億美元的能源合作計畫。而泰國、汶萊兩國亦各自與中國大陸簽署尋求共同合作探勘、開採石油與天然氣的備忘錄,展示合作的意願,而此類的聯合勘探行為亦得延伸至東協以外之區域,俾可謀取更大的利益。現前,中國大陸即另與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國合作,共同在北非的南、北蘇丹( 南蘇丹係於2011 年時脫離原之蘇丹共和國而自立為新國) 合作勘探與開發油田,每日平均的石油產量近約28 萬桶。        日本與另一號稱是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在東南亞的態勢及所形成的串合,亦牽動著東協在能源上的開發和供銷配運。日本早從1970 年代後期起,即與東協各國就陸地及近海所蘊藏的石化能源,達成共同開發的協議,並且大舉示好以投資東南亞,迄今東南亞便長期成為日本液態天然氣最主要的供輸地,近數年單是馬來西亞每年輸往日本的天然氣即多高達6,300~6,800 億立方英尺,占馬國出口天然氣的61~62%。在印尼方面,日本亦不遺餘力的投入資金以分享成功開採石化礦產的獲利,如日資的「國際石油控股公司」(INPEX Holdings Inc)便積極撥注資金協助印尼開發帝汶海(Timor Sea) 的海底油氣能源,當地海域被認為是印尼規模極大的海底油氣田區。另則隨著南 海風雲的詭譎多變,日本在近來還刻意和越南、菲律賓交好,除了給予越、菲兩國經濟上的支援,並數度在國際會議上與其互通聲氣或是相互唱合,蓄意展現聯手圍堵中共之意圖至為明顯。        對照於我國,過去在1980~1990 年代係向印尼購買天然氣,之後則又兼向距離較遠的卡達購買;而在1970 年代尚處於文化大革命後期的中國大陸,則因為經濟形勢尚頗困頓蹇厄,無從發揮影響力,直至1990年代之後才逐漸在東南亞展現大國崛起的氣勢。再者,境內工商業已有蓬勃起飛之勢,對於能源同樣需求孔急的南亞大國-- 印度,自然不會對於地緣頗近且又擁有豐富資源的東南亞地區視若無睹,甚至可說是耗費心思的在南海諸國之間示好並投資開採石化油氣,繼2007 年時印度與緬甸簽訂天然氣輸送協定之後,印度又將合作對象延展至與其距離較遠的越南去,還不惜和越南同在2013 年6 月擇於南海水域舉行軍事演習,協同對抗中共之意味實不問可知。        地球上,石化能源再如何的豐足,如何的傳出新發現有油、氣儲存區,卻終究有用盡耗罄之日,國際間已由於石化能源的趨於短絀( 如杜拜所屬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即因有鑒於此,故已考量將過去的石化礦產收益轉作工商投資,卻又形成另類的「奢靡拜金國」,註七),和各國內部需求的擴張而促使油價朝上攀漲,此係莫之能禦之趨勢,倒未如若干都會城市之炒作房價般的,摻混有明顯人為的炒抬情形。有感於全球油氣礦藏的趨減與油價的逐年攀高,東協與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數個主要的石化礦產進口消費國,將愈形重視石化能源的供銷問題,而且除了本身能夠順利取得之外,亦留意有無可能被別的消費競爭國捷足先登,並頗在意他國是否以愈優惠的價格和生產國簽訂更長久的合約。        在中國大陸方面,由於和若干東協國家存有南海主權上的糾葛,因而尤須謹慎行事,有如投鼠忌器般的擔憂一旦犯下錯誤將會成為「眾矢之的」,而且復憂慮一旦在某強權大國的操弄下,使得其國籍船舶通行麻六甲海峽的權利受到妨阻,將更不利於國勢的增長,這也正是中共在前數年間,急於建造從緬甸通往其雲南邊境之輸油管的關鍵因素之一,並又出資協助巴基斯坦興建瓜達爾軍港,換取在軍港建竣後得以在港內駐軍的權利。中共藉由增強在印度洋面的軍事武力,防止非友好勢力製造事端以向其挑釁,當然已是國際各界皆知之事,而對於中共在印度洋上增加武力部署,最為不悅者乃是南亞大國的印度,和另一頻有艦隊縱橫全球的強權大國了。        東協組織日後在能源行銷市場上的角色及結語就東協成立之宗旨和其核心目標論之,係在於凝聚各國的情感、增益團結,與促進各國的經貿繁榮,對於和近鄰的中國大陸之互動是以經濟議題為主( 註八)。因此,就近來發生於中共和越南、菲律賓之間的海權摩擦,東協組織本身和其他國家倒未有直接的評論,亦尚無國家願意挺身調停,頂多是由其政府高層出面呼籲冷靜處理。

       鑒於東協諸成員國之間存有甚大的貧富差距( 新加坡和印尼係最極端的對比),為期縮減差幅,東協曾在1997 年的峰會時提出「2020年願景」,作為21 世紀初期的發展目標。        東協並自本(21) 世紀起陸續推行第一、二階段的五年計畫,重點在於取得東協組織內、外進步國家資金與技術上的協助以推動基礎建設,今則已經趨近第三個五年計畫階段之後半階段,並將致力完成「跨東協區域性天然氣運輸網路」暨「東協電力輸送網路」等重要建設。未來,東協更希望結合中國大陸,建構從俄羅斯到東協國家的大東亞能源網。由於上述的建設方案必須有來自中國大陸的資金,甫可順利推動,且又會將運輸網路的部分線路延伸至大陸境內,故中國大陸必然樂於運用此一時機和舞台,扮演得以操持大局的要角。而東協則期待於完成以上的建設之後,將來可在能源行銷市場上更加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讓和平安定的東南亞取代動亂難靖的波斯灣,成為全世界生產行銷和控制分配石化能源的首要區域。        在19 世紀中、後葉的1950~1970 年代,東南亞地區繼擺脫日本帝國的鐵蹄踐踏和歐洲列強的殖民桎梏之後,紛告獨立建國,但是此際亦正是共產主義瀰漫於東亞和南亞地區的時期。冷戰期間,在中共、美利堅兩大國與所屬陣營的對峙下,游移於兩大集團之間的東協組織,始終難與中國大陸融洽相處,直至90 年代冷戰落幕且諸國的政策已告轉變後,東協暨各該成員國甫與中國大陸建立起穩定的互動關係。        然而,在歷史留存的軌跡和若干大國刻意製造搬弄下,「中國威脅論」卻常成為東協國家揮之難去的陰影;近來,又因為南海主權的紛歧見解,而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國家之間掀起陣陣陰霾,不僅有地緣關係極遠的強權大國,率先假借軍事演習前來興風作浪,且不惜以軍事、經濟援助方式居間鼓動對立,甚至還有部分東協國家寧願忘捨昔日曾攻佔其領疆、肆虐為惡的史實,而朝向經過重新整建但仍高揚軍國主義的後續政權靠攏,以對抗日漸強盛的中國大陸,只能說是國際間 有永久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而欲期利益能夠長久存繫,東協則需能夠善用「大國平衡」的策略,即在有把握控制允當的情況下,同意各國將軍事以外的政經勢力伸進於區域之內,並使其維持於平衡的狀態,不僅慎防單一強權勢力干預區域內之事務,並且從大國的角逐競爭中獲取更大的利益,使自身成為被積極拉攏的對象,而外來資源和支援得以多多益善的增加。坦言之,舉世不少處於強權大國之間的小國如歐洲的瑞士、摩納哥,亞洲的新加坡和中東的阿聯、巴林、卡達等,過去皆是巧妙運用此一策略靈活週旋於大國之間,吸引外來的資源和顧客湧入境內以發展建設,成為雖屬蕞爾卻頗具名氣和頗為富裕的小國,惟以上諸國當然不會自認為他們是採行大國平衡策略,或曾因此而獲取利益。        曾有國際評論員將東協所採行的大國平衡策略,具體的簡化為是在政治和經濟上與中國大陸密切往來,但是在戰略和安全上則寄望美國給予的協助。因為斯項策略具有相當大的彈性,使得東協與中國大陸、美國乃至新近崛起的印度、萬里迢遙相隔的歐盟之間,俱可維持良善的關係,獲致愈多資金的挹注以投入建設,並可使得東協數個會員國境內的回教團體和回教信徒,不致在海外或歐美國家受到不平等待遇,而享有安和穩定的福祉,確有一舉多得之效益。附註:     一、東協國家中的印尼和汶萊,是ASEAN的兩個著名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但是印尼境內卻仍不乏有生計極為貧困之階層,汶萊人民的生活雖普遍較印尼百為佳,亦有多項完備的福利制度,但是後者對外出售能源產品之利益,卻大都歸於蘇丹掌握,既告窮奢極欲,甚至還藉由壟斷財富組建軍隊,施行鐵腕統治,此乃為舉世各界所詬病之事。惟東協組織基於不干涉內政的前提,僅曾發表希能邁向正面宏途的闡述和期許,未曾深入的描述上述諸弊端。     二、東協在近些年來,經常為中國大陸的第四大貿易夥伴, 邇來數個年度和中國大陸的貿易額大都維持於2,010~2,050億美元。由於相鄰的地緣連結與中國崛起等因素,東協各國自然無法忽略中國大陸對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中國論」之說法似頗盛行於東協諸國。     三、東協十國若再加入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和印度,即又擴大稱為「東協10+6」或「ASEAN +6」。自2002年,東協與中國大陸訂立自由貿易區的協定,而被媒體泛稱為「ASEAN +1」後,美、日、韓、印和紐澳等國亦恐落於人後的,競相與東協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關係,爰有「ASEAN +6」架構之形成,連帶的強化東協在東亞事務中的影響層面和力道。     四、依照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Fren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於2013年發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底為止,東協各國境內合計已經完成了3,020公里的管線布建。     五、經由石化礦產探勘業界的估衡,南海的石油蘊藏總量高達200億桶,以現行的科技言之,當可開採出70億桶;而天然氣之存量,則高達900兆立方英呎。     六、緬甸與中國大陸素來保持著敦睦友好的邦誼,所以國際上常視緬甸和巴基斯坦,是中共將勢力伸向印度洋的兩個媒介國。從本世紀初起,中緬兩國曾擬議合作,興建一座攔截伊洛瓦底江以蓄水形成的「密松」(Myitsone )水庫,集水區面積廣達766平方公里,並於2009年動工,如同中共境內三峽大壩重現於緬甸的「縮小規模版」,惟中共之方的投資金額,仍然高達36億美元左右。不過,緬甸卻因為近年來施行民主改革,進而開始與西方國家暨日本接近,不免引起中共的戒心,邦誼亦不若以往密切。緬甸總統添盛(Thein Sein)另則逕於2011年9月底,以尊重民意為由,宣佈停建密松大壩,中共方面極為錯愕難堪;迄2013年3月,中共工程部門和人員於歷經過一年半的堅守之後,終於撤離工地和撤移設備,賠償事宜仍在洽談中。     七、過去,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諾魯,曾因挖取歷經長期歲月形成的「鳥糞山」以供製造外銷用的肥料,而賺取大量外匯,使其國民在1970年代時期享有舉世最高的國民所得額。然而,諾魯政府卻未能預先善用外匯收益妥為綢繆,而在之後不到30年的光景,便因鳥糞山已被掘平,遂在短期間內倏又成為低收入的貧窮國,可知純靠銷售礦產以維持收益的狀況,終有掘採俱窮、歸於貧困之日。     八、在大國平衡的基本原則下,東協與中國大陸之間所保持的良好合作關係,乃是對外的策略方針。雖然,有些國際性媒體曾認為東協已與中國大陸發展為「戰略伙伴」的關係,不過東協組織則不願採用或接受戰略伙伴的用語,並堅定表示不會損害或淡化與美、日、印度以及紐澳等國的關係。

 

 

 
 

[勞工藝文]東南亞國協十國籌擬「能源合作行動計畫」,以有效運銷石油、天然氣等石化能源(下)/陳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