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勞工藝文

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

 

 

波斯灣的地理形勢和海運上的重要性

        位

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的波斯灣(Persian Gulf或逕稱Gulf),係因東岸的波斯人古時即已在今之伊朗,建立起強大的波斯帝國,故古昔即稱波斯灣,但阿拉伯人卻以其族裔為名而稱之為阿拉伯灣(Arabian Gulf) ,中國大陸或許為了表示不偏靠於那一族裔,故通稱為「海灣」,日本則常將波斯灣連同岸邊地帶併稱作「灣岸」。波斯灣可視為是印度洋西北部的緣海,灣、洋之間係以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及阿曼灣相連,西北起自阿拉伯河(由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匯流而成)河口,東南至荷莫茲海峽而接阿曼灣,長約990公里,寬56~338公里,面積接近23.5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約50公尺,在接近荷莫茲海峽的最深處可達110公尺。靠伊朗之側較深,不少的海域深於80公尺;但是靠阿拉伯半島之側則較淺,常淺於35公尺。荷莫茲海峽為波斯灣的咽喉,灣口有不少島嶼如喀什姆島、大通布島和小通布島…諸島緊扼出海口,同時構成波斯灣的天然屏障。沿岸國家計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阿曼。

        波斯灣屬熱帶沙漠氣候區,年均溫為攝氏

26度左右,溫度已明顯偏高,夏季更常可高達35~40度之間,但因沙漠地形散熱較快,故冬季的夜間仍舊相當寒冷。降雨量方面,阿拉伯半島之側每年不到125mm,伊朗之側每年亦不過275mm,都屬於乾燥型氣候。夏季時有沙塵暴侵襲,能見度低,秋季則有冰雹和龍捲風肆虐,冬季又多雲霧環繞,終年屢有強勁的西北風將大量沙土吹入海灣中,使得海水混濁不堪。波斯灣的海流為逆時針方向之環流,因為海峽兩端海域區的鹽度不等,致使阿拉伯海海水從海峽表層流向波斯灣,而波斯灣中鹽度較大之海水則從海峽底層流入阿拉伯海。荷莫茲海峽及狹窄的灣口處海流速度較快,以船舶行進速度計量可達3~4節,一般的海域僅0 . 5 ~1. 6節,沿岸處的潮差大致為1.5~3.5公尺。

        由於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古時並未建立有結構嚴密的國家,而是由部落型態的首領(又稱酋長或稱大公)統治,組織鬆散,武力衰 ,因而千百年來曾分別遭到波斯帝國、鄂圖曼帝國、葡萄牙王國乃至不列顛帝國的入侵,直至20世紀中葉方才陸續獨立。當地為舉世最大的石油產地,年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且石油的儲量亦約占全世界總儲量的2/5~1/2,向有「石油寶庫」之譽稱,故為國際間極重要、也備受關切的地區。產出於波斯灣沿岸的石油,大都是裝於油輪上經由荷莫茲海峽運往世界各地,因此在荷莫茲海峽岸邊,時常可以見到不絕於途的大型油輪。

風雲詭譎,烽煙頻傳,油輪與軍艦是最常見到的大型船舶

        波斯灣自古以來即為海運之要道,早在西元前20世紀,巴比倫人便將勢力擴張至該片海域,嗣後又被亞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及歐美國家所控制。歐洲國家之染指波斯灣,係起自1506年的葡萄牙,葡國軍隊先佔領今之阿曼,在當地建設港埠並築造城堡,控制波斯灣、阿拉伯海及印度洋的海域,做為其艦隊通往印度殖民征戰的中繼站長達一個世紀之久;1622年,英國與伊朗分別攻佔靠近灣口的喀什姆島…等島嶼;1625年,不甘示弱且亟欲將海權擴展至印度洋的荷蘭,亦將其勢力延伸至波斯灣,繼而與英國在此展開爭奪,但畢竟無法與國力日壯的不列顛王國相抗衡而撤移。自19世紀初葉起,英國已於此地設立多處軍事基地,逐漸掌握波斯灣的制海權,足可與斯時縱橫於西亞的鄂圖曼帝國相抗衡,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擊敗土耳其的大軍,「阿拉伯的勞倫斯」(為英國陸軍情報軍官--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便是以當時之背景寫成的著名傳記小說,後來並被拍成電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斯灣曾是同盟國家提供軍用物資予蘇聯的海事補給線,而充分發揮其海運功能。戰後,隨著石油的發現和開採,且因產自阿拉伯半島和伊朗的石油主要係經由波斯灣外運,故波斯灣的地位日趨重要。然而,這兒既是全球石化能源最主要的供應地區,卻也是戰火頻仍不熄的區域,既有因為歷史糾葛、族裔對抗或石油利益衝突所引發的戰爭,也有因為不同宗教或宗教派系所爆發的交鋒,更有因為涉及危害地區平衡、局勢安定或損及大國利益所導致的征伐。沿岸諸國像是科威特、卡達和巴林原本曾發展有規模化的漁業,但卻在上世紀後期,由於波斯灣戰爭中伊拉克部隊,在科威特近海油田區大量傾溢石油至海面上,以致肇建良久、本甚欣榮的近海漁業(包含養殖、採集珍珠)幾乎完全毀敗,日後歷經多年的復建方才緩慢的回復生機。

        即便是早期 延多年的以阿戰爭或黎巴 境內的宗教團體戰爭,交戰的氛圍亦使千餘公里之外的波斯灣備感緊張;伊朗和伊拉克兩國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使得航經波斯灣和鄰近海域的船舶皆極憂心,承保船舶航行的兵險費也在那段時期大幅提高;1990年因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由美國主導、聯合國通過的「沙漠風暴」軍事行動,一時之間艦艇密布波斯灣,讓沿岸的伊、科兩國境內飽嘗戰亂之害;而2003年因美國亟欲推翻伊拉克海珊政權,假伊國製造生化武器之名目所發動的「伊拉克自由行動」戰爭,則使波斯灣的政局態勢遽變,至今猶未歇止,更不知將伊於何底!

        波斯灣地區不但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石油分布亦頗均衡,平均每座油田的儲量達到3.5億噸以上,得列屬於超級大油田之列,極具開採之優勢條件,不少已開採的油田係位於海陸交界處,因此埋設從油田至港埠端的輸油管只須數十或百餘公里的長度即已足夠,極方便於原油的外運。加上多數油田的地下壓力頗高,逾八成之油井為自噴井,無需裝設加壓泵,是以開採原油之成本極低。近50 ~ 6 0年來,波斯灣地區石油總出口量的90~95%係經由荷莫茲海峽運出,源源不絕的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等地,在運油的高峰期每天經過海峽的油輪與船舶多達300餘艘,荷莫茲海峽遂成為攸關甚多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航道。為降低對於荷莫茲海峽的倚賴兼求縮短運油路程,波斯灣諸國已從上世紀80年代起增建可連通至阿拉伯海或紅海的石油管線,但地形位置如同波斯灣咽喉似的荷莫茲海峽,依然具有難以取代的重要性。

        盛產石油雖然為波斯灣地區帶來了豐足的財富,但也招引諸多的戰亂與困苦,歐美列強為長期保有各該國在波斯灣的經濟利益,紛紛插足干涉政局,加上極權專制的君主政體及強悍堅不妥協的教義風格,紛紛在當地撩起熊熊不熄的戰火,使得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諸海域,經常可見到有海軍船艦巡航其上,美國派出的航空母艦如尼米茲號、林肯號和游騎兵號等航空母艦,尤為當中最受矚目者,而代號為「沙漠風暴」和「伊拉克自由行動」的兩次戰爭,更使波斯灣滿佈甲堅砲利的軍艦。無可置疑的,近半世紀以來波斯灣海域應是全世界戰火最頻繁的海域,恰似「油輪與軍艦齊航,財富戰亂共一色」。

石油的開採帶來大量財富並引起列強的覬覦,困苦與奢華之國度各皆有之

        自波斯灣經荷莫茲海峽至阿曼灣和阿拉伯海的海上通道,由於具備極高的戰略地位,因而包含阿聯、阿曼、卡達、巴林、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六個阿拉伯國家遂自1981年5月起,共同成立了「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其宗旨乃是推動成員國之間政經等諸多領域的協調一致,加強成員國的聯繫、交往和合作,以及推動六國工業、農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另因波斯灣既是舉世列強爭相覬覦之地,沿岸諸國爰愈重視其國防事務,積極建設防衛武力堅強的海軍軍港或海空軍基地,諸如伊朗的阿巴斯軍港、布希爾和霍拉姆沙赫爾海軍基地;伊拉克的巴斯拉海空軍基地、舒艾拜空軍基地和烏姆蓋斯爾海軍基地;巴林的朱費爾角海軍基地;沙烏地阿拉伯的札赫蘭空軍基地、朱拜勒和達曼海軍基地;阿曼的錫勃空軍基地;阿聯大公國亦在法國協助下,於2008年在阿國首都--阿布達比附近,新建一座集陸海空三軍於一體的綜合性基地,並可視需要轉變為具攻擊功能的軍事基地。

        波斯灣諸國的海運業務,自然是以運載外銷的石油為主,至於波斯灣沿岸的重要商港,則計有阿巴丹、哈爾克島、布希爾、巴斯拉、法奧、科威特港、阿布達比和杜拜等港埠,屬於阿聯大公國的阿布達比港和杜拜港乃其中設施較完善、作業亦較快速有效者,貨櫃碼頭可供第五代巴拿馬級的超級貨櫃輪泊靠,例如由法資達飛航運(CMA)和中資中海集運(China Shipping)所合作成立,從亞洲至中東和波斯灣地區的AMA航線,邇來便是在總運輸量仍保持不變的情形下,以6艘8,500 TEU的貨櫃船,取代原有的5,700 TEU貨櫃船與3,000 TEU貨櫃船,俾減少船舶數,節省耗用的能源。

        銷售石油的收入,使得大多數的波斯灣國家賺取豐盈的財富,若能善用於建設,當可化沙漠為綠洲,並推動完備的社會福利,讓民眾共有共治共享;然而,此等巨額財富卻大都是由王室權貴或統治階層所掌控,庶民百姓得分霑的福惠頗為有限。有的國家如伊拉克,又因連年陷於戰亂,且國內亦因不同教派之衝突,時常交火或利用爆炸事端做為報復,民眾生計非但困苦凋敝,甚且還深陷恐慌之中;東岸另一著名的產油國--伊朗,自兩伊戰爭結束後雖無實際之戰事,但因國內政局未能穩靖、和以色列長期交惡,且因受疑暗中發展核武,而有遭到國際制裁或戰火波及之風險,社會難以安定,民眾生活亦未因售油之財富而得享安和樂利之惠,不少人還需遠赴他國擔任外勞才能度日維生,著實令人慨嘆!

        另如皆未曾遭受烽火之害的阿聯大公國,則因過度的開發建設,以致售油收入尚未敷所需,而必須大量對外舉債,2008年還曾因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使得諸多企業面臨差點破產之殃。今之金融動亂雖暫平止,但由於其第一大城--杜拜境內所耗注的各項超乎現實之投資建設,如棕櫚狀人工島(註一)、環球狀人工島的開發,杜拜塔(外體已建竣,將是舉世最高之塔)、杜拜捷運以及號稱是全球最大的人造室內滑雪場的建造,皆因過於浪費靡爛或恐難有適度的效益,各界乃有「奢華無當窮擺闊」之譏評,「杜拜化」也成為窮奢極慾的代稱。

        由於擔心日後一旦石油開採竭罄,將危及各國之國計民生,故部分波斯灣國家已預先綢繆而尋求轉型,選定於其海岸邊地帶或瀕海的人工島區,劃設金融專區或商業特區,陸續於近幾年間建設大樓、高塔,苟能務實而不流於浮華拜金,或可有所轉機。別的城邦型態產油國如卡達、巴林,亦援採類似的轉型措施,以期國家命脈得以長久存續而不墜 。

        而這當中的高塔大樓,最為大家所熟稔的乃是建於阿聯大公國杜拜城內的杜拜塔了,為節篇幅起見,茲以波斯灣地區的卡達和巴林兩國的若干興革事項為材,概介如下。

波斯灣產油國

--卡達的杜哈港,仿古「巴比倫塔」的造型以興建其港政大樓

        屬人類珍貴建築文化遺產的西亞建築體--「巴比倫塔」(又常稱作「通天塔」,註二),曾於本世紀初於波斯灣國家卡達(Qatar)首都--杜哈(Doha)重被建造問世,做為政府機構--「杜哈港務管理局」暨其他官方部門的合署辦公大樓,近約90公尺的高度極為高聳壯觀,有若港灣地區的新地標。不過,雖是參照古代通天塔的型貌、樓高而仿建,但建材、施工法卻是採用當今最普遍的鋼筋混凝土鑄造工法,樓層則為32層,亦比古時只有7層的通天塔為多,蓋畢竟是用作為真正的公務房舍,必須堅強牢固,且能防曬防雨、抗風抗震,自然必須使用現代的建材才能經久耐用。坦白說,通天塔的造型係呈簡單渾厚、略帶樸拙古意的外觀,雖亦巍峨磅 卻不若現代化大樓那般的美麗壯觀,但則可以透過導遊的講解和文宣說明,讓民眾明瞭萌啟於四、五千年前的先人智慧與斯時的建築技術。

        雖然,更早之前埃及即建有極多的金字塔(Pyramid),但那是用以安葬法老王的陵寢,中文雖皆寫為「塔」,在意義上實則有甚大的差別。巴比倫塔為巴比倫帝國奠造了閎盛的聲威,令鄰近的部族有「瞻之彌高,仰之彌堅」的感受,從而臣服麾下;古巴比倫帝國的國家財富,大都來自農、商民眾的稅賦,但巴比倫帝國在建造、修葺與維護巴比倫塔,以及更具技術文明的「空中花園」( Ha ng i ngGarden)等著名建設時,也耗損了不少的財源國力,此對於巴比倫帝國極盛而衰,先後遭到亞述帝國和波斯帝國的侵犯,容有若干程度的影響。

        古通天塔的底層,常係呈近約90公尺見方的型體,再採用圓錐塔柱樣式往上逐層砌造,共有七層;而其總高度亦以90公尺者最常見,使得塔高和方形底層的邊長相當。該時尚無鐵器,因此塔內係插置竹木枝條俾澆填土方的塔體能更堅挺,且全塔內部是採實心填造,不像後來以石材或鋼筋水泥築造的高塔已可改用空心形式。塔頂則建有神殿,與其他築於地面上的神殿相較,通天塔頂的神殿自然是顯得高出一等,統治者率眾登臨塔頂祭禱天神時,必然會同時漾生「君臨天下」的王威。底層方型建物內部建有樓梯可通往第二層去,而外部則有螺旋梯另可讓人逐級登行迄達塔頂,這也是人類建築史上最早見到的螺旋梯。

        大多數的國人可能對於卡達並不熟稔,或是僅約略曉得是個位處波斯灣的產油國,或是約略聽過設立於該國但可對舉世各國開播的「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 Channel , 因卡達為半島地形,故如此稱呼),但提起在2006年12月時於其首都杜哈舉辦的第15屆亞洲運動會,也許就會喚起些許記憶。該次亞運會開幕儀式重點的聖火點燃項目,係由身為卡達王子的馬術騎士騎著駿馬奔躍一座高塔,手持火把點燃星狀之盤,盤中巨火再感應上方的連動裝置,改以雷射光束引燃安裝於317公尺高塔頂端的聖火,兼具高超馬術和精密科技的場景極能震憾人心,歷久難忘。據事後解密的資料顯示,杜哈亞運的聖火台原欲建成古通天塔之型式,但考量到通天塔必須有廣大的建築基地,因土地不易覓取且建造過程易被刺探而失去點燃聖火前的神秘感,而縮小建築基地又不符於通天塔的原有型貌,加上已經擁有與通天塔同樣造型的港政大樓落成於先,不宜重複出現,乃告捨棄而採用西式的圓體型態塔型以建造亞運聖火台。

另一波斯灣產油國

--巴林,未久前甫建成高塔型的「世貿中心」大樓

        同樣位於波斯灣的另一產油國- - 巴林(Bahrain , 係海島國),2005年時則於其首都麥納麥市(Manama , 又譯稱馬拉馬)瀕臨海邊的巴林金融港特區(BFH , Bahrain FinancialHarbor , 又譯稱巴林財金圈)內,建竣一座高塔狀的「巴林世貿中心」(BWTC),這座格調新穎、外觀甚為亮麗奪目的大樓高達240公尺,和座落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國營石油公司大樓」(常稱為雙塔大樓)皆是設計為雙塔結構的巨型建築物,但雙塔之間有三條可作為通道的空中走廊相銜連,每一條空中走廊上皆架設有一座直徑為33公尺的風力發電機組,大型扇葉迎臨穿過雙塔之間、並與大海相通的強風,源源不絕的發出可供樓內員工使用的電力,乃世界上首座將風力發電機組與大樓共構為一體的摩天大樓。本大樓係由南非建築師--蕭恩.希拉設計,全樓只劃隔為50層,每一樓層皆採挑高設計,平均每層樓高為4.8公尺,呈展出寬闊浩敞的格局,亦是巴林全國的嶄新地標。

        這座曾於

2006年榮獲「阿拉伯建築評鑒組織」頒發「最優設計獎」和「綠葉獎」等多項獎銜的大樓,係聳立於費瑟國王 ( K i n g Faisal) 公路旁,由於位於主要島嶼北岸的麥納麥市原本即是波斯灣地區著名的商貿重鎮,且世貿中心所在之地又是金融港特區,故周旁建有櫛比鱗次的商務、公務大樓暨金融機構,若論全國建築物的高度,世貿中心其實尚次於領先其兩年建成、同處於巴林金融港特區內的「金融港之塔」,係排名全國第二,但因佔地較大,外貌較為新潮,故得以更加馳名。至於全巴林最高的「金融港之塔」大樓,亦是採納雙塔並立的設計型態,但兩座樓塔之間並無空中走廊相接。

        不少面積狹小,經濟實力卻頗雄厚的島國、瀕海國家或地區,甚愛以填海方式創造新生地,例如新加坡、香港、澳門、杜拜、阿布達比即是皆然

(註三),巴林境內占地廣達38萬平方公尺的金融港特區,亦係以填海造地方式開發出來的,開發計畫包含10個專案、28個項目。而日後將有超過8,000人進駐工作的世貿中心,係其中最受矚目的核心項目,依據巴林設定的目標乃計畫將麥納麥市發展為阿拉伯世界的金融之都、物流集散地、商務推展樞鈕和國際會議暨展示中心,整個投注之建設資金,預計逾10億美元。巴林政府亦知過去數十年來,舉國賴以致富的石油礦產終有用盡耗竭之一日,仰賴天然礦藏而不預作綢繆,終將如同南太平洋的諾魯國一般地坐以待斃(註四),他們期待將來能夠像東南亞的新加坡一般,以港埠海運和金融、觀光事業作為國家長久發展的基石,因此金融港區的規劃、世貿中心的擘建和商務的推展,誠乃關乎整個國家可否長遠發展的重要轉折。

        註一:

斯座面積為16平方公里的人工島嶼,被別具巧思的設計成一株巨大棕櫚樹的形狀--即倘從空中鳥瞰本島嶼,其形狀煞像是一株棕櫚樹之「樹幹」和17條「枝葉」,在完工後已成為全球備受矚目的新世代奇觀。若要詳細區分之,實可分成多達250個填造島嶼,彼此係以箱梁銜接,每個小島嶼的面積分別為2萬餘平方公尺至8萬平方公尺。從事建設所需資金,係由杜拜政府和當地銀行以及國際銀行聯貸提供,承包建造此工程者為荷蘭的Van Oord AZC公司。在樹幹和枝葉狀的本體陸地區之外,並有長達11.5公里、寬150公尺的圓形防波堤,使主體區不致受到風浪的侵襲。

        註二:

巴比倫塔亦稱「巴別塔」(Babel orBabel Tower),在我國常稱之為「通天塔」。按聖經舊約「創世紀」第十一章第一節之記載--「…歷史文明初期,天下人的語言口音原本是一樣、得以互相溝通,密切合作,大家有意要建造一座城市和頂端通天的一座高塔。於是 他們開始燒製磚塊、製備石漆和灰泥,著手建造世界第一高塔。然而大家都認為自己很有智慧從而萌生驕傲之心,忘了上帝的恩賜。上帝為了不讓這群志得意滿的人達成野心,遂在一夕之間變亂了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無法溝通意見,建塔計畫爰告中止,且嗣後人類也開始分散世界各地。而那座工程中斷的城市和高塔便被稱為『巴別』(巴別就是變亂之意)…」。

        註三:

填海造陸固然能創造大片的新生地,但若各島國或瀕海國競相仿效,多少會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對於並未樂於採用該技術的其他島國或瀕海國家確有不公平之處,有的國家甚至還將人造島、人造礁周圍的海域劃為其領海或經濟海域,實為不當擴張海上疆域之作為。聯合國下設的海洋、環境保護組織已留意到此一情形,將於研擬出制約方案後,邀集擁有領海的會員國共同簽署,作為據以規範的公約。

        註四:

猶在上世紀50-80年代,諾魯因海岸邊存有長年堆積的「鳥糞山」,可供挖採當作絕佳用途的外銷肥料,以致為其賺得大量的外匯,曾有多年其國民所得額竟排行全球諸國的前數名。然而,未能居安思危,善用外匯以求轉型的諾魯,在鳥糞肥料自十餘年前起開採耗罄之後,卻成為了世界上的新貧國,確實足為殷鑒。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卡達海岸。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巴林王國港埠及建於港邊的金融、貿易圈。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一艘航行於波斯灣的美國航空母艦。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荷莫茲海峽。

[勞工藝文]沿岸盛產石油,卻又烽煙頻傳、兵燹難消的波斯灣/陳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