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篇首語]後凱因斯主義的復活…促進消費真的能啟動新的商業循環嗎?/編輯室篇首語

後凱因斯主義的復活… 促進消費真的能啟動新的商業循環嗎/編輯室

 

          90年代蘇聯的解體讓美式資本主義取得世界經濟體系的霸權,美式資本主義披著全球化的口號風靡全球,一時之間仿若不走這條路線的國家就是不民主、不文明的極權國家;但21世紀開始的美式資本主義卻瀕臨了衰退,過度擴張造成的信用危機,很快的讓整個商業循環由波峰步入谷底,靠信用支撐的金融體系出現了空前的危機,很快波及以金融為動力支撐的製造業、營造業面臨困境,一直是美利堅代名詞的通用汽車竟然傳出倒閉關廠的風聲,國家接管了二房,也對代表帝國金融核心的花旗銀行紓困200億美元,但此起彼落的危機在帝國四處流竄,與美國經濟聯動甚深的台灣經濟亦隨之步入景氣寒冬,原本民眾對馬政府上任後可帶來經濟繁榮的期待落空了…。         代表著台灣經濟櫥窗的股票市場,加權指數由9309一路往下狂跌到3955,跌幅達57.51%,號子裡人氣盪到谷底,股民哀嚎四起;央行祭出調降利率、準備金的法寶,但對疲憊的經濟都不見效,台灣股票的跌幅居亞洲新興市場之冠,有說是因為台灣的貿易以出口歐美為主,歐美經濟的硬著陸,台灣當然躲不掉;也有說是國內政治的不確定因素,讓景氣衰退雪上加霜;更有說因為三通造成台灣資金前進大陸,讓台灣面臨資金不足,難以啟動經濟成長的引擎;雖說眾說不一,最終出現如何挽救台灣的經濟的共識,口徑與看法卻是出現奇妙的一致性-國家必須出手救經濟!         凱因斯在其《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一書中的結論,就這麼寫著:「專家們自以為不受任何理論的影響,實際上卻往往成了某個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歷史的重演嘲諷了近代經濟主流的新自由主義者,他們過去所詛咒批判的「大政府」如今扮演著經濟救世主復出江湖,凱因斯主義的總體經濟正是大政府干預經濟的工具,由國家以消費傾向、流動性偏好狀況、資本邊際效率三者的波動,來推動商業循環,其實際作法即是刺激消費、擴大內需、誘發投資…等。凱因斯曾驚世駭俗地提出「由政府出資僱人在地上挖一個大洞,然後出資僱另一批人將它填起來。」的說法,凱因斯這樣的說法無非即在替「創造收入.刺激消費」的總體經濟秀出誇大的宣示;近期馬政府在這一點上的做法表現得比凱因斯更凱因斯,發放國民每人3600元消費券,希望藉著每個人額外的收入進行消費,發揮乘數效果快速讓台灣經濟脫離蕭條的底部。         中油在這次的經濟風暴中,因其國營事業的角色,擔起供應油價遠較亞洲其它地區為低的平挹任務,而這正是「大政府」的典型功能,台灣在歷經一元化式的個人主義新自由主義經濟風暴後,對新自由主義經濟的發展極限與可能的傷害應有通盤的檢討,而對 「混合經濟」的多元化主義舒緩劇烈的商業景氣循環的功能應再重新定位!  

 

[篇首語]後凱因斯主義的復活…促進消費真的能啟動新的商業循環嗎?/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