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權益]國際能源國有化政策之探討及省思/阿.真勞工權益

國際能源國有化政策之探討及省思/阿 真

[勞工權益]國際能源國有化政策之探討及省思/阿.真

[勞工權益]國際能源國有化政策之探討及省思/阿.真

[勞工權益]國際能源國有化政策之探討及省思/阿.真拉丁美洲地圖。 [勞工權益]國際能源國有化政策之探討及省思/阿.真俄羅斯版圖。

 

 

[勞工權益]國際能源國有化政策之探討及省思/阿.真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能源價格的飛漲助長了各國把能源收歸國有的熱潮。此外,政治的需求也是能源國有化的重要因素,這些國家所擁有的豐富石油資源,是唯一可以用來對抗當今美國霸權的有力武器。這一兩年來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對國家資源實行國有化政策的一系列動作對國際能源(特別是石油)市場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更引起了國際社會極為廣泛地關注。而除了拉丁美洲之外,俄羅斯也加入了這波能源國有化的行列。筆者將最近這波能源國有化之國家以及內容統整略述如下:

玻利維亞一覽圖 。

一、玻利維亞:玻利維亞的天然氣儲量高達1.38萬億立方米,在拉美國家中僅次於能源大國委內瑞拉。美、英、法、西班牙、巴西等國約20家外國公司都在玻利維亞天然氣產業有投資,總投資額超過30億美元。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於2006年5月1日下令,將境內天然氣與石油產業收歸國有,隨後並派兵駐守全國的天然氣油田與煉油廠。並揚言倘若外國公司不在半年內交出控制權,就要將這些外商驅逐出境。根據莫拉萊斯政府提出的國有化條件,這些外國公司必須把收益的82%繳給玻國國營能源公司,自己只留下18%。

二、委內瑞拉:委內瑞拉是近年來拉丁美洲國家中採取對資源國有化措施較早的國家,不但是全球第五大石油出口國,其石油儲量亦居拉丁美洲之首,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中唯一的拉美國家。其已探明的常規石油儲量為780億桶,其在奧裏諾科石油帶的重油潛在儲量約計有2380億桶。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在上述市場所佔股份從30%到49.9%不等,而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國有化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使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在奧裏諾科石油帶所佔的股份不低於60%。查維斯政府大幅上調稅率和石油特許權使用費率,並宣佈對國內32個小型油田擁有所有權,並將石油企業的稅收由原先的56.6%提高到了83%。

三、俄羅斯:2005年5月,莫斯科政府先是將尤科斯石油公司的主要資產劃歸國有,隨後又讓國有能源企業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收購了西伯利亞石油公司,一些外國石油公司也由於克裡姆林宮的壓力,放棄了在俄羅斯的一些油田開采項目。在天然氣方面,於2006年末以及2007年初俄國天然氣的資產已達2714.64億美元,不僅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公司,且總資產超過英國石油公司(BP),成為僅次於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天然氣公司。在全球大公司資產排名中,俄氣也僅次於埃克森-美孚、通用電器和微軟,雄踞第四位。2007年8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能源業國有化」藍圖更擴張至俄羅斯現存最大的私人石油公司—羅斯石油公司(Russneft)。這都在在地顯示俄羅斯政府近年來在系統性限制非國有企業在石油行業的影響力。俄羅斯總統普京稱,石油業具有戰略重要性。雖然目前仍有一些獨立石油公司在經營著,但它們的實力均迅速被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削弱。

        拉丁美洲國家這次對能源資源國有化的原因是,多年以來當外國石油公司在拉丁美洲地區賺取豐厚利潤的同時,拉丁美洲國家卻並沒有獲得太多的好處,所以利益幾乎都被外資公司剝削殆盡。於是拉丁美洲國家紛紛開始反思當年的能源私有化政策。這些國家政府要求獲得原油生產所能得到的高額利潤,需要從能源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收取資金來發展自身經濟,解決政府決定要滿足的社會需求。這樣的觀點常會跟民族主義畫上等號,在相對貧窮的拉丁美洲國家,在本國利益一再被外國公司所佔有時,其對公平分配、脫離貧窮的渴望是相當強烈而且合理的。但也有分析家認為,國際能源價格飛漲,才是產油國把能源收歸國有的主因,這不僅破壞了國際石油公司的投資計劃,也將可能重塑國際未來的能源政治格局,進而加深了國際政治在能源領域的爭鬥。

國有化政策,不管是針對哪項產業,幾乎都是與人民基本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不只是這些較為落後的拉丁美洲國際積極進行產業國有化,像法國這樣的先進國家近年來也實行了一連串的國有化措施。20世紀法國共實施了三次大規模企業國有化:20世紀40年代中期,法國將運輸、能源、銀行、航空等部門的公司收歸國有;1978年法國將鋼鐵業實行國有以緩解法國鋼鐵企業在世界經濟衰退下面臨的經營困難;1981年密特朗任法國總統後頒布國有化法律,希望以國有化來幫助國家經濟的,化解國內政治、經濟與社會矛盾。 经过三次国有化之后,法国的国有企业遍布各个行业,并在某些领域(如通讯、能源)中居于垄断地位。經過三次國有化之後,法國的國有企業遍佈各個行業,並在某些領域(如通訊、能源)中居於壟斷地位。

       儘管因為後來的全球化、私有化浪潮,國有企業總量有所減少,但國有企業依然在西方國家佔有重要地位。 截止2001年末,德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仍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产值所占比例也大致如此。截止2001年末,德國國有企業的數量仍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十分之一,其產值所佔比例也大致如此。而素有福利国家之称的北欧国家,其国有企业长期活跃在经济舞台。素有福利國家之稱的北歐國家,其國有企業更是長期活躍在經濟舞台。瑞典国有企业遍布各地,产业分布也十分广泛,从森林工业到影剧院经营,从电讯到医药生产。瑞典國有企業則遍佈各地,產業分佈也十分廣泛,從森林工業到影劇院經營,從電訊到醫藥生產。根据瑞典政府发布的报告,目前该国国有企业有大约20万名员工,2001年国有企业为瑞典带来了约等于人民币180亿元的净利润。根據瑞典政府發布的報告,目前該國國有企業有大約20萬名員工,2001年國有企業為瑞典帶來了約等於美金26億元的淨利潤。由此可知,幾經國有化和私有化,國有企業並沒有從西方世界消失,而且仍然分佈在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產業部門。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国有企业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现阶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證明國有企業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現階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再反觀我國的相關民營化政策,實施至今,無論是公營事業民營化如中華電信釋股案,BOT案如台灣南北高速鐵路、污水下水道工程、ETC案、以及高捷弊案,常引起賤賣國產以及圖利財團等爭議。而其民營化政策之立論不外乎藉由民間經營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財政負擔以及解決公營事業與民爭利的問題,但是實施結果卻往往因缺乏公益訴求以及對利害關係人議題的關注而使得全民的利益不斷被犧牲、剝削,最後民營化政策只不過是變成將國營事業獨佔事業交給財團,並製造另一個更貪心的民間獨佔企業巨獸罷了。

        所以,在整個社會資本、社會水平尚未達到標準之前,台灣似乎不太適合進行民營化政策。目前國外對於實施民營化政策已有反思的呼聲,更甚者,如上所述也有許多國家已經著手進行產業國有化。所以,我國對於民營化政策也到須重新檢視的時刻。這就考驗執政者是否有如此的智慧以及魄力以阻擋財團的施壓與私人利益的誘惑了。

 
 

 

 

[勞工權益]國際能源國有化政策之探討及省思/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