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權益]第二代健保是福利嗎/詹玉琦勞工權益

第二代健保是福利嗎?/詹玉琦

        第二代健保的改革方案推出後,衛生署長侯勝茂雖表示即使是好的制度在經過十年時間,隨潮流變遷,制度應該也要有所變革,但仍有許多人質疑這次改革是變相的調漲保費,甚至戲稱為另類的「健康稅」。更有人一針見血的指出「整個草案充其量只是一個財務結構改革的方案,對於攸關民眾權益的醫療品質,醫療浪費的稽查,幾乎完全沒有著墨」。         長久以來,國內醫師在執業行為中就忽略了教育病人自我照顧的責任,所以,多數國人因長期的醫療知識不足,傾向於多看病。全民健保制度的實施,原本應該是一個可以調整醫師行醫以及病人就醫行為的契機;雖然說,行為的改變是無法一蹴可幾的,需要相當時間的宣導才能有所改善。然而,因健保提前五年實施,在規畫不周,沒有配套措施的情形下就倉促上路,很難減少國人的就醫習慣。            何況,健保給付普遍不敷成本,更正當化醫療院所為衝門診量,多收病人住院以量制價的錯誤作為。一方面病人缺乏自我照顧,又沒有分辨輕重症的能力,動不動就跑醫院;另一方面醫療提供者也不斷以誘發需求的手段增加門診量與住院量,形成共犯結構,因而造成了門診次數不斷增加、住院日增長的怪現象與惡性循環。         但是「二代健保」的設計竟然沒有從健保實施以來所有錯誤的政策中得到教訓,仍然無視於病人是否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不去正視問題的癥結所在,一味只是在財務的籌措上打轉。在現在的草案裡,通篇都是對財務面的改變,而且還都是針對民眾的部分開刀,看不到衛生署強化對違規醫療院所的稽查、抑制浪費法源的的企圖。         人民是國家的基本,也是一切主權的起點,政府設立制度來保障人民的健康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在風光的背後,負債是接踵而來,雖說「二代健保」的草案針對一些高薪家庭做了些改變,結果可能會如預期的一般稍微改善了赤字的局勢,不過,挖東牆補西牆的做法不會是永久可行的。等過了一陣子後,又出現了一樣的情況那怎麼辦?許多立委也質疑健保局,只懂得開源卻不會節流是沒用的。說到底,制度有漏洞就該補,可是真正能達成這個目的還是要靠民眾對整體的醫療環境有所體認,別再浪費資源或是鑽法律制度漏洞只為逞一己之私,畢竟,最後替我們背債的仍是我們的後代子孫。         最近有人批評因墜馬受傷在台大醫院接受治療的名模林志玲,擁有高收入,每月卻只須繳交健保費新台幣六百零四元。雖然林志玲年收入超過千萬元,但是她沒有固定的雇主,也沒有固定的收入,所以按照現行法規的第六類投保人繳費,完全合法合理。模特兒和演藝人員當紅的時候,巨額的收入讓人羨慕,可是這種高額收入,不穩定也不長久,而且開銷大,大家必須以客觀角度來看待之。在稅制健全的國家,高收入戶的家庭已經繳納巨額的所得稅,政府從稅收撥款,補貼全民健保,才是合理的政策。因此,我們要思考的是,到底林志玲淨收入和所繳納之所得稅的金額是多少?而不是她每月只繳健保費新台幣六百零四元。         第二代健保經常強調它的精義所在是公平、效率與品質。其主張在公平方面,保費是以家戶總所得計算保費,不會出現高所得低保費的情形。這種收取保費的方式,雖然在乍看之下似乎很合理,但仔細想過後,便會發覺其實相當不合理。         因為這種收取保費的方式固然是好的,但太過理想化。假設台灣現今的稅制很健全,每一個國民都有繳稅,這種收取保費方式,沒有人會反對;然而,在今天的台灣社會裡,有很多人是有所得、甚至是高所得者卻沒有繳稅,如攤販、小吃店等,大財團亦然。這叫廣大的受薪階級如何接受呢?這些問題,二代健保規劃小組從來沒有對外解釋或提出令人信服的做法。另一現實考量是,當一個家庭所繳交的保費超過其可購買商業性醫療險的費用時,這些人還會想去參加健保嗎?相信答案在每個人的心中。         所以在這其中是卻有其盲點與缺陷存在的,尤其是沒有碰觸藥價黑洞、醫藥和醫病勾結等老問題。「二代健保」的條例內容對民眾就醫的規範愈趨嚴格,「懲罰」意味濃厚。確實,從保費繳納計算到用原廠藥自付額度的訂定,處處可見衛生署避重就輕的操弄,把健保資源「控管」重責加諸民眾,也暴露主事者的無能。         老掉牙的問題,健保浪費的大窟窿在藥價黑洞。十年來,健保局無力消弭,只能消極的在藥品給付價上耍技巧做交代,既於「洞」無補,更出現極端荒謬的現象。以九月一日實施的新藥價為例,健保局只是把調降目標鎖定在處方量較大的藥品上,而不思藥價的給付結構是否公平合理。像是高血壓處方量最常見用藥ARB類,同樣是原廠藥,也都受到專利期保護,竟出現調降2.5元、2.3元和完全不降的「三重標準」。另外一個不合理的現象是,早過了專利保護期的灰指甲治療用藥,台灣已有多家仿照生產,但一顆給付價仍高達七十五元,恐怕是世界僅有,健保入不敷出其來有自。         相較於藥品調降的精打細算,健保局算準民眾都是「逆來順受」,所以柿子挑軟的吃?藥品給付價調降過程健保局還會三番兩次和藥商協調,若藥商對給付價有意見尚可申覆;反觀就醫部分負擔,醫學中心從二百一十元漲到參百六十元,漲幅驚人,民眾縱有不滿,也無法討價還價,只有忍痛掏腰包或期待碰到仁慈醫師,告知「自費」比看健保「划算」。 總之,健保要永續經營,需要多方共響應相扶持,不要只想從民眾身上下手。無法杜絕弊端浪費,「二代健保」的設計勢必也枉然。因為在規劃中的「二代健保」到處都是「使用者付費」的影子,這些都不是「社會保險」的精神,而是一種有錢人才可以享受某種水準以上,沒有錢的人只能享受一般水準的醫療品質。所以「二代健保」等於具體化這個社會的階級。         其實「二代健保」真正的危險是,許多醫療院所已經在「一代健保」總額的給付制度之下「苟延殘喘」。活下去是這些醫療院所的唯一目標,怎麼還會有心想到醫療品質。更可怕的是,現在這一群未來要在「二代健保」之下執行醫療業務的醫師們,正被「一代健保」支付制度所造成的後遺症所影響,例如:不要選擇責任重大但健保給付差的內、外、婦、兒科;要學會「一病多看」不要學「多病一看」。         總而言之,全民健保制度應建構在「社會保險」範疇內,而非「社會福利」。綜觀歐美國家之醫療保險,即保險之全國民眾,除少數真正弱勢、真正赤貧外,一般大眾每個月所繳交醫療保險費用,每次上診所、去醫院所繳醫藥、藥物費用,均秉持保費與保險的涵蓋範圍成正比之原則辦理,正如汽車保險,保費與保險人出險頻率成正比,而保險與被保險人出險金額亦呈正比。            如果所謂的「二代健保」無法改正「一代健保」支付制度造成醫療供給者在行為上的扭曲,而卻只注意「二代健保」要怎麼收足錢;如果「二代健保」不會考慮到如何建立「醫療糾紛基金」保障醫病關係,而卻只注意到「二代健保」要怎麼向病人收「差額」。那麼總會有一天「二代健保」錢雖然收到了,但是醫療院所採取更多對策來維持生存,相信百姓很難會享受到健保的醫療服務品質提升。更糟的是這些在「二代健保」下教育出來的醫師或是醫療院所,會再教育在「三代健保」下工作的醫師,於是我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醫學水準也就會在「一代健保」、「二代健保」的思維下消失殆盡。 健保財務不足是事實,但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是醫療浪費的結果?還是當初費率的訂定錯誤?對付醫療浪費,健保局掌握審查與支付機制,這不是問題。至於對當初費率的訂定與調整的機制是否不當,大家都好像遺忘似的。保費是否增加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改變民眾就醫習慣,灌輸正確就醫觀念,以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時給予慢性病、低收入戶的醫療補助,當然對一些虛報醫療費用的醫療院所亦要給予最嚴厲的制裁,才是全民之福!         衛生署和健保局因從根本處解決健保虧空的問題,而非一味的朝民眾身上撈錢,這樣不僅有違健保開辦的美意,也使得健保淪為一個可怕的無底洞,肥了醫院、藥商,卻苦了民眾、病患。依照健保局這樣的做法,沒有人能保證未來不會再出現第三代、四代健保,健保局是否應該先思考如何解決浪費的問題,再來談新制呢!?

[勞工權益]第二代健保是福利嗎/詹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