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七十二變的對策/陳仲明勞工藝文

七十二變的對策/陳仲明

        三十六計」與「七十二變」是我們中國人常聽到的兩個名詞。「三十六計」指的是︰

        瞞天過海、一箭雙鵰、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渡陳倉、指桑罵槐、借屍還魂、順手牽羊、明知故問、調虎離山、欲擒故縱、釜底抽薪、先發制人、打草驚蛇、落井下石、虛張聲勢、反客為主、金蟬脫殼、嫁禍於人、殺雞警猴、偷龍轉鳳、擒賊擒王、扮豬吃虎、過河拆橋、李代桃僵、拋磚引玉、美人計、激將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走等三十六個計謀。

        「三十六計」的來歷和內容,我們只要查查史書,便會有一點眉目,可是,「七十二變」呢?大概就沒「三十六計」這麼好查了。

        「七十二變」一詞出自吳承恩的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師父菩提祖師告訴孫悟空法術有兩種:一是按「天罡數」有三十六變;一是按「地煞數」,有七十二變。結果孫悟空選擇了後者,學會了七十二變。

        那麼,「七十二變」究竟是哪七十二變?是不是跟「三十六計」一樣,也能逐一的列出來呢?其實「七十二變」是陰陽五行變化的最高境界。「七十二」代表「多」,代表「無窮」,並不是說「七十二變」就是七十二種變化,多一種或少一種都不行。蓋「七十二變」的真正意思乃是「變化多端」或「變化無窮」。

        雖然,西遊記一書並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是「七十二變」,但我們從作者指述孫悟空的法術中,可以看出「變」的性質:

        一、可使自己變,也可使別的東西變。

        二、可變人,可變動植物甚至無生物。

        三、可變男,可變女;可變老,可變少。

        四、可變長,可變短;可變大,可變小。

        五、可變無。

        有了以上五種變的性質,天地間還有什麼東西不能讓孫悟空變的?

        我們要是光從「消遺」的立場來看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那麼我們所得到的印象不過是︰「打得精彩」,「打得很好玩」罷了。

        可是,我們若從「對策」的角度來看「七十二變」,我們便可從中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在一般管理學的書籍中,「決策」、「對策」、「策略」、「方案」、「計劃」、「方略」、「計策」、「計謀」、「謀略」這些名詞幾乎把人弄得眼花瞭亂,無所適從。比方「決策」(decision-making)一詞,按照英文原意,「決」應該是動詞,「策」應該是名詞,換言之,決策應該是「擬定計策」的意思才對。可是又有人弄出一些「作決策」、「製訂決策」的名詞,如此一來,「決策」變成了名詞,「作」和「製訂」又變成了動詞。

        其實,不管「決策」也好,「計策」也好,都是在「鬥智」。套句俗話,都是在動腦筋、出主意、想點子。

        不過,就七十二變的角度而言,我覺得用「對策」比用「決策」要好。因為一來「決策」像是個翻譯名詞,不及「對策」來得上口。二來「對策」有隨機應變的意思在內,「對」就是「應付危機」、「應付挑戰」,比「決策」要有「彈性」得多。

        底下我想舉兩個例子來探討七十二變的「對策」意義。

        第一個是在西遊記的第六回。

        二郎神與齊天大聖鬥了三百回合,還不知勝負。於是二郎神「抖擻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隻手舉著三尖雨刃神鋒,好似供華山頂上之峰,望著大聖著頭就砍」齊天大聖一看不好,「也使神道,變得與二郎神身軀一樣,嘴臉一般,舉一條如意金箍棒,卻就是崑崙頂上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真可謂旗鼓相當,各顯神通。

        後來由於二郎神手下的六天將趁機進攻水簾洞,把孫悟空的猴子猴孫殺得四處驚逃。孫悟空一看,心可就慌了起來,急忙收了法象,恢復原身,拔腿就走。二郎神、六天將見孫悟空要走,就擋道:「潑猴!那裡走!」孫悟空慌了手腳,只得搖身變成一隻麻雀兒,飛在樹梢頭釘住。

        六天神以為孫悟空已經逃走了,可是二郎神的法眼卻很厲害,一看就知道樹上的麻雀兒是孫悟空變的,於是他也收了法象,搖身變成一隻雀鷹兒,抖開翅,朝麻雀兒撲去。孫悟空見了,嗖的一翅飛起去,變作一隻大茲鳥老,沖天而去。二郎神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變作一隻大海鶴,鑽上雲霄來。孫悟空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攢入水內。二郎神趕至澗邊,不見蹤跡,心中暗想道:「這猢猻必然下水去也,定變作魚蝦之類。等我再變變拿他。」於是變作一個魚鷹兒飄蕩在波面上等待著。那孫悟空變魚兒,順水正游。忽見一隻飛禽,似青鷂,毛片不齊;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心想「定是二郎變化了等我哩……」急轉頭,打個花就走。二郎神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鰤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腮上無針。他怎麼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於是趕上來,哂的啄一嘴。孫悟空見狀立即攛出水中,變作一條水蛇,遊近岸,鑽入草中。二郎神因嗛他不著,忽見水響中有一條蛇攛出去,認出是孫悟空,便急轉身,又變成一隻朱頂的灰鶴,伸著一個長嘴,來吃水蛇。水蛇跳一跳,又變成一隻花鴇,木木楞楞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神見孫悟空變得低賤,那花鴇乃鳥中至賤至淫之物,不拘鷥鳳鷹鴉都與交配,於是便不去追他,現了原身,拿起彈弓就把花鴇打個隴踵。

        孫悟空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裡又變成一座土地廟。二郎神看出土地廟是變的,便想一傢伙把土地廟打爛,孫悟空一驚,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了。 

        第二個是在西遊記的第六十一回。

        這一回的題目是:「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根據書上的記載,牛魔王也會七十二變,武藝跟孫悟空不相上下,只是身子不太靈活罷了。

        孫悟空與豬八戒兩人合戰牛魔王,牛魔王招架不住,卸了盔甲,丟了鐵棍,搖身一變,變做一隻天鵝,向天空飛走。

        孫悟空張開水眼金睛一瞧,知道天鵝是牛魔王變的,便收了金箍棒,捻訣念咒,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海東青,颼的一翅,鑽在雲眼裡,倒飛下來,落在天鵝身上,抱住頸頂嗛眼。牛魔王曉得海東青是孫悟空變的,所以急忙抖翅,變作一隻黃鷹,返來嗛海東青。孫悟空又變作一個烏鳳,專一趕黃鷹。牛魔王識得,又變成一隻白鶴,長唳一聲,向南飛去。孫悟空立定,抖抖翎毛,又變作一隻丹鳳,高鳴一聲。那白鶴見鳳是鳥王,諸禽不敢妄動,刷的一翅,衝下山崖,將身一變,變作一隻香獐,在崖前吃草。孫悟空認得,也就露下翅來,變作一隻餓虎,要來吃香獐。牛魔王慌了手腳,又變作一隻金錢豹,要傷餓虎。孫悟空見了,迎著風,把頭一榥,又變作一隻金眼狻猊,聲如霹靂,鐵額銅頭,轉身要食大豹。牛魔王著了急,又變作一個人熊,放開腳就來擒那狻猊。孫悟空打個滾,就變作一隻賴象,鼻似長蛇,牙如竹筍,撒開鼻子,要去捲那人熊。

        於是牛魔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現出原身變做一隻大白牛。頭如峻嶺,眼若閃光,兩隻角似兩座鐵塔。連頭至尾,有千餘丈長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他對孫悟空道:「潑猢猻!你如今將奈我何?」孫悟空一見也就現了原身,抽出金箍棒來,把腰一躬,喝聲叫「長!」便長得身高數萬丈,頭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門扇,手持一條鐵棒,著頭就打,那牛魔王硬著頭,用角來觸。這一場,真個是撼嶺搖山,驚天動地!

        從上面所帶的兩個例子來看,吳承恩的筆法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拍案叫絕。

        試比較孫悟空與二郎神、牛魔王的兩場鬥法。前者是先將本身變成浩天象地的高大形體,再變成鳥類。而後者卻是先變成鳥類,然後才把本身的形象變高大。這

        樣鬥法情形,跟下棋、比武、玩骨牌的道理也相通。棋高一著的人才能贏得勝利,而使出絕招使人招架不住的人,才能將人打敗。

        在二郎神與孫悟空鬥法時,他們二人採用的是「一物剋一物」的戰術:

        雀鷹兒剋麻雀兒。大茲鳥老剋雀鷹兒。

        大海鶴剋大茲鳥老。魚兒剋大海鶴。         魚鷹兒剋魚兒。水蛇剋魚鷹兒。

        灰鶴剋水蛇。花鴇剋灰鶴。

        孫悟空大戰牛魔王時,也是採的「物物相剋」的策略:

        海東青剋天鵝。黃鷹剋海東青。

        烏鳳剋黃鷹。白鶴剋烏鳳。

        丹鳳剋白鶴。香獐剋丹鳳。

        餓虎剋香獐。金錢豹剋餓虎。

        狻猊剋金錢豹。人熊剋狻猊。

        賴象剋人熊。大白牛剋賴象。

        從孫悟空與二郎神、牛魔王的兩場「謀略戰」中,我們可以看出「對策」的性質與意義:

        一、要有辨別「敵情」的能力;  能看出麻雀兒是孫悟空變的,天鵝是牛魔王變的,才能提出「對策」。

        二、平時即應儲備「經驗資料」,然後選擇最有利的「對策」,以應付危機。

        如果孫悟空平時不了解動物的性能,換言之,他若不曉得「黃鷹」、「烏鳳」、「白鶴」、「丹鳳」這些鳥類之間的關係,他一遇危機就會手足無措。

        三、反應要快。在生死緊要關頭,如果反應太慢,水蛇馬上就會被灰鶴吃掉,到時想脫身也來不及了。「時間」是決策作戰的重要關鍵。

        四、對策應該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動態過程。

        不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表面上好像黃雀最厲害,其實,黃雀之後還有許多剋星呢。高手對高手,不是一、二招就可決定勝敗的。你正以為快贏的時候,說不定對方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花招來「治」你,害得你不得不趕緊動腦筋,再想出新的「對策」來對付。

        處在今天這個工商社會裡,不單個人應該具備應變的智慧,大公司、大工廠、大機構更應該具有上好的「對策」來應付猝然面臨的企業危機。

        七十二變,值得我們再三玩味、再三思索。

 

臺灣石油工會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7號5-6樓 TEL:02-23817712 FAX:02-23753986     http://www.tpw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