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IndustriALL亞太區域執行委員會議是2016年10月里約熱內盧第2次世界年會後,第一次開會。與會國家共有澳洲、印度、印尼、日本、南韓、斯里蘭卡、越南、孟加拉、菲律賓、新加坡、台灣、泰國及總會代表等10餘個國家參加會議,地點在新加坡於2017年2月9~10日舉行。
本次會議的重點除了針對過去一年已執行的工作報告以及未來工作計畫報告外,也對於將里約熱內盧世界年會的決議對所有的亞太區域執行委員進行報告,筆者茲擷取重點如下:
- 章程增訂”代表席次應達成有40%的女性參與,並拓展年輕工會幹部的參加”。在各國的會員工會亦應朝此目標進行。
- 總會選舉結果摘要:
Jörg Hofmann(德國籍)
President(理事長)
Valter Sanches(巴西籍)
General Secretary(秘書長)
兩位都是金屬工會出身。
3.2017年開始,會費的繳納設定為瑞士法郎(每個會員),並依照國家GNI(國民所得)分為13個等級。
會費等級 | 平均國民所得 | 基本年費的%數 |
等級1 | 超過 美金 30,000 | 100% |
等級2 | 美金 15,001 - 30,000 | 95% |
等級3 | 美金14,101 - 15,000 | 90% |
等級4 | 美金13,101 - 14,100 | 80% |
等級5 | 美金12,001 - 13,100 | 70% |
等級6 | 美金10,801 - 12,000 | 60% |
等級7 | 美金9,501 - 10,800 | 50% |
等級8 | 美金8,101 - 9,500 | 40% |
等級9 | 美金6,601 - 8,100 | 30% |
等級10 | 美金5,001 - 6,600 | 20% |
等級11 | 美金3,301 - 5,000 | 10% |
等級12 | 美金1,501 - 3,300 | 5% |
等級13 | 低於美金1,500 | 2% |
* 我國人均GNI 23,390美元,應適用等級2。
4.總會的領導階層幹部(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助理秘書長)必須包含30%的女性席次,2020年時進階到40%。
5.工會策略五大目標:
A.捍衛勞工權益
B.建立工會力量
C.面對全球資本
D.挑戰不穩定工作
E.確保永續工業僱用政策
6.新的總會執行委員會總共必須選舉出60席代表:
亞太區域 | 12 席,至少包含3位女性 |
中南美洲 | 6 席, 至少包含2位女性 |
中東北非 | 2 席, 至少包含1位女性 |
北美 | 9 席, 至少包含3位女性 |
南撒哈拉非洲 | 6 席, 至少包含2位女性 |
歐洲 | 25 席, 中東歐7席(至少包含2位女性) ;西歐18席 (至少包含5位女性) |
2016年里約亞太區域執行委員會議摘要:
- IndustriALL亞太區域執行委員會主席由Yasunobu Aihara (JCM, Japan日本金屬工人工會)以及Michelle O’Neil (TCFUA, Australia澳洲)擔任。
- 執行委員增加澳洲一席,由Tony Maher出任。
- 亞太區域出任總會副主席由Yasunobu Aihara出任。
本次會議還有兩個會議議程外的重點報告:一個是日本成立了「日本加盟組織聯合會」(IndustriALL-JLC),這個聯合會由JCM(日本金屬產業工會聯合會)、IndustriALL-JAF(全球產業總工會日本分會)以及UA ZENSEN(日本全國纖維化學食品及流通產業勞動同盟)共同組織而成,目前已經是全日本最大的工會組織。筆者的感概是,日本工會是透過不斷地聯合、組織,來團結勞工以及工會的力量來因應日趨艱難的勞工條件與環境;台灣卻是各立山頭,出現越來越多的全國性工會,要團結所有的工會力量真的越來越困難。
另外一個重要的議題是孟加拉的勞工議題:孟加拉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成衣製造出口國,每年出口幾千億美金價值的衣服至全世界,僅次於中國。孟加拉勞工團體曾寫信給行政院長,希望國家採取行動保護國內勞工,包括解決工資問題,否則將有更大規模的抗爭。孟加拉目前規定最低工資是一小時美金0.32塊錢。但行政院並沒有對勞工反覆的請求做任何回應。於是,2016年12月因為工會團體發動遊行抗議世界各大成衣品牌(H&M以及GAP)以低廉工資及惡劣環境雇用勞工,但孟加拉警察隨後立即拘捕了Jahangir Alam先生等至少26位工會運動領袖。也因為這次抗爭,各工廠開除了將近1500名勞工。勞工期待政府基本工資委員會可以每三年檢視並調整人民的最低工資,但政府並沒有做到,才有這起勞工抗議發生。IndustriALL的會員工會成員在此次抗爭中也有12名工會領袖目前還被關在監獄中,於是本次會議的孟加拉工會代表特別提出臨時動議,希望大會盡快採取措施要求當地政府釋放這些工會領袖。大會也要求各國工會代表舉著「釋放孟加拉工會領袖」的標語,並拍照留存送給孟加拉政府表示抗議。之後也會由總會發起相關聲援活動,務必要將這些工會領袖營救出來。
本會莊理事長也藉由本會參加會議的機會,拜訪了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OPIC新加坡子公司,與吳總經理榮章、曲副總經理素秋以及陸經理鵬舜交換意見、進行交流。另外,也拜訪的新加坡的友會CIEU(新加坡化學工會聯合會),進行了很多勞動議題的經驗交流。在全球化與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新加坡的石油石化業、海運、造船業也受大很大的衝擊。尤其是化學工業,一些比較小型的都紛紛倒閉。新加坡現在勞動人口老化的問題也很嚴重,勞工年齡大多是45歲以上,也不容易再度就業。儘管政府有立法規定不能有就業年齡歧視,但在現實應徵上還是依然存在。面對勞動力的逐漸不足,新加坡開始引進外勞。但是,新加坡雖然算是先進國家,但其人力部並不為任何本地或外來的員工制定最低薪資,而是主張工資的升降由市場的供需、以及勞工的技術和能力來決定。導致新加坡的外勞,一個小時可能才賺2塊新幣(約新台幣46元),而新加坡本地工人當中,最下層的20%也是已經有10年左右沒有實際的收入增長。目前新加坡政府只有規定三種行業的外勞有基本工資,清潔工、保全人員以及園丁,工會最近才將這個最低工資從每個月的700新幣提高到1000新幣(約新台幣23,000元),這還算是比較好的外勞狀況了。目前新加坡比較需要用到外勞的行業是建築業,因為新加坡人普遍不願意去從事這樣的體力活,由於新加坡在80年代中期已經達到較高的教育水平,99%的少年都能完成10年教育。而在中學分流制度下被分配到工藝學院(ITE),而非高級中學、理工學院或初級學院,就屬於很不理想了。因為人們覺得國家發達了,唸書就是為了不要落得一個藍領工人的身份,不只是得吃苦,又沒面子。這些勞動情形,跟台灣的有些勞動就業問題,是相當類似的。接下來新加坡的政府以及工會團體,將會如何面對這樣嚴峻的挑戰?值得我國的政府與工運團體好好地觀察以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