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台灣石油工會 民 營 化 公 共 論 壇 專 刊

1 2 3 4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經建會謝發達副主委於會議中發言。 ▲勞委會賴勁麟副主委於會議中發言。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本會主秘吉廷邦於會議中發言(左為本會戴國榮秘書)。 ▲立委劉意憶如於會議中發言。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台電工會理事長施朝賢於會議中發言。 ▲劉志鵬教授於會議中發言。

一個期待,未來可以更好… 公民營化政策公共論壇之後

經過一天半的研討,在集思會議中心(台大館)國際會議廳舉辦民營化公共論壇落幕,勞、資、政、學的觀點各有說法,「新自由主義」的觀點是官方的主要論述,主要說辭-“公營事業透過民營化,才能讓經營績效振衰啟疲,民營化一方面可填補政府財政缺口,一方面可活絡台灣經濟市場。”部份的經濟學者同意工會的說法,認為“民營化不是萬靈丹,經濟發展可以是多元化的。”本會莊理事長期待-“本次論壇不能對民營化政策的省思只侷限在施行技巧等細節上,而應重新檢視民營化是否為一政治正確、是否有繼續推行的必要性,尤其是民營化政策對台灣整個未來會帶來怎樣的一個深遠的影響!”,

 

【新自由主義的濫殤】

  自1991年由澄社一群經濟學者所著的「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問世後,「民營化」即被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納為對執政黨在經濟議題上的政治鬥爭利器;民營化、自由化、全球化、市場競爭機制是工業強國「華盛頓共識」中的要項,旨在塑造一個有利工業強國的經濟環境與主流意識型態,而民營化更是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WB)對開發中國家金援的要件,但沒有前提條件的民營化政策都造成開發中國家(墨西哥、韓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的經濟危機,外國資本的長趨直入擊垮了在地的資產階級,讓所有生產的利益盡歸國際資本。

 

90年代中後期新自由主義的政治代表政權的雷根、柴契爾所施行的民營化政策因對社會造成重大傷害,都被檢討修正,甚至部份從前被民營化的企業(如英鋼、日鐵等)也因「經營不善」、「社會公共財」等緣故再收歸公營。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自1978年鄧小平提出「黑白貓論」後,在理論上做了許多漸進的調整,1987年13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到1992年14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採取「抓大放小」的作法,國家仍主導著經濟中重要經濟部門的主導權,其型態是統合主義的混合經濟,「摸著石頭過河」的務實作法創下中共歷久不衰的經濟成長率。

 

【一個轉折-我們可以站在歷史的肩膀上】

在21世紀初民進黨執政,當初被批判的黨國資本主義解體,「金權政治」崩解,台灣站在一個轉折點上,這是以全民政黨為號召的民進黨,重振公營事業在台灣經濟體系中的功能之大好時機,但卻承襲著自90年代興起的新自由主義的保守路線,繼續執行以前被其評為「財團化」、「黨營化」的民營化政策路線,讓人深為惋息!阿扁總統在2000年總統大選對勞工承諾對民營化政策要重做檢討,任中也多次表示“只要公營企業績效好、企業化,不一定要民營化。”因此工會對本次由行政院舉辦的民營化政策公共論壇深寄厚望;「開放社會」是卡爾.巴柏(Karl Popper)所創,他認為一個鼓勵爭執、辯論的社會是獨裁政治的相對面,基此,本會莊理事長認為“檢討民營化政策不僅須要整體的考量,更須以各個公營事業的民營化政策做個別的檢討!”

 

【歧路下的經濟混沌】

近來,中華電信釋股、台新金高價收購彰銀等問題,逐漸引起社會大眾對國家資源配置的關心,此因政府執行民營化政策僅侷限於「經濟學」觀點而忽略了「社會面向」的思考,將採行民營化釋股方式作為追求企業效率、活絡市場自由經濟的唯一手段。「還富於民」的全民釋股僅佔釋股的一小部份,民眾看到的是特定財團藉由民營化獲利,新自由主義的主流意識漸在台灣民眾的心中隳敗…;回首執行民營化15年來,國庫收入近7000億,但仍財政吃緊,這已讓民營化填補財政缺口的托詞變成空話;雷根主義造成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務國,歷史事實已給了答案,政府的財政缺口不是光靠賣祖產可以解決,每賣一個公營事業不只是公營事業的收入變為私人收入,而民營化後事業的營業稅、貨物稅都可能經由私人的「節稅」手法而減少,補了一個缺口卻冒出更多的缺口,這些多出來的財政缺口最終還是需要「全民負擔」!民營化政策解決不了經濟、財政結構上的問題,充其量最多只是一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手段!

 

其實,公營事業在混合經濟中常對私營企業的價格起著抑制作用,如:台肥民營化後一年內忠實地反映成本調升肥料價格達7次之多,漲幅幾達1倍,對台灣的農民造成重大衝擊,降低了台灣農產品對外的競爭能力;國際原油在2005年飆漲近60%,中油僅調漲15%,但這已讓國內消費大眾大喊吃不消,你能想像如果台灣的油品市場是一個純私營油公司,油價的漲幅會是多少?台灣菸酒公司民營化後的菸酒價格會是多少呢?而主張民營化政策最力的英國,其自來水公司水價從1986到1994年,逐年大幅增加至100﹪,2004年有些地區的水價比民營化前更高達500﹪以上;這恐怕是台灣民眾對民營化政策思考上的盲點,總以為民營化後價格由市場機制控制會是一個「買方」市場,但許多事實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錯得離譜的想法,台諺說得好:「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企業的價格本來就包含利潤,而且力求利潤的極大化,絕不會有公營事業的社會公益考量!莊理事長在最後總檢討中表示-“照目前政府民營化政策推行的情況,你能想像一下10年後整個市場如果私有化之後,水、電、油、電信、郵政、運輸…的價格脫離國家控制全民監督後,會更高或更低?”

 

【當企業購併了國家…】

企業的成本有外部成本與內部成本,內部成本是所謂的「營運成本」,外部成本指的是「社會責任」;公營事業被指謫為無效率,常是「外部成本」過高,這就是大家說的「政策負擔」,這項功能在新型資本主義竄起的時代被大力批判,認為是破壞市場機制的殺手,除了功能價格受到扭曲,甚至造成了大批依靠社會福利的「貧民」;但不讓民眾暴露於資本主義赤裸權力的壓迫下,不正是政府存在的最大理由嗎!

 

        由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商業中心副主任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博士所寫的暢銷書「當企業購併國家-全球資本主義與民主之死」就對當前新型資本主義的發展表示相當的憂心,因國家在經濟領域上的退位,形成「公司國家」,企業變成國家主權的行使者,企業挾持資本主導了政策的走向,政府淪為私人企業的門房,企業為求利潤的極大化在賦稅上力爭減免,結果造成人民賦稅增加、社會福利減少的“劫貧濟富”現象,人民淪為這樣結構中的最大受害者!伴隨著民營化的另一主流意識形態的全球化,在顯露出了新型資本主義的粗暴之處,造成許多開發中或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困境,David Held和Antohony McGrew的「治理全球化-權力、權威與全球治理」也對新自由主義中的放任型經濟做出了批判,這些恐怕都是深陷當前新自由保守主義思潮的執政當局所要思考的。  

【結語-我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任何思潮的興起,都有一定的背景,每一個主流意識也會因現實而修正,凱因斯主義因滯漲的產生而宣告終止,計劃經濟因蘇聯東歐國家政權的解體而褪色,台灣的民營化政策難道不因台灣經濟的衰退重做檢討嗎?   

從此次論壇提供的民營化研究資料及執行概況,我們發現所謂「民營化=效率化」的論述充斥,果真如此,台灣的老百姓理當能在這些年享受到因政府執行民營化的益處,但事實不然,許多事業民營化的結果,讓社會大眾失去了原有國營事業所提供的優質公共服務。這正突顯出政府民營化政策存在著太多的矛盾與衝突,尤其在企業效率與全民利益之間的權衡。  

建議政府應該強化社會面思維,全方位考量全民、社會、企業及員工等權益的平衡,並依國營事業產業特性不同,重新檢討民營化政策是否繼續推行之必要性。英國首相布萊爾的新中間路線跟歐陸的萊茵模式的市場社會主義都向我們指出了另一種可能,我們可以有其它的選擇不必讓世界變得如此陰冷,過度的計劃經濟與放任的自由市場都是過於偏激,我們可以善用我們的公營事業減輕新型資本主義的粗暴,我們的未來可以更好!

政府的政策:民營化路線仍未改變,但中華電信、彰銀的釋股方式讓社會大眾深感不安,我們認為「民營化政策是可以被挑戰、是可以調整的」。

官員的立場:執行民營化態度始終未變,雖然本次論壇學者專家已提出對公營事業在經濟體系中一些夙被忽略的功能,但我們不能期待官員能對此有所探討,並對政府的民營化政策做出重大改變。

媒體的說法:對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之看法雖有些微轉變,或有強調公營事業存在對社會公義的影響,但我們不能指望媒體能充分發揮輿論的功能,針砭時弊。

工會的主張:我們要強烈的呼籲政府對民營化政策需審慎考慮,公營事業有其存在的實質意義,但政府民營化之推動不會稍緩,工會呼籲會員必須認清事實團結一致並全力支持工會的主張。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台鐵工會理事長陳漢卿於會議中發言。 ▲郵政工會理事長蔡兩全於會議中發言。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

▲台糖工會理事長林港明於會議中發言。 ▲菸酒工會理事長蔡登順於會議中發言。
 

-民營化公共論壇專刊b(9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