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勞工藝文

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挪威的海上油井。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挪威的新建歌劇院。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NorskStatoil)之徽誌。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挪威的新建歌劇院。

 

   
 

石油、天然氣產量均豐,並從油氣銷售獲益提撥設立的挪威政府石油基金

        北歐國家

--挪威所擁有、主要分布於北海與北極海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氣之儲量,即各占北歐和西歐國家總量的50%左右,十分豐沛可觀;在產量方面,挪威每天的原油產量平均近約300萬桶,且若產量不變,預計其產能可保持至2060-2063年,而天然氣的產能則可保持至2110年。近數年來,在全球石油暨天然氣的出口國家中,挪威皆為排名第三大的出口國,每年外銷的石油及天然氣金額,約占其出口總額的50-52%,整個石油工業之產值,則大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以2005年為例,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銷售金額總計為4330億挪威克朗(以下簡稱克朗)。當年,挪威平均每天出口石油280萬桶(占舉國每天石油生產量的83.3%),成為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全球第三大石油輸出國,主要是銷往英國、荷蘭、法國、德國和美國;至於在天然氣之出口上,挪威乃是居俄羅斯、加拿大之後的全球第三大出口國,以銷往德國、法國、英國和荷蘭為主。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

(Norsk Statoil)創立於1972年,整個企業體的員工總數近約24,000人,這在總人口數不到500萬的挪威乃是組織體系最大者,公司業務涵蓋石油原料的探勘開採暨產品的提煉生產與運輸銷售,業務擴展到包括歐亞非洲和南北美洲等地,在28個國家設有辦事處。Statoil繼1986年接管部分埃索公司(ESSO)在瑞典和丹麥的業務,1989-1995年分別購併德國Aran能源公司、與Neste公司共同組建Borealis石化集團以及與英國石油(BP)公司合組經營聯盟,1997年亦開始在投資於中國大陸的油、氣井(如位於南海的陸峰油田)生產石油和天然氣,近十年內更在非洲的安哥拉、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和南美洲的巴西、委內瑞拉合資探勘生產石油、天然氣,擴張版圖之企圖心極為旺盛,規模也愈益閎大。

        而挪威自40年前首度於北海海域成功鑽探石油起,所出口的天然石化能源,已為其累聚十分可觀的利益,售油獲益讓挪威得以居世界各國之首,率先設立了「政府石油金」。斯項政府石油基金係設立於1990年,旨在防止因大量的石油收入反而帶動國內的物價上漲。2007年,「政府石油基金」又與原本在於保障國家不致因人口老化而於日後出現預算赤字的「政府養老基金」合併組成「國家安全基金」,是全球諸主權財富基金(註一)當中極具指標性者。迄2008年年底,基金總值已經達到2兆2,750億克朗的高峰,折合約3,253億美元,若非遭逢金融海嘯的衝擊致有相當程度的投資損失,基金總值恐將突破3兆克朗。

        挪威的國家安全基金資訊相當透明化,並開放「世界金融組織」(IMF)及「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對其基金進行研究調查,且堅決不投資於軍火武器,不符合道義、不符合環保和背離人權的產業。例如,2005年挪威政府即宣布鑒於漠視勞工的福利、供貨廠商的品管有欠嚴謹…等原因,爰撤除對美資沃爾瑪(Wal-Mart)銷售業的投資。邇來,國家安全基金亦將考量停止投資菸草及性產業。

        猶在中古時期,多數以捕魚為生的挪威人屢因生計無著而淪為劫掠船隊的維京(Viking)海盜,並有不少的民眾為求謀生而移居海外,像是今日美國境內近約520萬的挪威裔人口數,便多於挪威境內共計469萬的人口(當中又有7.8%、即366,000人係從他國移進挪威者)。從19世紀起,逐漸發展工業並融匯入歐洲大陸的多元文化後,挪威已蛻進為一文明昌盛的新國家,例如諾貝爾和平獎的五人評審委員會,成員便是由挪威國會通過後任命,且斯項和平獎的頒發典禮並非與其他四個獎項共同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而是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頒發。不但是主掌諾貝爾和平獎的評定頒發,挪威對推動國際間敵對或不友好陣營之和平往來,亦一直不餘力的進行,例如1993年由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共同簽署的和平協定,即是在當時挪威外交部長的穿梭安排下,假奧斯陸舉行而簽訂者。

        欲推動各種藝術文化、外交斡旋等活動,除了既有的聲望和熱忱、能力之外,亦勢必要有龐大的財力方可奏效,挪威政府石油基金正是支持推行此等活動的重要推手,上(20)世紀底正是在政府石油基金的大力贊助下,甫能展開首都--奧斯陸新歌劇院的興建,並已於去2008)年告成大功,順利的落成啟用。

新歌劇院的特殊型體和布景

        威首都--奧斯陸港邊的一處峽灣接近陸地深凹處,業已於2008年4月12日新建完成一座「奧斯陸歌劇院」(Oslo Opera House),當日係由挪威國王歐洛夫五世親臨主持開幕儀式,計有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瑞典女王儲維多利亞、芬蘭總統塔莉亞-哈洛寧暨冰島總統奧拉維爾-拉格納…等1,350位賓客應邀蒞場,一起觀賞由聲樂歌劇團、芭蕾舞蹈團穿插上場,歷程150分鐘的精彩演出。這座斥資42億克羅那(克羅那為挪威貨幣,42億克羅折合約8.35億美元或254億新台幣)所建成,歌劇院頂端離地高度52公尺,且其建於地下層的機電設施和停車場更可深達海平面下16公尺,對於市內鮮少有十層以上高樓大廈的奧斯陸而言,乃一高聳巍峨、氣勢磅?的嶄新建築體。

        主要建材為白色大理石的奧斯陸歌劇院,占地達3.85萬平方公尺,為挪威立國以來最閎大的藝術文化中心,除了備受矚目、以高級木質裝潢的主廳舞台,以及採用計約17,000塊的水晶或玻璃鑲飾而成的裝飾燈具之外,內部並劃設有湊整為1,000間之隔間,廳堂、隔間裏總共擺置有價值達1,200萬美元的藝術品。歌劇院平日劃定有特定時段和若干地域,讓遊客入內參觀,遊客並可登臨以36,000塊大理石砌合而成的樓頂平台,俯瞰奧斯陸市的市容景觀,並可遠眺奧斯陸峽灣的秀麗景緻,將其盡收眼底。

        早在距今百餘年前的1899年,挪威便已於奧斯陸海港碼頭旁、靠近市政府大廳之處,建造有一座大型劇院,門前並豎立有挪威著名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的塑像;而在市政廳前方的廣場上,則有一處以滿植之鮮花綴成的花圃和一座噴泉,共同形成奧斯陸典雅美麗的市區。惟至廿世紀後葉,由於原之劇院已告老舊,遂有另覓新址新建國家層級歌劇院之提議,惟直至1999年因為建院用之土地和經費俱已有所著落,爰獲得國會之同意。興建歌劇院的用地,係在奧斯陸市東端一處原本略屬荒廢,並未具有航運或建港之利、亦少有遊客造訪的海濱區。奧斯陸市政府自2000年起,已次第展開都市更新計畫,雖然包括建設奧斯陸歌劇院在內的所有計畫須俟2018年方可全面底定,但屬核心項目的歌劇院興建工程,則為已於2008年4月如期完工,將可帶動其他的建設賡續進行。此座讓挪威全國民眾期待良久的歌劇院,之能順利的於本世紀初建竣啟用,當然須有充裕的經費為其後盾,而建造院館的龐大費用乃是來自銷售石油和天然氣的鉅額外匯,此種以石化礦產外銷收益挹注文化建設的作為,亦深符於挪威舉國民眾的企盼。

        此一新世代的建築地景,係由挪威本國的建築師--Snohetta於公開競圖時獲致首獎,並承負後續之設計、督建重任,其外觀彷彿是座傾向一邊、坡度陡峭並昂立於海域中的冰山。長晝短夜的盛夏,高聳於港區岸邊的歌劇院在陽光映照下,閃動著耀眼的暉芒,民眾自數公里開外的遠處便可仰首瞧見其英姿;短晝長夜的寒冬,雪白的院館亦可在竟日蒼茫灰暗的穹蒼天色下,以明暗對比形式展現出鼓舞民眾心緒的光采,爰有多位建築評論家不謀而合的讚美歌劇院煞似聳固於海中、晶瑩亮麗的不融冰山。或許是位處高緯度地帶的挪威,於隆冬季節時屢可見到冰山,而啟發了Snohetta建築師以冰山作為取材的靈感,亦可讓遊客將呈顯潔白外貌的歌劇院和皓白似雪的冰山連想於一起,而萌生心嚮往之的豔羡,更加樂於前往挪威旅遊,為挪威帶致明顯的觀光效益。

        歌劇院地上層不僅有供作演出的廳堂,並劃設有鑲以大型落地玻璃的預演廳,可讓行將演出者輕鬆自如的練習,部分時段會拉開簾幕讓遊客從玻璃隔屏外目睹練習實景,猶如免費欣賞預演一般。此一作用,容得使表演人員習於面對群眾,俾正式演出時不致緊張而可愈為從容自在,院內另亦附設有餐廳和酒吧好讓觀眾歇息、用餐。歌劇院建造期間曾出現過多方不同的意見,最極端者乃是對其造型心存疑慮而呼籲停止建造的聲音,更有激進人士於歌劇院的外體結構建妥之際,刻意從陡斜的屋頂宛如溜滑梯般的滑下而落入港灣水域內,藉以凸顯歌劇院的設計過於輕忽草率,安全考量有欠完備。當然,在肩負設計重任的團隊深入解說下,俱皆化解原先持保守看法者的不安,最重要的乃是自其建竣啟用以來,確實經得起考驗,推判應可如預期般的維持150年以上之使用年限。

結語

        回想位於南半球的澳洲雪梨歌劇院,在半世紀前的建造期間亦曾因為風帆狀的造型過於前衛奇特(亦有人認為是呈開展貝殼狀或柳丁被切剖開來的形狀,但丹麥籍的建築師始終未吐露設計雪梨歌劇院的靈感來源),而遭遇同樣的質疑和反對,然則終能憑恃專業技能以克服險阻,讓歌劇院發揮預定的功能,同時成為當地乃至全國、全球著名的地景。現今,挪威奧斯陸歌劇院的落成啟用,使雅愛音樂的挪威民眾多年來之深切期待得以實現,更有助於使挪威邁向為一個和樂昇平、富而好禮的國度,港區周邊也將散發愈為安樂和諧的藝文氣息,同時亦是繼丹麥建成哥本哈根歌劇院(註二)之後,北歐國家在劇院建築領域中的另一著名傑作。

        或許,有不少的挪威民眾對於歌劇表演可毫無興趣,不過倒是對奧斯陸歌劇院的特殊型體十分好奇而渴望親臨院館,更企盼抵臨其斜坡狀頂層下緣以紓解仰止之情;外籍遊客則更是如此,蓋觀光客極少有機會或充裕的時間能夠進入院內聆聽歌劇或觀賞舞蹈,但能到此一遊則可就心滿意足了。

註一:由政府主導的類似基金,在各國互有不同的稱呼,用途亦有若干差別。像在新加坡,政府基金是由具濃厚官方色彩的淡馬錫控股公司

(Temasek Holdings)所掌控。按照淡馬錫控股公司訂定的發展策略,是將1/3資金投資於已開發國家的市場,1/3用於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另1/3則留在新加坡境內。註二:耗資25億克朗(丹麥貨幣)所建成的哥本哈根新歌劇院,係由丹麥境內規模最大、以經營海運為主的企業--「快桅」集團(A.P. Moller-Maersk Group)的家族基金會出資,並在2004年10月建竣之後捐予國家之歌劇院。院址座落於哥本哈根的港區之內,與現任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宮殿--阿瑪連堡隔著船舶航道相對望。該院是丹麥建築師--拉森(Henning Larsen)所設計,並由丹麥藝術家PerArnoldi等人承攬院內的裝潢布置,門廳陳設的四尊巨型青銅塑像則是雕塑大師Per Kirkeby之名作,除了主要舞台外並有5個側面舞台和後台,共可容納1,700名觀眾。
 

 

[勞工藝文]以石油收益挹注興建的挪威奧斯陸新歌劇院/陳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