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
|||
五一反失業大遊行側記/編輯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緣 自 從資本主義在西方工業世界誕生以來,工人成為支持其結構的三大支柱(私有財產制、自由市場制、雇傭勞動制)之一,資產階級為了降低成本增加盈餘,對工人的剝削是日新月異(至今仍是如此),馬克思在英國看到紡織工人的嚴厲處境,看到富人的為富不仁,寫下了資本論,剖析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資本積累的奧秘,自此全世界的工人在爭取平等待遇上前仆後繼;西元1886年5月1日芝加哥成立的八小時協會為爭取三八制發動大罷工,參加示威運動者達20萬人,但卻在警方壓制下釀成流血衝突,多位工會領袖事後遭處絞刑,但「三八制」運動依然繼續發展。最後,美國資本家乃逐漸同意「三八制」之施行…。經濟發展在資本主義所架構的世界裡從來不是全民共享,也不是勞資共享,所有右翼的經濟學理論都給予資本家的剝削正當化、合法化的基礎-“資本家必須積累其利潤,才得以擴大投資,經濟才能發展,而這最後將造成全民共蒙其利的局面。”右翼資本家所應許的天堂並沒有降臨,倒是用「資本用腳投票」的方式創造了資本主義的新時代—多國公司、跨國專業分工、派遣勞動…。而這些不僅在西方工業國家上演,在以代工為經濟發展動力的台灣卻更加雷厲風行,從台灣經濟起飛到今天,工人薪資相對性的並沒有增加,但卻更多遭到解僱、資遣、關廠的命運,失業率可能是最實在的客觀指標,全產總在這樣歷史背景、時代意義上舉辦五一反失業大遊行。 ◎午后盛宴-五一反失業大遊行 五月一日午后豔陽高照,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前慢慢麇集八大勞工團體的各方人馬,旗風飆烈,人聲沸騰;本會發動近千會員參與此次遊行,由各分會常務理事率隊分道而來,總會則於現場提供旗幟、背心、飲水、醫療等服務。遊行的總指揮車宣佈徵求100名衝鋒隊,並開始排練10人一列臂勾臂的衝撞。現場氣氛隨著指揮車的喊話越趨高昂。在路旁排列成行的指揮車則掛著本次遊行的五大訴求: 訴求一、創造長期穩定就業 提高公共服務品質。 訴求二、限制雇主濫行解僱 嚴格控管非典僱用。 訴求三、強化集體勞動力量 落實產業民主理念。 訴求四、重構社會安全體系 實現資源分配正義。 訴求五、以公營事業為標竿 提升全體勞工權益。 約2時許,總指揮車宣佈開始遊行,本會排在第三大隊,同行的還有台電工會、大同工會等,本會隊伍依分會次序排列上陣。行經路線:中山南路自由廣場→中山南路→凱達格蘭大道→公園路→襄陽路→館前路→忠孝西路→公園路→青島西路→左轉中山南路→(忠孝西路迴轉)中山南路→凱達格蘭大道。 行至中山南路,由百人衝鋒隊與鎮暴警察推擠,試圖突破封鎖到行政院請願,雖沒有成功但行政院答應派出官員接受陳情;在鎮暴警察開道下,政務委員與勞委會王主委上到宣傳車回應訴求,群眾對官員的回應不滿持續鼓譟,最後官員只得應允將到凱道的舞台上對勞工的訴求做具體回應。 四時半隊伍分批抵達凱道,在搭建好的舞台前分區坐好,由總指揮與各工會理事長於台上分別發表意見,此時傳來行政院消息要工會推出10人決策小組進入總統府與國民黨詹秘書長協商,本會王理事長參與本次活動決策小組進入總統府,王理事長於協商中具體提出本會訴求: 1 . 要求政府不能以「二分法」,將台灣勞工劃分為國營事業勞工及民營企業勞工 ,甚至應避免採取「比較方式」激化公、民營企業勞工的衝突及對立。2. 要工作:反對國營事業民營化。 3. 要尊嚴:反對以「社會觀感」為名,污名化國營事業員工。 4. 要發展:政府法令必須鬆綁,國營事業才能企業化經營。 5. 要公平:要求國營事業人事制度一元化。 本次活動於五時結束。 ◎小結 21 世紀初期可說資本主義達於全盛時期,亦即資產階級全面主宰的年代,工人可說處於極端劣勢,而台灣的代工型經濟更是讓工人處境不利,私人企業動輒關廠出走以資本投票來要脅,讓政府為了維持經濟成長率而採政策一面倒向資產階級的路線,幾乎到了富人開口政府無不言聽計從的地步;新型的經濟形態所創造出來的龐大後備失業勞動準備軍,讓解嚴後曾經蓬勃的自主工社運沉寂了,弱勢團體只有自求多福,連聯合對抗的想法也變成黃樑夢,有關工運的訊息出現在媒體版面只剩下五一勞動節,而這一天的活動卻更類似嘉年華,較有組織尚有動員能力的國公營事業員工被抹成「肥貓」,變得與「貧困社會」的民眾對立、格格不入,訴求被打成貪得無厭的囈語癡話。工人運動在全球都遭到空前的困頓,跟新資本主義的結構有一定的關聯,福利國家面臨拆解命運,缺乏登高一呼的「大思想」,諸多的工人運動路線-經濟主義路線、工團主義路線、法團主義路線…,也被現實壓縮成單一的經濟主義路線的選擇,自掃門前雪的結果就是被政黨意識形態分化、被經濟現實折腰、爭搶僅存的殘羹,而忽略了怎樣走出自己的宿命,工人的運動要以「平等」與「集體行動」為指導原則,才可能越過企業別而以更高的視野去團結、行動,才能與日興月異的各種新型資本主義-全球化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抗衡,取得社會公義與平等待遇! ◎後記 政府針對五一失業遊行全產總所提訴求,訂在6月11日下午在中山北路七段天母農訓會議中心與勞工團體協商。但當日在農訓中心一開始就因政府官員拒絕媒體採訪會議而與勞工團體爭執不下,繼而勞工團體對官方未經溝通即擅將會議改以分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深表不滿,勞團認為政府刻意分化勞工,也認為政府對五一訴求的回應誠意不夠,於是集體退出會議,改在會議中心門口召開記者會,勞團宣稱:“出席會議官員層級不夠不能當家作主,且拒絕媒體採訪協商會議,凡此種種皆顯示政府對此次與勞團協商之誠意不夠,因此全體退出會議。”並表示:“不排除再籌劃街頭抗爭活動,以凸顯政府對勞工權益的輕視。”最後勞團在“要公開!要透明!”的口號聲中結束本次活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