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議題]英國工運精神/阿.真勞工議題

英國工運精神/阿 真

[勞工議題]英國工運精神/阿.真  

[勞工議題]英國工運精神/阿.真  

[勞工議題]英國工運精神/阿.真英國煤礦罷工二十週年的旗幟。 [勞工議題]英國工運精神/阿.真英航英國機艙服務員工會獲大多數會員支持,通過罷工議案。。
 

[勞工議題]英國工運精神/阿.真  

 

[勞工議題]英國工運精神/阿.真2006年英國百萬市政勞工罷工抗議修改勞退法。

 

 

、英國工會之起源:

        工會是工人階級自動發起的組織團體,其主要宗旨是通過集體協商與雇主訂定該行業的勞動工資,以維護其團體成員的利益,它同時也是勞工之間建立在平等關係之上的一種互助福利組織。英國工會起源的確切時間不易界定,只能大概認定在17世紀末。當時隨著工業的發展,中世紀的行會開始衰落,勞工與雇主之間某種程度的利益關係開始消失,衝突遂由此產生。於是勞工開始組織起來與雇主訂定該行業所應該得到的合理工資。這種最初的勞工組織稱為禮拜堂,起初是一種類似俱樂部的社交組織,後來才發展為與雇主對抗的工會組織。第一個有文件記載的半永久性的勞工組織出現於1696年。雖然這種組織在官方看來具有非法性質,但它們在18世紀仍然得到了很大發展。因為雇主為了與勞工保持良好的私人關係,一般不願去告發工人組織。在英法戰爭時,由於工會組織與政治激進主義聯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進而引起了統治階級的驚恐與注意。於是,議會在1800年通過了結社法,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工人的非法組織」。結社法通過後,雖然工會組織仍在暗中發展,但明顯受到限制。直到1824年結社法被取消,結社才成為工人的合法權利,工會才開始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並逐漸成為有組織的工人運動核心。

二、英國工會的理論核心:

        任何一種運動如果沒有某種理論的支持都很難持久。實際上,在工會運動基礎上產生的工聯主義,不僅僅是一種經驗主義的實用原則,也不僅僅是「工人隊伍中一種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它是一種始終在工會運動中起著「支配」或指導作用的理論。第一次系統提出這種理論的是湯瑪斯‧哈德蓋斯金。1825年,他在一篇文章中首次將勞工主義(即以後的工聯主義)與政治經濟學聯繫起來,把勞工主義變為一種真正的政治理論。雖然他的理論作為一種理想在憲章運動失敗後被埋葬掉了,但他的一系列基本觀點,卻始終支配著工會領導人的思想,並由此左右著工會運動的方向。哈德蓋斯金鼓吹的勞工主義的核心是勞動價值論,直接來源於大衛‧李嘉圖的經濟學說。他把李嘉圖對付地主的武器用來對付資本家,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即根據勞動創造價值理論,說明勞工在生產中未獲得自己應有的一份,是因為資本家奪走了所有的剩餘價值。因此,為獲得應得的工資,勞工組成工會是絕對有必要的。工人沒有分得國民財富中應得的一份,因此工人有權奪回自己努力得來的果實。因此,哈德蓋斯金要求按創造財富的多寡來重新分配國民財富。但是哈德蓋斯金在激烈反對資本家的同時並不反對資本,因為資本能為國民帶來財富。

        這也是英國社會主義者的共同特點。作為剝削工人勞動的資本家是可恨的,但作為管理經營者的資本家卻有權同工人一樣獲取勞動的報酬。哈德蓋斯金還強調工會鬥爭應獨立於其他階級並完全依靠作為一個階級的工人。這一點是建築在對資產階級及一切有產者的敵意與不信任的基礎之上,它在議會鬥爭時成為工會的一大特色。哈德蓋斯金最後強調財富再分配應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由政府執行這一職能,與此同時,政府還應保護本國勞動力市場免遭他國勞動力的衝擊。哈德蓋斯金的觀點構成了以後工聯主義的理論核心,成為英國工人運動的基本柱石。

三、英國工會運動的轉變與發展:

        憲章運動是英國工會運動史上的一個高潮,它採取了政治鬥爭的模式。憲章運動之後的30多年,英國工運的主要特點是由大規模的政治鬥爭「轉向」為經濟鬥爭。這並非表示工人已對政治失去興趣,他們仍然參加政治集會,甚至參加自由黨或保守黨。不過,憲章運動中那種激烈的階級鬥爭觀念在工人隊伍中已經逐漸淡化,資產階級的政治觀念與傳統習慣開始佔了上風。在這段時間中,工會鬥爭成了工運中的主流,工聯主義思想在英國工人運動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而工會運動的第一個進展來自工會組織本身。首先是1950年代初出現的「新模範工會」,它主要由各行業的熟練工人組成。它組織嚴密,結構穩定,基金充足,有一批專職幹部。雖然「新模範工會」具有濃厚的保守主義色彩,但它為持久的工會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868年,由於喬治‧波特的努力,英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會聯盟——全國勞工大會宣告成立。這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因為它顯現了英國工人在全國範圍內成了一股有組織並且舉足輕重的力量。在1970年代末期,英國加入工會的勞工人數高達1340萬人,工會密度超過五成,與OECD國家相比,雖屬中等,但已是英國歷史高峰。

四、工會運動與立法影響:

        (1)1867年通過的第二次議會選舉改革法案。該法案執行後,選民人數由原來的137萬人增為250萬人。當時熟練工人的大部分都獲得了選舉權。1874年,英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兩個勞工議員進入議會。1 8 8 4年至1 8 8 5年,第三次議會改革法案的通過,又使選民從270萬人增為400多萬人,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改變。隨著工人政治地位的提高,相對地也必然要求相應地改變自己的經濟地位。社會經濟學家韋伯曾明確地指出,「獲得選舉權的工人不會對諸如任命誰擔任巴黎大使這種事感興趣,而會越來越多地尋求把他的政治民主轉變為工業民主,以便作為一個投票人對他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某種形式的控制。」

        (2)1871年宣布工會為合法團體,「任何工會的活動只要是在它的職業範圍之內,都不應被視為非法而受到陰謀犯罪的起訴或加以諸如此類的罪名。」1875年又對工會設置罷工權、糾察權等要求作了讓步。至此工會在法律上的地位終於得到了明確的肯定,它對工會組織的健全與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3)英國政府關於普及教育的一系列立法對工運也有著重要影響。1876年,通過了強制12歲以下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法令。英國政府普及教育的主要目的雖然是為了縮小與美、德等國在教育上的差距,增加技術勞動力,但同時也提高了工人階級的文化素養,使他們有可能更多地了解各種社會思想,增強階級意識,並使自己的鬥爭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

        (4)新工會運動在工黨的起源過程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它將社會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經濟鬥爭與政治鬥爭、普通工人與熟練工人等各種因素與力量組合起來,為工黨的誕生奠定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1900年2月27日,經過幾方面緊張的籌備,「勞工代表委員會」( 1 9 0 6 年更名為工黨)成立大會在倫敦法林頓紀念大廳召開。

        (5)工黨的誕生使英國第一次出現了組織上獨立於資產階級政黨的全國性工人政黨,這是英國勞工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也是英國現代政治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 6 ) 隨著工會的勢力越來越大, 對政府的威脅性也與日俱增。柴契爾夫人自1979年執政以後幾乎每二年就修改英國的就業法案(Employment Act),以漸進的方式來打壓工會。除此之外,柴契爾夫人對工會的打壓尚包括以限制罷工的範圍和罷工糾案人數,而使罷工流於形式;以法律平等為由,取消工會免責權,要求工會對非法罷工所造成的損害需負賠償責任等。

五、英國今年之重大工運事件:

        (1)英國航空機艙服務員罷工事件(2007-1-16)工會領袖15日說,英航數以千計的機艙服務員投票表決支持罷工,抗議公司迫使他們生病時仍要上班,勞資雙方亦對於解決退休金赤字問題有爭議。屬於運輸與普通工人工會的英航員工96%支持罷工行動。該工會表示,共有8132名英航機艙員支持罷工,330人反對。

        因為英航是英國最大的航空公司,罷工行動可能會導致機場重演英國政府去年揭發恐怖分子企圖炸毀往來大西洋的航機的陰謀之後的混亂狀況。陰謀的揭露使到機場提升安檢措施,令到許多航班被迫延誤。

        最後在英國航空公司29日與工會協商後達成協議,工會取消了原定的罷工活動。英國航空公司所有國內外航線,在24日和25日都將照常營運。英航員工原計劃將在二月份舉行的兩次72小時罷工也被取消。此前受預期罷工的影響,英國航空公司被迫取消了1,300個航班。英國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沃爾希表示,上述協議達成太晚,使得取消航班不能及時得到恢復,但公司將盡最大努力恢復被延誤的航班。

        (2)英國國防部工會罷工事件(2007-2-20)英國國防部工會2 0 日宣佈, 國防部6 0 0 0 名管理和技術人員計劃於20日罷工一天,以抗議該部門加薪幅度太低。在做出罷工決定前,工會已經與國防部就加薪問題舉行了數月談判。國防部允諾加薪2 . 5%,但是遭到工會拒絕,理由是他們認為這一加薪幅度還不及通貨膨脹率。其工會幹部認為罷工並不是「試圖迫使政府妥協」,而是「展示我們的決心。」

        (3)英國鐵路及運輸工會罷工事件(2007-4-12)英國鐵路及運輸工會( R M T ) 1 2 日宣布, 由於與倫敦地下鐵經營公司Metronet的談判破裂,2000名地鐵維修員工自當地時間15日下午6點起,將進行72小時的罷工,地鐵運營將癱瘓三天,數百萬人出入困難。

        工會與M e t r o n e t 的衝突起因於Metronet計劃將部分員工調往集團所屬的其它公司,工會擔心會員的權益可能因此受到影響。15日起參加罷工的員工多數是負責維修地下鐵網絡的工程人員,工會代表說,他們的罷工行動將對地鐵的營運服務造成「立即且重大」的影響。

        後來因英國鐵路及運輸工會於14日在與倫敦地下鐵經營公司Metronet談判後,Metronet同意調往母公司Bombardier服務的員工人數由二百五十名再減少到二百名,工會認為此舉「是重要的轉圜」,雙方各讓一步後,遂宣佈取消可能危及數百萬名通勤民眾的罷工計劃。

        (4)英國郵局工會罷工事件(2007-6-8)英國皇家郵局與員工因為薪資漲幅爭議引發的罷工危機一觸即發。工會於8日舉行投票,七成以上的員工支持罷工行動,除非勞資雙方迅速展開突破性的談判,英國將出現自1996年以來首次全國性郵局罷工。依賴郵局服務最深的企業將受創最嚴重。

        擁有郵局13萬名員工的通訊勞工工會,拒絕郵局提出的2.5%薪資調幅,要求郵局未來5年的薪資調漲幅度,必須與全國平均薪資漲幅相同,週薪約403英鎊(約新台幣27,000元)。

        工會領袖將於下週草擬罷工的相關計劃,罷工的具體時間尚未確定,依規定,他們必須在罷工前數日通知郵局。工會副秘書長渥德表示,工會與資方的爭議不僅是薪資漲幅的問題,還包括資方計劃裁減四萬名員工、關閉郵局、同時對員工的福利和待遇進行不當的攻擊。

        沃德說,「我們要告訴社會大眾,在很短的未來,郵寄服務將停擺,這是真實存在的威脅,並非戲言」,雖然工會支持罷工行動,但仍希望給郵局另一個機會,提出更好的薪資調整方案,突破僵局。英國皇家郵局的用戶87%是公司行號,一般家庭僅占10%,3%則屬社會大眾寄給企業的信件,一旦罷工行動展開,企業將受害最深。

六、結論與感言:

        在短短的一年間,英國在各部門就至少籌劃了四次罷工活動,並大多數有達到迫使資方妥協的目的。英國的工會運動有相當悠久的歷史,雖非我國尚未健全的工會體制可與之相比,但英國的工運精神卻需要我們學習。從一開始的蓬勃發展,到柴契爾夫人的持續打壓,英國的工會運動始終沒有被打倒,也從未停息。英國的工運是自主性、自願性的,也就是不受政府、資方所控制的。工人要的不多,求的只是屬於自己的相對報酬。工人是國家經濟的命脈,卻往往是社會進步下的犧牲品。從1 8世紀的工業革命到現在的資本主義,勞工都是被動的接受歷史的安排。但是隨著工人的團結、工會組織的建立,勞工朋友也得以表達自己的意見,爭取公平與正義,不向命運屈服。對筆者來說,這就是工運精神所在了!

        參考網站: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fsauleto/article/b43-i51860.html

 

 

[勞工議題]英國工運精神/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