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專題報導]海峽兩岸工會論壇側記/趙玉蓮專題報導

海峽兩岸工會論壇側記/趙玉蓮

        2006年9月25~26日,海峽兩岸工會在北京召開了「海峽兩岸工會論壇」。論壇以和平、發展、工人權益為主題,會中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研討如下:

 開幕主持人徐振寰(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職工交流中心會長)揭開序幕,由孫春蘭(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致開幕詞(略),本團長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勞工聯盟總會理事長侯彩鳳在海峽兩岸工會論壇開幕致詞中表示五十幾年來,兩岸在不同道路上,發展出不同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兩岸不能再陷入對抗的惡性循環,而應步入合作的良性發展,進而建立合作機制。更希望達成三大主軸之願景:

一、        維護兩岸和平,共同促進兩岸發展與繁榮。

二、        面對經濟全球化、區域化之發展趨勢,推動兩岸經濟能創造雙贏之局面。

三、        儘快實現兩岸三通,讓兩岸人民能在相互合作、彼此信任下,齊力促進兩岸交流。我們衷心期待謀求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機會,彼此互信互助,共創和平雙贏的局面,也為中華民族實現光明燦爛的新願景。

會中並廣泛熱烈討論經濟全球化下的沖擊及轉型。對企業而言,資本之流動更快速,技術因交流而大幅提升,勞動力也因人力的自由移動,而能產生更大的效益。尤其跨國企業更由於全球化效應在成本、技術、市場及人才取得利基,但是企業也因此必須面對更嚴厲的全球挑戰。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企業大量進用非典型人力、或是採取工作外包的政策、甚至將產業外移、造成工會密度的減少,會員大量流失,台灣的工會運動如同工業國家的工會運動一樣,也正面臨力量被削弱的挑戰。由於產業的變化、科技的進步、社會個別化的勞動趨勢以及僵化的系統工會主義等因素,在台灣的工會必須面對在企業內,勞資間因為資訊的不對稱,經濟實力的不對等之種種因素,讓工會更相對處於弱勢。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全世界的工會都已經開始思考問題的所在,並積極找尋對策。台灣的全球化也幾乎就是中國化。台灣的工會運動當然也受到經濟全球化之影響,但是相較於其他工業先進國家的工會運動,台灣工會運動受到經濟全球化之影響的程度與結果卻有所不同。理由是工業先進國家透過工會之團體協商所建立勞資關係體系,已經是各該社會的制度性安排的一環,環繞在此一制度安排下的還包含企業內勞工參與的機制,勞資政三方諮商的機制等,基本上是一種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的約制手段。

 因此,從自由經濟學者的觀點看來,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競爭的實際面看來,這些制度性的安排已經造成市場僵化的效應,但是對台灣而言,這些制度性的安排根本尚未成型。台灣的工會面對經濟全球化,並無法像國外的工會透過制度性的安排,進行勞資政三方諮商的機制,在團體協商所建立勞資關係體系下,對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產生約制效用。台灣的工會因應經濟全球化在國內現有的制度下,對內採取組織發展與勞資協議,對外則是推動國內工會串聯與勞動法令修改以及跨國結盟以擴大團結力量。對內:組織發展工會指一群靠工資維生者藉集體的力量,以維持或增進勞工本身的勞動權益,所組成持續存在的永久性團體。工會不僅要保障勞工權益,還負有改善會員工作生活條件、會員的教育工作,以及提升會員的知能的責任。工會組織與企業組織、非營利性組織、教育組織和政府組織這些組織一樣,有許多相類似的地方,它們同樣面臨著環境變遷的挑戰,這些組織有自己的營運目標,必須利用其有限的資源,訂定人事等方面的政策,並且與其他組織或政府之間作不同程度的互動。組織有成長與衰退不同的階段,關鍵是如何管理而使組織能繼續發展並促成目標的實現。勞工組成工會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個別勞工無法與資本家抗衡,因此集合眾人的力量進行組織結社的動作;組織的人越多對資方構成的壓力越大,影響力也相對增加,因此組織發展是工會運作的重要工作之ㄧ。

在勞資協議方面,工會的組成之後目的是為勞工爭取權利與福利,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勞資必須透過溝通謀合,進行雙方的勞資協議。在改進資本主義和促使資本主義民主化的過程中,協商逐漸取代了憤怒,歐美國家發展出來一套集體協商的制度以達成此一任務,工會作為集體協商的代理人,代表工會會員輿雇主協商工時、工資等僱用條件,爭取會員最大的福利。一個企業內或是一個勞資關係系統中的勞資關係事務範圍至廣,大致上可以歸納為勞動條件、安全衛生、勞工組織、勞資合作與衝突、勞工福利、就業安全與其他等七大類事務。再者,對外:勞工運動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工會關注之焦點如果侷限於傳統勞資關係的議題,工會的發展將會受到壓縮;因此工會必須對外串聯讓資本家產生壓力,透過國內工會之間的相互串聯,影響政府修改勞動法令,甚且跨國結盟結合國際社會的力量,以創造談判協商的籌碼。

  由於台灣的全球化幾乎是中國化,台灣的工會在經濟全球化下所面臨的衝擊,與中國大陸息息相關。因此,台灣的工會除了在內部須加強加速進行集體協商機制的建構之外,與國際工會合作推動核心勞動基準、國際社會憲章,亦是當務之急;另外針對台籍移民勞工的法律保障、人權與人身安全問題,台灣的工會應積極與中國的工會交流尋求因應之道。

  經過兩天充分討論,「海峽兩岸工會論壇」即將閉幕。論壇閉幕由陳書榮(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中國職工交流中心副會長)主持閉幕。由徐振寰(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職工交流中心會長)致閉幕詞(略),並宣讀海峽兩岸工會論壇四大共識:

一、  共同致力於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建立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有利於兩岸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符合當今世界潮流,需要我們共同維護。

二、        共同致力於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繼續發展,給兩岸加快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兩岸職工和工會期盼持久和平、共同繁榮,並期望儘早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支持和促進兩岸經濟發展。

三、        共同致力於維護兩岸職工合法權益。加強交流、促進合作,提高兩岸職工福祉。積極開展在工會組織、維權機制等方面的交流,積極推進職工文化、體育和旅遊等方面的交往。

四、        共同致力於推動兩岸工會互動交流。積極推動建立兩岸工會的互動機制,加強團結合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並期待必要時繼續舉辦「海峽兩岸工會論壇」,由兩岸工會協商確定。

[專題報導]海峽兩岸工會論壇側記/趙玉蓮

[專題報導]海峽兩岸工會論壇側記/趙玉蓮

▲莊常務理事總鎮與各產業工會理事長合影。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萌萌與莊常務理事總鎮及韋理事建茂合影。

[專題報導]海峽兩岸工會論壇側記/趙玉蓮

[專題報導]海峽兩岸工會論壇側記/趙玉蓮

▲莊常務理事總鎮代表理事長發表「新形勢下維護職工權益的主要任務」。 ▲莊常務理事總鎮率與會團員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萌萌合影。

[專題報導]海峽兩岸工會論壇側記/趙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