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沒人叩你呀!/瑪爾寇呂勞工藝文

沒人叩你呀!/瑪爾寇呂

        人是情感的動物,心情自有起伏,因此難免有低落、消沈、沮喪的時候;在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極大的挫折與壓力,或因人際因素(特別是情感事件)、家庭的因素、經濟上的因素、工作或學業的困擾等諸多壓力事件,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抒解,週而復始一再累積,很快就會產生「憂鬱」情緒,就是我們常說的「鬱卒」。大部分人情緒低落一陣子後,可以再開朗起來,但少數人因為遺傳因子或個性(包括不適當的想法)使然,再加上壓力的累積(日常生活瑣事的所造成的壓力累積或遭逢特別大的壓力事件),而又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與良好的社會支持,會將情緒狀態延伸為一種病態,以致於心情與行為都受到影響,於是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嚴重者甚至以自殺結束寶貴的生命。這就是憂鬱症。

        憂鬱症除了尋求醫師的醫療諮詢及藥物控制外,來自社會的支持也可以預防其發生或減輕其症狀,社會支持 ( social support ) 的理論於西元1976年由Cobb所倡導,他認為社會的支持包括了:愛、被愛與關懷、自尊心、價值感、人際間的相互施恩惠、彼此之間的瞭解,體恤及互相的溝通、聯繫等,皆可以緩和生活的壓力,而減少憂鬱的機會。而朋友、夫妻、同事、同學、社團等皆是「社會支持」的來源對象,可以幫助或陪伴我們安然度過任何壓力與衝擊。嬰孩一出生即需要有社會化的生活,即「安全感」、「愛與歸屬感」等人類基本需求的滿足。母親是嬰兒最重要的社會支持的資源。。

        所以我們平常即要多關懷親朋好友,沒事的話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外國人也常說「give me a call」,call 用國語說就是「叩」,什麼是「叩」?就是關懷與愛。關懷是愛的一種表現,帶著愛的叩,直驅人心, 撫慰寂寞、安慰孤獨,讓他知道世界上有人陪伴,他不孤單。寂寞與孤獨,是人心中最可怕的憂鬱。問問自己多久沒有叩朋友、親人了?出外的遊子多久沒叩父母了?多少次想叩卻又沒做?在網路上看到朱宗慶演講,他說自己有個死黨到國外讀書,有時想「叩」一下,閃過的念頭總是被忙碌所取代,等到有一天終於「叩」的時候,才知死黨竟因肝硬化已過世三年。

        西方人深知無人叩、無人關懷與憂鬱症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憂鬱症的醫學名詞為「Melancholia」,音譯為「沒人叩你呀」,好發人深省的音譯啊!

來!請跟瑪爾寇呂唸一遍:「憂鬱症,沒人叩你呀,Melancholia」。
(註:本文所使用英語發音為近似值,與正式發音略有差異,僅供參考,請依個人需要酌量取用)。

[勞工藝文]沒人叩你呀!/瑪爾寇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