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春節趣談/楊石隱勞工藝文

春節趣談/楊石隱

一、過年考        現在我們所說的「年」,這是周朝以後的話,商朝叫「祀」,夏朝叫「歲」,堯舜的時候叫「載」。因此,我們現在說「過年」,也是周朝以後的事情。        如「爾雅」云:「唐虞曰載,夏約歲,商曰祀,周約年。」又「書經堯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又「書經胤征」:「每歲孟春,道人以木鐸徇於路。」所以現在我們屬文時,也有時寫「載」有時寫「歲」,這不是無因的了!又如過了一年,我們也常對小孩說:「你有長大一歲了!」大年三十也叫「歲除」,我們也要「辭歲」。可見今人仍常常年、歲、載互用。        但無論叫「年」也好,「歲」也好,「載」也好,「祀」也好…,它們都有一個來源,那就是由農彆業一年一次大收穫而來。蓋「過年」是老百姓農產收穫後的大慶祝日。如「說文」云:「年,穀熟也;從禾,從千聲。春秋傳曰:大有年。」又「穀粱傳」亦曰:「五穀皆熟曰有年;大熟曰大有年。」所以到現在,中國老百姓說農業收成好,也稱「好年冬」或「好年景」。        至「年」字的古寫,不論甲骨文或金文上,都是底下有根,上頭有穗,旁邊有葉;且穗兒是歪著頭的,那正表示穀子已經熟了。因為穀子一年一熟(也就是地球繞太陽一周),所以「年」也是一年一過,過年便和地球繞太陽一周,恰相一致。如「說文引經證例」上說:「古紀歲曰年、曰稔、曰稘,皆從禾;禾一歲一熟也。」可見過年在我國農業社會是極有意義的一件事,也是極適合的!        不過,由農業大收獲一次定為一年,大致雖然不差,而並不十分正確!之後,我們的老祖宗又發明了一個精密的計算方法,那就是利用天上的一個最大的行星,名叫「歲星」:歲星即木星,它十二年繞太陽一周,每年移動一宮,看歲興的移動來決定一年,那自然比以農業收獲來定的準確的多了!因此,一年也由「一載」改叫為「一歲」了。據「說文」云:「歲,木星也,越歷28宿,宜徧因陽,十二月一次。」又「爾雅郭注」:「四時一終曰歲,取歲星行一次也。」又「爾雅疏」亦曰:「按律歷志分二十八宿,為十二次,歲星十二周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這是中國古時天文學上的一大發明!        自從有了歲星以為紀「年」的標準之後,我們中國才有正確的曆,閏月也開始了如「史記曆書」著云:「神農以前尚矣!蓋黃帝考定星曆,正閏餘。…」不過這歲仍然和農業收獲關聯著:如「左傳」(哀公16年)云:「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杜注:「歲,年穀也。」又「孟子」曰:「樂歲粒米狼戾。…富歲子弟多懶。」        至於商代把年叫「祀」,這是老百姓農業收獲以後的慶祝儀式,兼報恩登祀大典。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對於他們能獲得這樣豐收的糧食,是要感謝土神、穀神和祖先的賜予的,故必須對它們舉行祭祀一番,這是「祀」的由來。        總之,過年是我國農業社會的產物;因為數千年來,我國以農立國,老百姓一年辛苦,在糧食收獲之後,大家趁這年終空閒的時間,吃吃喝喝,歡歡樂樂,大事慶祝一番,熱鬧一番,那真是最有意義不過的了!相傳在民國11、12年間,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廣州時,有位外國記者問他:「孫逸仙博士,你還記得你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是甚麼?」國父不加思索便說:「我記得,我最喜歡過年!」這雖是趣話,也可見農曆年對中國老百姓的影響之深!所以自從民國成立後,政府雖下令奉行新曆,但仍以農曆年定為春節,以示不忘國典,亦副人民大眾之願望,良有以也。二、石達開過年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人所共知。石達開在沒有起兵的時候,非常窮困;有一年的年尾,石達開欠了人家許多債,沒有法子償還,而且也沒有錢買酒買肉來過年,到了臘月三十晚,即大除夕,石達開便在大們口貼了一副春聯,寫的是:        此歲無錢誰不知?討債人休提半字。         樽中有酒莫獨酌,曉事者多送兩壺。        人們一看到這副春聯,都知道石達開十分困難,討債的也不來討了,並且,還有人送來許多酒肉給他哩!但是,內中有一個特別曉事的的人,想為石達開解決生活問題,就介紹一個家館,請他去教書。於是,石達開便成了教師了!        但那時後的教師,並不上堂吹那不響的洋牛,也不教什麼小貓跳、小狗叫、大雞吃蟲,小雞也吃蟲之類的東西。石達開不能不耐著性兒,去教「三字經」和「百家姓」了!可是,那些學生的資質又不好,老遠教他們也不會,一天到晚只聽見那:「人之初,狗咬豬。性本善,大碗麵。師傅不吃我不唸。…」和那「趙錢孫李,師傅買米。周吳鄭王,師傅尿床。師傅怨我,我怨師娘。…」        碰巧那位女主人又太捨不得錢,每天做出的飯菜都不好;上頓白菜煮豆腐,下頓又是豆腐煮白菜。不是白菜便是菠菜、胡蘿蔔,把個石達開吃的個腦袋瓜子都變成白一塊、綠一塊,因而不敢出門去-出門怕遇見考古學家,把他的腦袋當成翡翠,或青白玉,給偷了去賣錢。        石達開到底是一位蓋世英雄,雄心萬丈,如何能受得了這種冤氣呢?他便不客氣和女主人爭飯爭菜,使得女主人很不高興,罵他:「教書成績不佳,而終日爭米貼,應即解聘。」但石達開好不容易謀得了這個位置,因為米貼而弄掉了,似乎也有點捨不得;他便對男主人說,以後可以不爭米貼,並且可立一字據,以作憑證。字據上寫道:「魚肉可 雞鴨可 白菜豆腐不可少 一文束脩不要」男主人一看字據,不覺眉開眼笑,每天必吃白菜豆腐,並且連正薪都不要,這樣的「平價」老師哪兒找呢?於是不加思索,立刻便答應了他,聘約繼續半年,直到年底為止。        豈知,石達開調皮得很,過了沒三天,又鬧起飯菜來了!那女主人對他說:不是立好了字據嗎?怎麼又反悔呢?男主人便把字據拿到石達開面前辦理。念殊人自然要講理的,但是石達開也自有其理,當男主人把字據拿來石達開便攤開唸道:「魚肉可,雞鴨可,白菜豆腐不可,少一文束脩不要」這樣一來,非但青菜豆腐不能拿來給石達開吃,而且薪水連一文也不能少。主人無法,只好由他;但是一到年底,聘約已到期了,這碗飯如何也保不住了。        轉眼春節已屆,到了臘月三十夜,主人預備了逼點好飯菜來款待石達開,等他吃完以後,便對他說明聘書已不續發了,明年請老師另作高就。說完,即點上了一個照夜的燈籠。手半拖半串銅錢是送給老師的。那主人十分小氣,就是這一丁點兒的小好處,也不肯白白的給人,於是在臨走時便出了一個對聯,想難一下石達開。上聯是:「一隻燭點夜燈,明明亮亮,照遍東南西北。」但石達開天才橫溢,這那裡難得倒他?他不加思索便對道:「半串錢教年書,恍恍忽忽,混過春夏秋冬。」        石達開離開主人住所後,孑然無依,在街上亂闖,不覺來到一家理髮店,裡面燈火半明半暗,生意十分冷淡,連春聯也不貼。石達開心想,這大概也和他同一樣的命運吧!便叫店主人拿紙筆來,免費給他寫一副春聯,聯語曰:「操刀以割,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誰知這春聯一貼出,更沒有人敢來理髮了,使得店主人懊悔非常,後來石達開流浪到了廣西金田村,遇到了洪秀全,便起兵倒清,一鳴驚人!三、解學士過年        在小時候,北平有一個說相聲的,叫「窮不怕」,他很會講會說。有一年過年,他說了一個解學士過年的故事給我們聽。他說:        在大明開國洪武年間,江西吉水有一個有名的神童,姓解名縉,字叫大紳。這小子太聰明了,可是只生在一個窮苦的豆腐店裡,街坊四鄰都勸他父親送他到私塾念書。開頭兒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接著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其實鄉下三家村冬烘先生,也只有這點本錢,旁的孩子至少要念三年,解縉一年就念完了。到了年終,老師對解縉說:「你明年不用來了!」解縉問道:「為什麼?」老師說:「沒有教的了。再教就要用開水澆了!」        解縉悶悶回到家裡,他父親見了他回來,開頭便說:「往年,我們都買春聯,今年你念書了,咱們自己寫吧!豈不省錢。」解縉一想也對,但是寫什麼好呢?如按照豆腐房的身份,寫那:「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豈不太俗氣?他抬頭一望,正好望見對面王府後花園裡的竹子生得很茂盛,他觸景生情,便高興對他父親說:「有啦!」馬上鋪紙蘸墨,下筆便寫道:        對千棵竹,         家藏萬卷書。        解縉一口氣寫完了,心想:「這多麼夠典雅!一旦貼在豆腐店門上,真可算改換們庭了!」他把對子張貼好了以後,正巧碰著對面王爺坐著大轎從門前經過,一看大吃一驚,心想:「真不要臉!小小豆腐房,竟敢以我花園景物作對,口氣也太大了,豈有此理!我一定得捉弄他一下。」        王爺到了家門口,下了轎,馬上便氣洶洶的吩咐家人用刀子把竹梢斬去,這樣從外面望去便看不見竹子了。此際,解縉望見對面園裡的竹尾沒有了,更觸動了靈感,便在上下聯各補上一字,變成:        面對千棵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家丁見了,回報王爺,直把他氣得七竅出煙,忙叫左右用器具去把花園利的竹子全部連根挖去,扔在路上。解縉看著馬上又在上下聯的聯尾各加上一個字,變成:        面對千棵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那真是自然天成,工整十分,這可把王爺氣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只好自願認輸了。        另採「堯山堂外紀」上說,解縉在七歲的時候,曾有一個人要把他爹爹的畫像拿走,解縉淘氣便在上頭畫了許多飛禽走獸。那個人見了,非常生氣,解縉便再執筆在畫上題了幾句話:        圖公之像,畫公之形;         禽中之鳳,獸中之龍。        這麼一來,那人卻反怒為笑了,而且還大大地讚賞解縉的文才哩!        又相傳解縉在父親死了之後,寡母孤兒,常受保長的欺侮,派捐很多,解縉氣極便向縣老爺提出控訴,並附上一首詩,內中有兩句道:        他年諒有相逢日,         好把春風判筆頭。        縣老爺看完詩十分讚賞,但他還是不相信是解縉自己作的,便派差役把解縉叫來,當堂指著衙門前的小松樹為題,命他做詩一首。解縉不慌不忙,隨口便吟道:        小小青松未出欄,枝枝葉葉耐霜寒;         如今正好低頭看,他日參天仰面難。        縣長聞詩大驚,連稱:「天才!天才!」便立刻傳令保長,以後不再征收他家的捐稅了。        後來,解縉考了秀才,不久又高中了舉人,榜列第一,那時候稱為解元。少年得志,春風滿面,到處都有人向他逢迎,這可不是豆腐店裡的窮小子了!一天,解縉被朋友拉進了妓院,妓女故意和他開玩笑,倒茶只倒一杯的三分之一,並且出一聯要他對。上聯是:        三分分茶,解解解元之渴。        這對子可也不是好對的,那妓女以為這次一定難倒了解縉了。但是解縉卻不假思索,隨口便應道:        一朝朝罷,行行行院之家。        這對得的確工整適切,堪稱妙聯。

[勞工藝文]春節趣談/楊石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