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專題報導]ICEM2004年主席團會議紀要/周金言專題報導

ICEM2004年主席團會議紀要/周金言

[專題報導]ICEM2004年主席團會議紀要/周金言

[專題報導]ICEM2004年主席團會議紀要/周金言

▲莊理事長與筆者攝於ICEM2004年會會議。 ▲莊理事長攝於ICEM2004年會主席團會議上。
        莊理事長在92年八月當選國際工聯副主席,至今已參加過多次主席團會議,於(93)年十月八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參加ICEM2004年主席團會議,隨因此次會議主題著重在國際工聯的財務檢討及組織變革,在國際工聯多方邀請之下,莊理事長於是再長途跋涉前往參加會議。         本次主席團會議的兩大重點是 1. 國際工聯袐書長報告國際工聯的財務及改革現狀 2. 主席團討論國際工聯組織變革及相關議題          國際工聯全名是國際化學、能源、礦業及一般勞工的聯盟,是一個非政府組織(NGO),也是非營利組織(NPO),聯盟經費只能仰賴會員會費,它為了維護所有會員的權利,更為了擴展會務,會務一直相當繁重,所以,長久以來,財務都非常拮据,再者,近年來世界經濟欲振乏力,美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網路泡沫化後,經濟復甦力道不夠強勁,日本更走不出十多年的衰退,歐洲各國也改革無方,平均失業率盤旋在9%上下,在會員國經濟不振的情況之下,國際工聯的財務終究必須有所調整,於是在這次主席團會議,首先聽取袐書長的財務報告及改進建議,他建議撤除國際工聯在世界各地的五個分會,減少10名人員,但為了維持原來的正常運作,工聯總會增加三名工作人員;也因為他的報告與建議觸發來自世界各地副主席的激烈討論,綜合他們的討論可以歸納兩項重點:1. 全球化的影響:         近年來,全球化的浪潮席捲全世界,不僅造成資金、人才的快速移動,甚至很多工廠都移到生產成本比較低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中國甚至被稱為“世界工廠”,歐美國家的勞工擔心,長期下去會工作不保;有些經濟學家與傾向自由派的知識份子也極力反對資本主義如此發展,於是,近年來,每次的國際經濟會議,都可以看見反對全球化的激烈抗爭,國際工聯除‘積極思考應如何面對全球化的影響外,更呼籲聯盟成員深入探討全球化相關論述,及早準備應付能力。2. 競爭力:         參與這次主席團會議的國際工聯副主席們針對裁撤五個分會,卻增加總會工作人員的議題,進行很深入的討論,其重點在於,經過調整之後,國際工聯是否不再授權各分會(分權)而趨向中央集權,部份副主席擔心這樣的組織架構能否應付瞬息萬變的世界環境,因此建議,國際工聯應更重視國際工聯的工作效率。所謂工作效率,用經濟名詞表達,就是生產力(productivity),高生產力就是高競爭力,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企業成功富強與否的關鍵,舉美英與歐盟為例,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美英兩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美國-比歐盟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英美兩國的生產力比較強,當然,也有不同的見解,但,無論如何,生產力決定國家、企業,個人的發展,已經是當今國家與經濟發展的顯學。即使是非營利組織的工會和勞工個人,也都必須嚴肅正視生產力的問題。台灣石油工會一向追求勞資雙方皆贏,而不是零和的勞資關係,長期以來,都非常關心資方的企業經營生產力,當然,也重視培養、提昇會員個人的生產競爭力。【小結】         這次國際工聯的主席團會議雖然只有一天,但由於成員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副主席,每個人投入工會都有一、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對世界政經發展都有深入的觀察,都能體會到當今工會在政治、經濟與社會層面都面臨很嚴峻的考驗,所以討論都直接切入主題,非常熱絡,莊理事長這次代表石油工會參與其中,除了再次鞏固石油工會、國際工聯與各成員國的聯繫外,更讓世界各國人士見證台灣勞工的努力和力量,真可謂收獲良多。

[專題報導]ICEM2004年主席團會議紀要/周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