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端午習俗/陳韻如勞工藝文

端午習俗/陳韻如

        我國各地每年端午節都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活動,在舊日以湖南一帶最隆重,除了一般習俗,還結伴到與屈原有關的遺蹟聖地作頂禮朝拜,而這一切又以湘陰的汨羅為最隆重其事;而且汨羅鎮40里外的屈子祠,更有絡繹於途的人們前往憑弔。屈子祠屹立玉筒山鎮,玉筒山橫枕滾滾西流的汨羅江,山勿甚高,但古樸秀麗。但屈子祠週圍遍植梧桐樹及其它樹木,高可蔽日,這種自然景色恰與屈原在「懷沙」裏寫下當年所見的「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相互映照。         屈原自沉的地方在玉筒山西北二十多里處,在岸上建有一座屈原廟,廟宇寬敞宏偉,碑石林立,廟內有「信芳亭」,是取自「離騷」中「不卺知其亦已矣,茍余情其信芳」,此為「信芳亭」之由來。廟前名「屈潭」,因千百年來,人們到此臨潭憑弔,懷念屈原,俱悽然下淚,所以有「淚潭」之稱。一、 龍舟         競舟粵人謂之「扒龍船」,廣東四鄉都有屬於地方上的龍舟,習慣上比賽完畢之後,便將龍船埋在村邊的小涌泥底之下,待到來年端節前再將掘起,重新裝飾後,作比賽之用。賽龍舟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個人的體力和划船方法固然要講究,更重要的是全船的鼓手、旗手與每一船員都要合作得好,也就是要充份發揮集體合作之團隊精神才能競舟。 競舟的起源為紀念屈原投汨羅江,傷其死,故令舟楫以拯救之意。二、 菖蒲         端午節也稱蒲節,而五月也習慣稱做蒲月,那是由於舊時習慣於此日以菖蒲製劍懸掛於門口避邪而來的。江南民間舊俗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菖蒲又名水劍,品種很多,古人一向把它當作瑞草看待,認為吃了它可以長生不老。古書上提到菖蒲很早,周禮和左傳上,都有以菖蒲製菹的記載。         漢武帝建扶荔宮,裡面所植的南方奇花異草中就有許多的菖蒲。自古以來南方的菖蒲最好,晉代的南方草木狀書就指出:「番禺東有澗,澗中生菖蒲,皆一寸九節,安期生採服跨鶴成仙。」白雲山的「菖蒲濓泉」是羊城著名八景之一,而此地也盛產菖蒲,自宋就已經存在了,至於所說的「番禺東有澗」就是指它。其實菖蒲並不是一種仙藥,而是一種殺虫劑,過去,廣州人平時也喜歡往白雲山洗菖蒲澗水,對人身及預防疾病多少是有點益處的。三、 五毒         除了划龍舟和吃綜子外,民間還有除「五毒」的習慣。在習俗上門楣插菖蒲和艾葉,屋子裡洒雄黃酒,焚蒼朮,成年人飲雄黃酒、菖蒲酒,小孩吃鍾馗捉鬼圖等。迷信的人,認為這樣可以驅除邪怪,其實是消滅蛇蠍一類的毒虫。據本草綱目指出:「菖蒲氣味辛,功能解毒殺虫;艾葉氣味芬香,能通九竅,靈疾病;雄黃能殺百毒,避石邪;蒼朮能辟邪氣,防瘟疫;使君子能消癰墜蟲。」從這可以理解,五月的天時晴雨不一,很容易生病,這時來清倚一下環境衛生,是很合時宜的。         五毒是指蠍子、蜈蚣、蛇、癩蛤蟆、壁虎。事實上,在昔日的城村裏,長期受著蚊、蠅、鼠、虱蚤的害侵。而蚊子是傳播腦炎、瘧疾;蒼蠅是主要腸胃疾病的傳播者。尤其是夏天炎熱的天氣裡,一隻蒼蠅身上帶有約一千七百萬個各種病菌及痢疾病菌,患者都是由蒼蠅直接傳播得病的;鼠類能傳播鼠疫、斑疹、傷寒、鼠咬熱等嚴重疾病;虱也傳播斑疹、傷寒,而主要是傳播鼠疫。古代夢書說:「蟣虱盡去,百病癒也」,又瑣碎錄載:「百部、秦宄,兩合搗為末,煮湯用洗衣服,妙!」這也是一種消滅害蟲的方法。但現在的人們似乎已忘記了古時除毒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用殺蟲水,作用也是一樣的除毒殺蟲。四、 粽子         「裹就蓮筩米宿春,周遭綵縷繫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說廚孃藕覆鬆。」這首吳曼雲江鄉節物詞,據其小序云:「杭俗,端午尚角黍,亦有依古做筩粽者。」端午粽品類之多,早在宋代已甚著,據宋祝穆事文類聚載:「端午粽子,品名甚多,形製不一,有角粽、椎粽、菱粽、筩粽、稱鎚粽、九子粽等名。」所謂稱鎚粽,顧名思義,係形如稱鎚,又據顧鐵卿清嘉錄載:「市肆以菰葉裹黍米為粽,象稱鎚之形,謂之稱鎚粽,居人買以相饋贈,並以祀先。」另據杜臺卿玉燭寶典載:「五月五日,以菰葉裹粘米者,以象陰陽相包裹,未分散也。」劉敬權異苑載「粽子,屈原姊始作,吾鄉以之祀先,蓋吳均續齊諧記:五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屈原之意」,長元吳誌及江震常昭誌皆云:「五日食角黍」,崑新合誌載:「五日相餉以角黍,俗名粽子」,范誌載:「以角綵水糰彩索艾花畫扇相餉。」         廣東粽子,見載於李調元南越筆記:「端午為以竹葉裹者曰竹筒粽。三角者曰角子粽。水浸數日,剝而食之,甚香。」又屈大均廣東新語載:「五月自朔至五日,以粽心草繫葉,卷以佟葉,以象徵陰陽包裹之義」,嶺南見聞載:「大奚山,三十六嶼,在莞邑海中,水邊岩穴,多居屹蠻種類,或傳係盧循遺種,今名盧亭,亦曰盧餘」。而盧循與益智粽有連帶關係,據晉書及十六國春秋均有記載:「盧循遣使遺劉裕益智粽,裕報以續命湯」。又據晉書注云:「益智,藥名,以之為粽而言,能益智力窮也。續命,亦藥名,治中風不省人事,言循不省事也」。三國時,交州刺史張津,曾以益智粽送給曹操。而用益智製粽,可能因其芬芳,據南方草木狀載:「益智,子如筆毫,長七八分,色若蓮,著實;五六月熟,味辛,雜五味中芬芳」。 往昔中山蘆兜粽,係以蘆兜葉裹成而得名,所用材料上乘,有北菇、蛋黃、熱腩等,形狀長圓如臂,以石歧出品最享盛譽。而肇慶裹蒸粽,財料雖與蘆兜粽不相同,但也馳譽粵北高要一帶。然而,裹蒸粽並不是端午節物,常年有售可吃,商人為迎合購買者心理,製就各式各樣,林林總總,有甜的梘水粽、灰水粽、豆沙粽、棗蓉粽、栗蓉粽等;有鹹的鹹肉粽,且裹蒸粽,材料豐富由人,燒雞、燒鴨、燒腩等肉類,配以菇類、粟子、蓮子、蛋黃、綠豆。         北方粽子,尤以湖州粽子為著名,而這種粽子顧名思義係浙江太湖邊上之湖州(古稱吳興)所製售者,且該地只有一家名為「諸老大」,開設在城隍橋上。但並非端午售粽,而是全年獨佔一味,因地方不大,所以不設「食堂」,皆是面售讓顧客攜回去慢慢品嚐。而這家粽子裹製有秘密,所以有「諸老大粽子,傳媳不傳女」之口頭禪。雖有不傳之秘,但說穿了仍是簡單得很,鹹的粽選用上等豬肉以抽油浸過,其味雋永,其香撲鼻。至於甜粽,尤其以豆沙餡為佳,製豆沙用靓豆,加入棗泥,每粽子中藏一塊切成長條的豬板油,粽外僅敷鋪一層層薄薄的糯米。吃時甜粽有香甜軟滑之妙。鹹粽則色香味皆全。         從前上海國際飯店後面,有一家名為「湖園」的茶館,另一家湖州粽子著名的「鼎新園」,也在上海設分店,尤以後者所售的粽子為獨特,因為包裹的粽葉,是用湖州故園自己種的粽葉來裹,粽葉特別闊大,而且葉脈組織特別,使用香豆香米香一一密裹在粽葉內而不外洩,燒煮時粽葉香氣四溢,清香獨特。若解開粽肉,一股清香既濃且久,令人食指大動,垂涎三尺!         楊梅粽,是一種新奇粽品之一,蘇軾詩有「不獨盤中見盧橘(枇杷也),時於粽裹得楊梅」之味。又玉臺新咏亦有「酒中喜桃子,粽裏覓楊梅」。而九子粽也和楊梅粽一樣,昔日王沂公有詩咏之:「爭傳九子粽,皇祚續千秋」。又章簡公亦有咏之:「九子粘筒玉粽香,五絲繫臂寶符光」。

[勞工藝文]端午習俗/陳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