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外匯儲備不斷流失、人民幣持續走跌或是經濟可能硬著陸等議題,龐大的失業人口很可能才是中國最大的未爆彈。自古以來,中國歷次改朝換代多肇因於人民起義,原因不外乎國政不彰、稅政苛刻或天災地變導致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百姓憤而反抗。當人民吃不飽、穿不暖時,民心思變就容易造反,中國政府深諳箇中道理,因此國家發展中心思想基本上皆以安定民心為執政主軸,1978年中國施行改革開放戰略,漸近向資本主義靠攏,經濟成長率開始維持高速成長,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由不到250美元升至2015年6,500美元,GDP總量在2007年超越德國,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迎來將近30年榮景。然而,在全球經濟成長停滯、國內勞動環境大幅改變的情況下,勞工失業率的真實數字卻成為當局不願面對的真相。

中國低失業率真假?!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官方資料顯示,近10年來城鎮失業率多維持在4.1%左右,即便是發生金融海嘯的2008與2009年,中國城鎮失業率也僅微幅上升至4.3%而已(如圖1),變化幅度如此微小不禁使人懷疑,中國統計數字是否又有造假嫌疑?!其實,如果只看數字趨勢的確是容易啟人疑竇,但會產生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先天制度設計的問題,而非官方刻意捏造事實。

  失業率的定義係指失業人口占勞動人口的比例,統計的方式主要分為登記失業率與調查失業率,兩種方法各有利弊,登記失業率由於大多與失業補助掛鉤,因此資料取得成本較低,調查失業率的作法相對繁複,但是結果比較貼近現實情況,國際上大多採用的是調查失業率,而中國官方公佈的統計資料屬於登記失業率,而且僅限於城鎮登記失業率,無法反映那些沒有登記的隱性失業人口,也無法描述農村的失業情況。不過,即便中國採用登記失業率,10幾年下來始終維持在4.0%至4.3%區間紋風不動仍舊費人疑猜,比較其它國家歷年失業率趨勢可發現(如圖2),2000年的網路泡沫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時,各國失業率都大幅攀升,全球幾乎無一倖免,包括與中國關係最為緊密的香港亦是如此,但是中國失業率變化的程度則相對和緩許多。

  照常理來說,經濟發生嚴重衰退時領取失業補助的人應會大幅增加,失業登記人數亦隨之上升,難道說中國勞工都不需要靠失業救濟就可以過日子嗎?!事實上,失業保險金的金額並不高,但要領取失業保險金的限制卻很多,並不是每個勞工都符合資格,首先必須擁有城鎮戶籍,且依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滿一年以上,在非自願離職的情況,有再就業意願的勞工才具備請領資格。從台灣的眼光來看,達到同樣的條件其實並不難,生活在大都市或鄉村對請領失業給付並沒有影響,就業保險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只要有參加勞健保的勞工,就業保險大概也都一併處理掉了。然而對於中國大陸的勞工而言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許多農民或勞工進城工作後沒辦法登記戶籍,而很多企業以往也並未落實繳交五險一金,導致許多勞工無法請領失業補助,失業登記人數因此長年偏低。

隱性失業人口

  究竟中國有多少失業人口?!首先,按照中國統計局資料,2014年底登記失業人口數逼近1,000萬,相對於中國超過9億符合勞動年齡的人口數來說並不高,但若再加上農村的失業人口數字可能就很可觀。農村的過剩勞動力向來就是中國政府一直無法解決的難題,大部份農村人口技術水準無法滿足企業需求,難以進入城鎮謀生,即便進入城鎮亦須面對戶籍登記、無法落戶的問題,而在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政府實行供給側改革、調整產業結構的情況下,大批農民工沒有選擇只得返鄉,農村失業情形更加惡化。

  農村之外,另一個隱性失業族群是應屆畢業生,由於應屆的大學畢業生不隸屬於任何工作單位,也未曾繳納過失業保險,因此同樣不會在登記失業名單裡面。而大學生族群很可能是青年失業潮的另一波助力,由於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先提出就業證明才願意頒發畢業證書給學生,導致學生被迫透過父母或親戚朋友提供假的就業證明以跨過畢業門檻,學校回報給政府單位的就業率只為提升校方績效,對於就業率的統計完全失去參考意義。即便畢業生確實有就業,將來一旦失業會去登記的人依然不多,因為在中國傳統計畫經濟的體制下,大學生畢業後即具有「幹部」的身份,去登記失業後「幹部」身份就會被拔除而變成「群眾」,在中國仍是以黨領政的情況下,大學畢業生會去登記失業的意願很低,導致青年失業率被嚴重低估。 

  照理說,大學生所擁有的知識水準與技能在就業市場上理應佔有優勢,然而現況卻非如此,勞工成本持續增加是使得企業用人時猶豫不決的關鍵因素。即便目前勞動市場處於供過於求的困境,與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時相比,中國勞工平均年收入上漲超過6倍(如圖3)。當年中國製造業成功打入全球供應鏈倚賴的是大量廉價勞動力,如今在勞工與土地成本皆高漲的情況下,廉價優勢已不復存在,許多外商選擇結束中國的製造基地,日本松下電子(Panasonic)陸續關閉上海電視工廠、山東的電信公司以及北京的鋰電池工廠;三星電子決定將中國80%的產能移至越南;微軟關閉北京跟東莞的諾基亞手機工廠。

  外企撤出中國,中國本土知名品牌小米、華為也將生產線移到巴西或印度,除了成本考量以外,在中國一胎化政策造成家庭結構失衡的情況下,90後年青人的想法迥異於父執輩吃苦忍耐的工作態度,勞工意識的抬頭也是企業出走的原因,而白領工作的職缺也隨之消失。2013年以來,中國製造業外移致出口能力減少約950億美元,製造業的情況是如此,其它行業也好不到哪去,考量語言與人力成本,以往大型外商的客服中心都設置在中國內地,但在兼顧成本與服務品質的前提下,像蘋果公司已經決定在台灣徵求客服人員,類似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多,對青年失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關於中國的真實失業率,其實中國大陸並不是沒做過調查失業率的統計,但官方很少發布,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中國的調查失業率統計系統尚未成熟,也有可能真實數據並不好看,所以寧可不公開。2010年3月22日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0年會,在接見外方代表問及失業率問題時表示中國有兩億失業人口。此言一出各方嘩然,3月24日各大媒體即將新聞稿改為”中國就業人口壓力有兩億”,足見失業率對中國官方是不能說的秘密。

官方維穩應變

  為提振人民就業、增加企業誘因,中國政府分別從財政規劃及社會制度著手,中國財政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已於2016年4月公佈「關於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將『五險一金』改為『四險一金』。所謂『五險一金』是指法定的五種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及生育保險,還有住房公積金(如表1)。其中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的保費是由企業與勞工共同繳納,工傷與生育由企業負擔,個人無需繳納。『五險一金』的費率依各省份經濟狀況不同而略有增減。自2008年新勞動合同法上路後,企業界普遍表示社保系統的五險一金使得成本壓力增加,企業負擔費率占員工薪資44%,勞工薪資入帳的實際金額也被社保扣超過20%。

  而「四險一金」的修正方案主要係生育跟醫療保險合併實施以及費率調整(如表2),各省份實施條件不一,端視其基金累積結餘,支付能力較強的省份優先調降費率,分階段性實施,預計兩年內完成。依據人社部初步估算,養老保險費率落實調整到位的話,預期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近400億人民幣。失業保險費率降低0.5%,企業約可減少300億人民幣支出,加上其它險種費率調整,總計可為企業節省近1000億人民幣。

  在貨幣政策方面,人民銀行於2015年8月11日進行新一輪匯改,人民幣原本盯住美元改為緊盯一籃子貨幣,當日人民幣中間價創下2005年匯改以來最大跌幅(如圖4),希冀提振低迷的出口,同時帶動就業機會。即便中間人行有人民幣加入SDR一籃子貨幣的議題考量,至2016年10月人民幣仍 貶值近10%,顯現中國政府貶值救出口的決心。

  在國家戰略決策中,十三五規劃的「創新」領域鼓勵青年人創業以提升新增就業,範圍包括強化互聯網及引進海外高技能人才。從各種層次來看,中國政府為了提升就業可謂是多管齊下,然而即便如此,多數研究機構對中國失業問題仍多抱持悲觀的態度。對照台灣現況,工商界與勞工團體對新政府推出的「一例一休」皆有岐見,如何創造更為優質的工作環境以提升勞工效率,並創造企業利潤,實是三方刻不容緩之課題。

下崗失業工人常造成社會問題
圖1.中國歷年城鎮失業人口數及失業率
圖2.各國歷年失業率
中國經濟成長趨緩造成勞資間的薪資糾紛
圖3.中國歷年勞工平均薪資
表1.『五險一金』保險費率
表2.『四險一金』規劃
圖4.歷年美元對人民幣走勢
打零工是社會失業率高的一景
  • 下崗失業工人常造成社會問題
  • 圖1.中國歷年城鎮失業人口數及失業率
  • 圖2.各國歷年失業率
  • 中國經濟成長趨緩造成勞資間的薪資糾紛
  • 圖3.中國歷年勞工平均薪資
  • 表1.『五險一金』保險費率
  • 表2.『四險一金』規劃
  • 圖4.歷年美元對人民幣走勢
  • 打零工是社會失業率高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