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權益]黑手與白領./林水秀勞工權益

黑手與白領 /林水秀

 

 

[勞工權益]黑手與白領./林水秀   這

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作者柯勞佛先生本身也是擁有與眾不同經歷的人,他想談的是「工作」這件事。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作者。

誰是柯勞佛?

        柯勞佛的學歷,放在主流市場上秤斤論兩的話還含金量相當高,於

2000年在芝加哥大學取得政治哲學的博士學位,並在芝大著名的「社會思想委員會」進行博士後研究的工作。並擁有一家名為「夏可摩托」(Shockoe Moto)的獨立摩托車工作室(www.shockoemoto.com),並於維吉尼亞大學文化高等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Advanced Studies in Culture)兼任研究員。

        從一個政治哲學博士到一個職業「黑手」之路,讓人大感意外的職業選擇背後其實並無太大令人驚異的「內幕」,而是一連串的職業反省歷程。柯勞佛自幼喜愛汽車修理技術,入讀大學之前曾擔任朋友的助手,之後雖然在充滿人文風氣的芝大修讀政治哲學,甚至進入學術殿堂的社會思想委員會,但之後轉職的日子卻讓他覺得白領工作實在沒意思。他先是在擔任華府智庫工作一段日子,後來他發現這家智庫背後是一家能源企業,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為全球暖化消毒,覺得無趣便離職了。其實在作者讀完碩士之後,他曾在一家論文檢索公司擔任摘要寫手的工作,這份工作著實無趣,千篇一律的讀論文、寫摘要放在網路供學術社群檢索。最後,柯勞佛還是為了自由,放棄華府的高薪工作,在李奇蒙市郊的夏可窪地(Shockoe Deep)開設了自己的摩托車修理店。

慘白的白領工作經驗

[勞工權益]黑手與白領./林水秀   在研究機構與論文檢索公司工作的經驗讓柯勞佛感到白領工作的無趣與工作價值的貶值。教育社會學者蘭道‧柯林斯(Randall Collins)曾具體描述一個文憑膨脹的惡性循環:「可以無限循環下去,直到清潔工需要有博士學位,而代人看管小孩的則需要持有兒童照顧的高等學位。」對文憑需求的不斷上升,造成社會越來越有知識的印象。克勞佛(Mathew B.Crawford)不禁感嘆:難道我們整個社會花錢買教育,只是為了讓愚蠢的程度不斷地創新高?

        此外,更重要的是他在人人稱羨的白領工作中找不到「自由」,被千篇一律的規範所綑綁,白領工作降格為另一種生產流程上的勞工,同時戳破了白領=高薪=有工作前景的假象,因為許多白領工作缺乏明確的考核標準因此其升遷取決於經理人員的印象,而經理人員的功能就是「管理其它人對他們(經理)的看法。」

        既然白領工作如此慘不忍睹,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去大學受教育?

升學主義的危害

        美國現在同樣充斥升學主義,認為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找更好的工作。90%的高中生說指導顧問鼓勵他們去唸大學。大學轉身成為義務教育的延伸。但大學教育重視的是理論上訓練,而不是手腦並用,因此這幾年往往可以在美國的二手市場中看到從學校流出的工作機具,至少從1990年代就流出來了,訓練「知識工人」不僅使得白領工作大貶值,而也,一但你家裡的電器、圍籬、汽車要修整時,會整理的人不是在中國就是在東南亞,美國將陷入無技術或低技術工人的境地。而當中的問題與其說是經濟上的,不如說是倫理學的。

        德國哲學大師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認為,人所製造的耐久物品,「對這個世界產生親切感,也產生人跟物,以及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習慣」。但在當前,勞力工作在資訊化時代「降格」,從學校教育開始就教導學生努力利用法則,通常是抽象的法則與依賴電腦程式的運算,取代專業者的直覺判斷,以及把知識編成抽象的符號系統,然後取代情境知識。

創意來自於熟練

        但真實的知識來自於與真實東西的對抗與互動。動腦不動手,對世界的認識終究是片面與停留在想像階段。

        我們其實都在最大的程度忽視以下的事實:創意其實是經由長期練習,熟能生巧的副產品。把創意當成自由,相當符合我們當前的新資本主義文化,這個文化要求有彈性、反對為了培養真正的實力而長期耗在一個工作上。鼓勵轉換工作,崇尚創新精神。但這一切都倒果為因了。實力才是培養創意的先決條件,您能想像一個看不懂五線譜的人能進入流行音樂產業大展身手?或是不清楚食材特性的人烹調出一桌好菜?這無異是緣木求魚。

        而且,工匠技藝中涉及者像是精準的測量、線條粗細的拿捏、重量的配置,等不僅是經驗的累積,同時更存在一套公正與客觀的評價系統,當中幾乎不存在任何討價還價與文飾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透過工藝,可以讓相關的愛好者透過社團或商店體系團結起來,人生活在一個社群裡獲得完滿,打破人是孤立存在的狀態,透過創造與社群生活完滿了自己。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並不完全同意馬克思對於「異化」與「虛假意識」的論斷,柯勞佛可以接受高度剝削化環境下工人對勞動過程的憎恨,但在工匠的世界中這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而且,國族主義確實融合了物質文化,給予工人榮耀感。

黑手生活看台灣

        柯勞佛博士現在的正職還是夏可摩托車店長,他的「跨界」經驗,使他相當珍惜一個工匠自由自在的創意生活,而不是被綑綁在一間小辦公室裡寫一些沒幾個人會去翻閱的學術論文。而他所謂創意絕非憑空可創,創意的基礎是熟練的實做,這一點放在台灣的「教改」背景下更凸顯其意義,近幾年的台灣社會了冒出了一群又一群缺乏好奇心的大學生,教育目的在套裝知識講授而非親手實做,亦無怪乎台灣的淺碟經濟越來越像一個緊箍咒,伴隨著人際關係緊張化(例:中指蕭)、社會信任感降低(例:詐騙集團盛行)的倒退現象。柯勞佛這本書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內譯成七國語言出版,確實有其獨到的社會觀察視角,值得細細咀嚼。

 

 

[勞工權益]黑手與白領./林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