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權益]破新自由主義迷思,守住反私有化戰線/余世芳勞工權益

破新自由主義迷思,守住反私有化戰線/余世芳

     

 

 

 [勞工權益]破新自由主義迷思,守住反私有化戰線/余世芳        就在12月初,韓國經營者聯合會(Korea Employers Federation)公布了 《2013年起薪現況抽查報告》,這份例行性報告針對韓國562個企 業1進行抽查,其結果是,韓國大學生的平均起薪為每月約新台幣74,128元, 其中,雇用員工數達1,000人以上「大企業」的社會新鮮人起薪首度突破每月 約新台幣83,635元。這幾個數據一公佈,對於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只有 26,722元的台灣來說,真是情何以堪啊。         在1970年代,台灣不也是與韓國同樣抓住了已開發國家產業轉型的空隙,充分運用了廉價勞動力的「優勢」,讓自己的發展模式就此跟著轉了個彎,並持續在經濟發展上飛躍式的成長。優異的表現,無疑是資本主義全球化下標準的模範生,所以還得了個亞洲四小龍的封號,而當時台灣甚至是位居龍首。怎知到了現在,原本是同一梯的競爭對手,韓國在2012年已正式成為「20-50」俱樂部一員2,台灣的「633」卻慘淪為競選口號,22K金鐘罩頂下,年輕人的薪資竟然跟35年前的籐椅師傅相差無幾。龍首,頓時成了龍尾。         縱使馬英九總統辯解,以台韓兩地的物價相比,台灣的實質購買力是超過韓國。沒錯,台灣物價平均比韓國便宜28%是事實,但兩國年輕人之間的薪資差距遠高於28%也是事實,台灣年輕人的起薪2、30年來如一日更是事實,刻意迴避工資水準低迷不振的問題,僅僅進行實質購買力的比較,這是強要拉著全民在茫茫未來無所著中陪著阿Q嗎?用痛苦換來美麗

        為資本家服務的執政者,口中說出來的話,總是要先質疑個7、8分。同樣地,上述韓國這份報告既是由資方聯合會所提出的,以勞動者的立場來說,對待其所揭露的訊息,仍勢必小心解讀。無可諱言,這之中有著試圖消減工會提高勞動條件的談判空間的企圖,更可議的是,亮麗的數據其實是想再為韓國走「新自由主義」發展路線擦脂抹粉。若不加思考地以韓國模式為範本,那麼,面對未來將成立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台美自由貿易協定、TPP等深具新自由主義內涵的貿易政策,乃至於隨著貿易自由化而來的新一波私有化浪潮,台灣勞工將更無力招架,甚至在誤以為退無可退的迷思中,更加徹底地擁抱新自由主義。實質的數據會虛掩部分的真實,而讓真相浮出之前,我想先介紹一部韓國電影,從虛構的電影情節中,進一步認識真實的韓國勞工處境。         這部電影《恐怖直播》是2013年上映的新片,做為傳播倫理學與政治學的教材十分地適合,然而劇中那位炸斷首爾漢江大橋的所謂的恐怖分子-老朴,語氣激動陳述的幾段話,卻是久久瑩繞我心,每回思及情緒必起伏不止,這是多麼深層的悲痛才能化為如此鋼鐵般堅硬的憤怒。         他說,他只是一個工人,他只是平凡地想與家人平安的生活,而那一晚,只是為了多掙點加班費,他與同事從橋面懸弔下來進行整修工作,長工時勞動的疲累讓他思索,為什麼20年過去了,他仍然只會塗水泥的工作,這問題如他般懸在半空中沒個著落時,他身旁的同事卻因意外而墜落在橋墩。原本是來得及救的,他說,但政府的搜救人員遲遲不來,他的同事只能淹沒在漢江中,而事後,政府連一句道歉都沒有。         為什麼愛恨皆情衷於這座橋,因為他正是興建這座橋的工人之一。為什麼要整修,因為韓國政府嫌棄這橋面寒酸簡陋,用來迎接G20諸國領導者來首爾開會,有失面子。為什麼政府救援人員姍姍來遲,因為軍警系統都忙著籌備G20會議。背景介紹至此,這座橋與老朴的關係,明顯指向韓國與其勞工之間的關係。虛華的美,是用勞工的血汗堆砌起來,繁榮的前景是開「大車」的資產階級才見得到,勞工只要稍不小心,就立刻墜落而沒頂。老朴代表韓國勞工,他痛苦地嘶吼,這個國家對待他們比鄰居對待一條狗還不如。自始至終,老朴所要求的,只是政府能公開說句「抱歉」。韓國政府能迴避嗎?是執政者主張選擇新自由主義的發展道路,直接面對韓國勞工的抗議就是政府的責任。然而,倡議新自由主義並為其掃除全球發展障礙的美、英兩大推手-雷根與柴契爾,已相繼辭世,深受新自由主義之害的全球無數勞工,是絕然得不到他們一句道歉,且新自由主義的幽靈仍在世界的上空徘徊不去。         新自由主義的醜陋真相新自由主義的最基本特徵是在「政府失靈」的假設前提下,要求政府減少干預,如削減社會保障和福利,削弱工會的權力、精簡政府機構、削減最高稅率、開放國際商品和資本市場,放棄自然失業率之下的充分就業。「國家退場,市場進場」的新自由主義式的各類政策,導致市場力量(特別是金融力量)對經濟、 文化和社會的影響無可匹敵。這種全面的改革導致了國家、市場、社會三者關係的嚴重失衡,市場力量的過於龐大迫使國家和社會都被塑造成「對市場友好」的「政府體系」和「社會結構」。         從「個體與社會」這一基本關係來看,新自由主義式的社會基礎是由孤立的個體組成的。每個人是自覺、自立地追求自己的自我利益,不需要通過組織和共同體之類的社會連接。因此,這一原子化的前提從本質上看是「反社會」的,只能造成個人主義的無限龐大、社會的兩極分化、個體缺乏集體保護等社會風險的出現。         進入1990年代以後,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和美國的壓力下,韓國政府開始放鬆對經濟的控制,減少對國內銀行的控制。特別是在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影響之下,韓國銀行體系被推向破產邊緣。為了應付危機,韓國政府再次向IMF求援,但代價是韓國政府要開始全面施行新自由主義的改革。國營事業私有化的腳步加快了,進而取消了外國資本投資和吞併韓國國營事業的限制。對外資的全面開放,還包括了充許外國投資者直接投資商業銀行、石油精煉、地產的銷售租借等。外資,當然是這波改革中的獲利者,而韓國的大財團更是把握時機,大舉擴張自己的市場版圖。在亞洲金融風暴後至今,韓國有80%以上的出口是由前30家大企業所貢獻的,尤其光是三星企業的出口更佔了全國總出口的近三分之一,但在1987年時,這個比率僅有13%。除此之外,前10大企業的銷售額也佔韓國GDP的80%,而2002年時,該比率僅有64%。2012年財團的對外投資佔韓國總對外投資的83%,而中小企業僅為17%,但在2000年時,財團的對外投資僅佔全國總對外投資約一半。大規模的對外投資,使得這些財團企業得以善用鄰近國家的廉價勞動力而降低生產成本,並維持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市場力量」的無限擴大必然要削弱勞動者自身的力量。IMF提供給韓國的休克療法中,其一即是要求韓國撤銷對勞工保護的法律,使企業可以自由解雇和替換工人。1998年2月,在韓國即出現第一次使大量解雇合法化,並允許企業向其他公司「出租」臨時工人。韓國的大財團藉機迅速解雇了大約 30%的工人。         財團的擴張的確造就了韓國經濟的另一個高峰,但韓國勞工卻沒有分享到同等果實。如上所述,韓國財團藉由他國廉價勞動力以提高競爭力,其所雇用的韓國本地勞工即相應地日益減少。根據韓國開發研究院(KDI)的調查,九七金融風暴後,韓國財團就大量減少國內雇用,1995年尚有18%的韓國人受雇于財團企業,但這個比率到2010年卻降為12%。也就是說,這是「沒有創造工作的復甦」。並進一步證明,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大企業提供予大學畢業生的高薪,真正「有福享用」的人可說是微乎其微。         從整體來說,2010年韓國的經濟結構中,有99.9%屬於中小企業;有79%的韓國勞工是受雇於中小、微型企業。在2000年,中小企業勞工(指正職員工)的薪資水準約為大企業的71.3%。到了2002年,中小企業的薪資水準為大企業的67.5%,已經不到7成。2011年更下降為63.2%。換句話說,僅有 12%的韓國人受雇於利潤較豐的大企業,貧富差距的擴大是可想而知。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這般充滿個人主義的思維,更助長了新自由主義意識型態宰制的氣焰。為了出頭天,韓國年輕人有80%會上大學,但許多人的學費必須靠父母舉債來支付。另一方面,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口屬於自營作業者,他們得靠貸款創業,其中有許多是被大企業開除的中年失業人口。

       這個結構上的因素,造成家庭負債升高的原因。根據經濟合作與 展組織(OCED)對韓國經濟的研究調查,若把家庭收入划分為五個等距,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與最低的五分之一之間的差距,已從2006年的6.7倍增加到2011年的8倍。每月收入在 1593美元到4778美元為中等收入族群,到了2010年韓國中等收入族群的比率為68%。貧富差距的鴻溝是沒有因為「人人都能自己打出一片天」而縮小,反而更加擴大。         最後,在韓國的新自由主義轉型之後,缺乏沒有國家和社會的相關保障和集體保護的前提下,穩定的就業市場逐漸被強調彈性就業的勞動市場代替,出現了大量不安定的非正式職位。2011年8月,韓國非典型雇用人數約為599萬5千人,約為全體勞動者的34.2%,表示每3人就有1人是「非典型雇用者」。2010年6月,韓國非典型雇用者的平均時薪,只有正職員工的57.2%。同時,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工會逐漸萎縮和分化,廣大非典勞工的利益得不到工會的維繫與保護,正職員工與非典勞工的利益衝突不斷,這其實加劇了工人內部的分化,最終使大量的非典勞工逐漸淪落為「工作貧困」(working poor)3群體。結語         私有化、財團化、併購、就業不穩定、彈性化、貧富差距拉大、工會力量削弱、工作貧困加深…等等,這些關鍵字其實早已頻繁出現在台灣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代,所步入的不正是新自由主義式的發展道路。或許,我們不會見到有個對政府極度不滿的勞工化身成為炸彈客,但也出現了對當前政治經濟極度失望,而自殺「死諫」的計乘車司機,以及芳齡僅21歲卻找不到工作而跳橋自殺的年輕女孩。自殺,不也是另一種控訴。馬政府說的沒錯,台灣物價平均比韓國便宜28%,這是因為台灣的新自由主義之路走的還不夠徹底,這是因為水、電、燃氣等攸關民生的國營事業仍守住了未私有化的底線。中油一旦私有化,台電也必然擋不住私人企業與跨國財團的瓜分,政府還能保有抑制台灣的物價的能力嗎?屆時,縱使台灣不想師法韓國,也終將步入韓國後塵。1 皆是雇用員工數達100人以上的企業。 2 所謂「20-50俱樂部」是指平均國民所得2萬美元以上、總人口逾5千萬的國家。原本全    球僅6國是「20─50俱樂部」的成員,分別是日本(1987年)、美國(1988年)、法國和義大    利(1990年)、德國(1991年)和英國(1996年)等已開發國家。自二次大戰後獨立的國家中,    韓國則是躋身「20─50俱樂部」的唯一國家。

3 「工作貧困」(working poor)指即使拼命工作卻依然貧窮的現象,在美國的定義為    「成人工作時間超過平均工時的一半,約1000小時左右,但其家庭收入低於聯邦貧困        線的200%」。英國的定義:「家中至少有一份收入是來自全時或部分工時的工資,        但其家庭收入低於國民所得中位數50%或60%」。

 

 

 
 

[勞工權益]破新自由主義迷思,守住反私有化戰線/余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