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藝文]新加坡於人工填造的「裕廊島」上,建置專業園區以發展石化產業…新加坡的「裕廊(Jurong)石化專區」/文/圖陳文樹勞工藝文

新加坡於人工填造的「裕廊島」上,建置專業園區以發展石化產業… 新加坡的「裕廊(Jurong)石化專區」/文/圖 陳文樹

 

 

[勞工藝文]新加坡於人工填造的「裕廊島」上,建置專業園區以發展石化產業…新加坡的「裕廊(Jurong)石化專區」/文/圖陳文樹

[勞工藝文]新加坡於人工填造的「裕廊島」上,建置專業園區以發展石化產業…新加坡的「裕廊(Jurong)石化專區」/文/圖陳文樹

 
  ▲建於新加坡裕廊(Jurong)填造島上的石化專區(1,本圖載自網路)。 ▲建於新加坡裕廊(Jurong)填造島上的石化專區(2,本圖載自網路)。  
 

[勞工藝文]新加坡於人工填造的「裕廊島」上,建置專業園區以發展石化產業…新加坡的「裕廊(Jurong)石化專區」/文/圖陳文樹

 

 
  ▲最能作為新加坡象徵的塑像--人魚獅(Merlion,本圖載自網路)。    

 

 

        有「花園城市」之稱的島國-- 新加坡,陸地疆域僅約台灣面積的五十分之一,和台北市的幅員極為接近,然而您是否知悉新加坡竟然是個全球著名的石化事業重鎮國度。自1960 年代的獨立建國初期起,新加坡係將航運、金融和觀光旅遊列為國家的重點發展產業,工業方面僅限於以加工、代工為主的輕工業如電子產業,乃因其陸域面積狹小,人力資源亦屬有限,故( 折約28~32 億美元) 約的裂解煉製廠( 其發電廠亦是建於南邊的岸帶),且主要是供應予國內之市場,尚難以從此一類別的產業對外賺取外匯。         星國政府始終認為,得就近從馬來西亞和印尼以低廉價位進口石油,於當地提煉難以發展鋼鐵、車輛或造船等重工業。但是新加坡其實自建國伊始,便一直擬欲建置煉油事業,俾可為其經濟成長和確保石化能源的供應無虞,奠建深厚的良基。在1990 年代前,新加坡僅是在南部的岸帶邊建立有小型規模、年產值約莫35~40 億星幣( 折約28~32 億美元) 約的裂解煉製廠( 其發電廠亦是建於南邊的岸帶),且主要是供應予國內之市場,尚難以從此一類別的產業對外賺取外匯。         星國政府始終認為,得就近從馬來西亞和印尼以低廉價位進口石油,於當地提煉後將各類油品加價售出,但卻由於缺乏土地資源而被長期擱置下來,惟此一構想和原有的阻力,則已在上(20) 世紀晚期藉由「填海造陸」的方式尋得化解之途徑。在1980 年代,經由新加坡政府內閣部會討論良久後,迄1990 年代終於展開行動,並在加緊趕工下,比預定進度提早了21 年,而於2009 年完成全部的填海工程,同時陸續興建煉油廠等石化型別的大廠,而在短期內便告脫穎而出,成為東南亞著名的石化王國。         不少的國人,似皆感覺出新加坡之以填海造陸方式,建設成離島石化專區,容或是仿造我國「六輕石化區」的計畫,但是星國政府容或基於顏面之故,並不承認其構想和立意乃是學自我方,甚至還刻意表示早在1980 年代初期,台灣的「五輕」還在規劃或籌設階段,「六輕」根本未見蹤影之前,他們便已萌興填造「裕廊島」,以鼎力發展石化工業之雄心壯志,並且在當時便已擬具方案,將使石化和能源行業,達到新加坡製造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好讓其亮麗的光景得與歸屬服務業的航運、金融以及觀光旅遊事業並駕齊驅。         如今,「裕廊島」石化專區的順利推行,乃是「有志竟成,美夢成真」的典範,裕廊島上亦猶如一座具備完整生活機能的工業市鎮,各種設施莫不齊備,連員工可就近安享的度假區、美食區…,也都一應俱全。         不過,自美國於2001 年爆發911 恐怖攻擊事件後,裕廊島立即被列為高度的警戒保護區,所有員工、訪客皆必須經過嚴格安檢程序始得進入該島,未經核發許可亦禁止於園區內攝影和拍照;此外,裕廊島上格外重視工業安全,不但定期舉行防災、防爆之演練,而且定期對於槽體、運油( 料)管線和管線接頭,力行極為嚴密的檢查測試,以防止任何洩露油氣而被星火引爆,釀生重大災情的危害。         新加坡係於1993 年推出「製造業2000 計畫」(Manufacturing Program 2000 , M2000 ,註一) 時,一併提出以填海造陸方式,將位處其西南隅,靠近裕廊地方之海域上所羅布的七個小島,組成連接於一起而命名為「裕廊島」。同時則以該座新的人造島,作為新加坡推動世界級石化產業聚落(worldclasschemical industry cluster) 之奠基,此項計畫授由其「貿易與工業部」轄下之「裕廊工業園區管理局」(JTC) 為開發機關。填海工程自1995 年正式展開,2000 年時第一期工程即提宣告完工,由前總理吳作棟主持啟用儀式,而預計於2030 年完成的整個填海工程,則已提前於2009 年時完成。

        斯座由新加坡政府投下70 億星幣、總計耗費14 年方才將原本7 座蕞爾、且相互離散之島嶼,經由填埋技術組聚而成單一的裕廊島,占地達32 平方公里,為新加坡最大之人工填築島嶼,並得由1 條長2.3 公里之聯外道路與星國本土相連。島上建有兩座劃設於工業港內的深水碼頭--Sakra Jetty碼頭和Banyan Jetty碼頭,負責海上的貨物運輸,而煉妥的油料如汽油、柴油和其他必須轉運至本島,但是數量已較汽( 柴) 油為少的液態石化產品等,係以管路泵運輸送。按照星國貿工部的規劃,在所有的建設底定後,島上將會出現有90 餘家的大型石油、石化工廠,該時將可成為全球排名居於前十大之內的「石油化工中心」。         裕廊石化專區在經營管理上的特色經由人工填造處理,將原之七小島組建而成俾可作為石化專區( 亦稱石化園區) 的「裕廊島」,擁有頗為充足穩定的水電、蒸氣和天然氣等燃料動力設施( 註二),以及完善的管線、碼頭等基礎運輸設施,對於所欲招攬、進駐於廠區的商家,係以立可「即時供用」(Plug and play , 字面意思為「即插即用」) 為號召。以用水為例,各廠之廢水一律排入園區之集水系統俾統籌施行淨化處理,且由於廢水處理費用已納入向園區購買用水之額數,故而石化園區不再對廠商收取廢水處理費。在土地的取得上,園區土地是採行租賃模式,租期多半為30-60年,租期和租金係由「裕廊工業園區管理局」與廠商協商議定,雙方並簽立保密協定,不對外透露。         星國政府對有意在裕廊島上設廠的石化業者,所進行評估的主要項目為「定量風險評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以及「環境管理系統」(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審查。茲以我國一家已在新加坡裕廊島石化園區投資設廠的**石化廠為例,星國政府對該廠之定量風險評估係在三個月左右完成審查,環境管理系統則於兩週內審查通過。對於空氣污染與水污染方面,星國管理部門是採取個別審查、分頭進行方式辦理,以縮短作業時間;另則因為常見於舊式石化廠的「高空燃燒塔」,容易引致周旁居民的不安並且會於夜間造成光害和暴露廠區位置,故而新加坡政府遂責成園區內的石化廠商,必須改為設置「地面燃燒塔」 (Ground burning tower , 註三)。

        當前,裕廊島不僅是新加坡能源與石化產業的重鎮,亦是全球10 大石化產地,企圖心極為旺盛的新加坡並以可望與荷蘭、美國同列為舉世三大煉油中心,甚且問鼎全球寶座為終極目標,( 荷蘭的鹿特丹為歐洲規模最大的煉油中心)。另如全球著名的石化企業,像是荷蘭的殼牌石化(ShellChemicals),美國的艾克森石化(ExxonMobil Chemical)、雪佛龍(Chevron)、杜邦(DuPont),德國的巴斯夫(BASF),以及日本的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icals)、三井化學(Mitsui Chemicals)…等近約百家的全球大型石油、石化和特種化工企業,皆已在新加坡設立有新建的乙烯裂解廠,而使新加坡的全國乙烯年產量,在2012 年時已得提高至400 萬公噸/ 年之產能,並有能力生產出其他的高附加價值化工產品,前景十分的被看好。         為求有效且長期的培育化工領域之人才,並開啟化工業界在應用技術領域的世界級領先大纛,在2004 年時成立於裕廊島的「化學加工科技中心」(Chemical ProcessTechnology Centre, CPTC),便透過與馳名全世界的管理集團培訓機構--“ Petrofac "公司合作,強化對人才的深層培訓,以提升現有專業團隊的素質;除此之外,屬於新加坡政府部門的「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 縮寫為A*STAR)還特別於裕廊島上,成立一處「化學與工程科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Chemicaland Engineering Sciences,ICES),是促使新加坡發展成能源與石化科技樞紐的研究機構。         新加坡政府向來係不遺餘力的推展科技研發工作,亦深切期待能夠成為一個兼具精湛科技與優質產品的國家,故星國政府預計在2015 年時,將舉國用於研發領域的經費提高其至GDP 的3.5%,石化業界所撥注、用於研究開發的比例,預計尤將高出於此一3.5%的平均額度。         另為期回收土地資源的最佳利用效益同時增益安全,「裕廊工業園區管理局」亦執行一項名為“ Jurong Rock Caverns"的計畫,乃是在裕廊島的地底下興建儲油槽,已完成的第一期工程,係在於建造1.47 百萬立方公尺的儲槽; 爾後,將再視需用狀況從事第二期工程,是以續建1.73 百萬立方公尺的新儲槽為標的。園區管理局尚計畫在島上建置號稱是亞洲第一的「液化天然氣 (LNG) 貿易中心」,以分散天然氣從印尼、馬來西亞等少數周邊國家集中進口的倚賴和風險,改為尋求較多的供應來源。例如,增加從中東的伊朗、卡達及澳洲等國進口LNG,並建造更多的LNG儲槽以提升儲存能力,這些儲存於槽內的LNG亦可在自用有餘的情形下,轉售予其他需用國家,即猶如作起轉售的方式,居間賺取利潤。         高雄左楠地方煉油廠的設立背景,和日後遷址至新設專區之衡量本身未有石化礦產之國家,煉油廠和相關石化工廠之設址,自然是宜設立於海邊岸帶區或離島專業區,且常由煉製業者向港務管理單位申設專用碼頭,俾自海外進口的原油得快速卸載且就地提煉,中、下游的石化廠則環繞上游大廠而設立於其周邊區,縮短中間從事原料運輸上的不便。事實上,除了煉油廠之外,不少屬於重工業的上游廠如發電廠、煉鋼廠亦皆如此,造船廠更是必須位於海邊。         話說台灣最早設立的煉油廠,即現今位於高雄左營、楠梓兩區之間的煉油廠,其實亦是距離海岸未遠處。初設於日據時代晚期的高雄煉油廠,前身為日本在台的「海軍燃料廠」,當時並係基於不致被敵對國或交戰國偵知、襲擊的安全考量,遂選設於靠近半屏山下之場址。昔時,煉成之各類油料,主要是供應予駐防於左營之海軍艦艇和停駐於岡山的海軍航空部隊戰機使用,直至台灣光復後始由我國接收,成為國營中國石油公司的煉油廠,同時亦是各中、下游石化產業賴以供輸原料的上游廠。

        正因此然,自1960-1990 年代,在我國的石化科技日漸發達精進下,爰在楠梓、仁武和大社等地方形成諸多石化工廠。之後,鑒於設在左楠的高雄煉油廠限於產能,無法全面供輸原料,乃於高雄市西岸的瀕海地方劃設油料儲運所,並於1980 年代陸續改以埋設管線方式以取代由特種槽車從事之載運,將儲存的油料泵送至上述設址於大社等地的石化廠,以加工成塑製類商品。平心論之,該時由於環境使然,透過埋設管線以運輸油品之決策並無失當,只是業主日後務必善盡保養維護和定期測試管線之責,地方政府的工務、水道管理部門在另有涉及管線方面之工程亦應謹慎施工,避免導致管線的破損洩漏。         前些時發生於苓雅區的氣爆災害,便是因為在既已埋設管線之處,構築排水箱涵時不當施工,而於多年後造成鏽蝕滲漏,加上業主和受託代辦原料運送的業者雙雙欠缺警覺,遂由於外洩的丙烯(C3H6) 數量過多而引發爆炸,造成嚴重的災損。各級政府在「痛定思痛」下,已擬議在高雄市西南側的瀕海地方,藉由填海方式構築海埔新生地或離岸島以供設置石化專區,將上中下游之石化廠遷設於專區內,減少原料在運輸途中發生的風險,並可降低業者的成本,乃一舉多得之策略。只是設立石化專區之擬議,必須耗支高昂的遷移費用,並需兼顧新設地鄰近居民們的意見,因此允宜在思慮周全、配套措施完善下方循序推動,俾免由於節外生枝,而在施工期間或日後的營運階段,帶來意想不到的妨阻和弊害。         再者,無可諱言的,各型石化廠之設置也會為這些地方帶來污染,居民生活上確有困擾之處。惟就高雄地區的石化廠設立時間以論之,終究是高雄煉油廠等廠設立於先,嗣後方才逐漸聚集人口、形成市鎮,誠難以就此而深責煉油廠。所幸,在政府高層和社會各界已訂有協議,將於新遷場址建設完備後辦理遷移,化解積存已久的爭議,預判可在不久的數年內,就現之五輕廠區的遷案,達成更明確且亦是各界咸能接受的方案。         若能就地形、氣候( 包括風向、海浪) 和生態等因素併同考量,而於日後擇覓合適的瀕海岸帶或人工填造島上,規劃成適當的高雄石化專區,則石化經營業者和舊有地方的社稷民眾,咸可同受其惠。業方面,尤可在既有完善規劃的專區內,興建設備新穎、動線流暢,產能卓越、效率高超,力行環保、安全可靠,且得以自動化機具從事監控管理的新式廠房,從上游至中、下游咸皆齊心戮力的經營,而為石化新加坡發展石化產業之成果,和值供 參照借鏡之處         在1960 年代初際,由西方列強佔領的東南亞殖民地紛紛宣告獨立之際,新加坡係於擺脫不列顛政權的桎梏後,因為地緣因素的關係,爰加入創建未久的馬來西亞聯邦,然卻因華裔人口比例甚高,政府和主要政黨之立場、理念,與別州暨別的政黨明顯不同,而頻生嫌隙齟齬; 1965 年8 月,由於受到原加入之馬來西亞聯邦各州的排斥( 註四),新加坡乃在倉促之下順勢宣告獨立。在處於極其艱辛局勢下肇建國家的數十年間,主要是將國家經濟命脈的發展寄望於海運、金融和旅遊( 後又兼含博彩) 等服務業上,亦皆創下耀眼輝煌的業績,使其得以成為東南亞地區建設最完善且國民所得金額最高的國家。         在外匯極度缺乏的建國初期,新加坡不放棄任何能夠對外賺錢的管道,不惜低聲下氣的討好他們內心素所嫌惡的日籍觀光客,冀圖後者願意前往遊憩消費; 甚且在尚屬保守的半世紀前即默許「第三性別演藝秀」( 過去,該類性別者或演藝秀,係被蔑稱為「人妖」和「人妖秀」) 的存在,目的皆不外乎是賺取外匯。俟其經濟好轉,則已揚棄先前的作法,並對過去默許之作為隱諱不提,但則依然是以「家長領導式」的思緒,作為政府施政的準則,乃有「進步專制國家 」和「優良罰鍰國家 」(the“ fine"and often“ be fined" country)之戲稱。然而,星國的政府和產業、民眾皆深知,競爭極為激烈的上述諸項服務業,容有可能由於鄰近國家或城市的模仿實施而被瓜分市場,例如包含於旅遊產業之內的博彩事項,便因澳門的亟力發展博彩事業而被搶走部分生意,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客源常被地緣接近的澳門賭場所吸聚;而航運事業亦因馬來西亞的大力推展,同樣有被截走部分客源的威脅,無法藉由航運業界之結盟、異業合作或申請專利等管道,而確保其長久的商務利益。         職是之故,在1980 年代星國政府便積極構思發展特定的製造業,俾可維持經濟的長遠成長和國力的持久興盛,其中電子產業和石化產業,乃被列為發展製造業的兩大支柱。然而,新加坡之電子產業在海峽兩岸和日韓的強力競爭下,著實難以脫穎而出,而且居於電子產業上游的半導體業和IC設計業,尚未能在短期內奠植根基,只能為業已創有品牌的跨國高值產品業者從事代工處理;倒是具備有良好條件的石化產業,得為新加坡創下美好的成果,裕廊石化專區的奠建更是一大成就。

        近十年以來,能源與石油化學工業已經躍晉為新加坡的極重要經濟支柱,為製造業創造了極為可觀的產值。例如,在2011年時新加坡石化業的製造產值,便高達812 億星元( 折約646 億美元),占新加坡整個製造業的29.8%; 2012 年時,石化業的產值更突破了千億星元而達到新加坡幣1,034 億元,佔當年新加坡製造業總產值--3,007 億星元( 若以該時新加坡幣1 元兌換新台幣23.7 元計,折約新台幣7.13 兆元) 的34.4%,顯示石化產業對於新加坡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新加坡於以填海築成的裕廊島上,建設石化專區的策略,以及所施行的各種落實工業安全、促進生產效能之作為,確實得以具體有效的推動石化產業,並且促成製造業的鼎力成長。新加坡現已穩居東南亞能源及石化樞紐大國的地位,卻仍然雄心勃勃的建構下一個發展階段,以生產各種具有更高附加價值的石化產品,賺取愈多的利益,確實足可讓意欲振興石化產業的國家,引為學習效法的典範。 附註--         一、此一M2000 計畫,是以推動星國製造業產值,於2000 年時達到GDP比重25%以上為目標。         二、在能源的供應上,目前裕廊島計有三間電力公司,其中位處西北方的「大士能源供應公司」(Tuas Power) 已發展使用生質材料為燃料,是新加坡第一個以煤炭和棕櫚材質( 如椰殼、椰枝) 為燃料的大型電力業者。         三、在受到環境條件限制及得有較高燃燒效率之情況下,適合採用地面式之廢氣燃燒塔,廢氣是在塔內燃燒,外部看不見其火焰,故無景觀和視覺上之困擾,常可兼採「自然抽吸/ 強制送風」 與「低噪音燃燒器」之設計。         四、自1960 年代初期,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起,便因為對於國家施行政策上的主張,和其他之州或政黨( 如由馬來族裔組成之「巫統」陣線) 存有重大的歧異,首相東姑. 阿都拉曼爰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由,於1965 年8 月7 日主張新加坡應退出馬來西亞聯邦,兩日後、即8 月9 日,以「巫統」為首的國陣執政聯盟旋於國會提案並通過緊急修憲,解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聯邦的關係,措手不及的新加坡乃被迫退出聯邦,並在顧及尊嚴下順勢宣布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勞工藝文]新加坡於人工填造的「裕廊島」上,建置專業園區以發展石化產業…新加坡的「裕廊(Jurong)石化專區」/文/圖陳文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