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權益]從血汗超商看穿加盟體系這個圓夢捷徑/蔡志杰勞工權益

從血汗超商看穿加盟體系這個圓夢捷徑/蔡志杰

 

 

 

最近,市面上出現一本標題為《血汗超商:連鎖加盟如何變成鏈鎖枷盟》的書籍,它是在考察超商的連鎖加盟體系。經營連鎖加盟體系的業者,都會宣稱加入連鎖加盟是一般人成為小老闆的「圓夢捷徑」,這本書戳破一般宣傳的說法,試圖揭開加盟店主其實是被加盟體系業者牢牢控制、難以翻身的真相。

資本與產業的集中化

        這本書考察的是零售業的「加盟連鎖」(

FC)體系,尤其是便利商店這個特定部門。作者介紹了戰後台灣零售業的發展經驗,從傳統雜貨店到食品製造業者逐漸進入流通領域,從而加盟連鎖成為零售業主流營運模式的變化過程。這個過程,簡單說就是因為產業資本的投入,在零售業中形成了規模經濟的效果,因為連鎖體系挾其門市數目多、進貨量龐大,便要比個別店面擁有更多進貨議價空間,再加上POS這種電子資料交換系統在加盟連鎖店的建立,使得加盟總部還能跨足各種公共服務及金融代收業務;相形之下,整合程度較低的傳統雜貨店、「合作連鎖」(CC)及「自願連鎖」(VC),就較難因應市場需要而被邊緣化。

        作者在這裡提供的,其實是資本全球化進程中個別卻又宏觀的背景。隨著產業資本的投入,使得零售業這個部門亦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集中化,產業兼併不斷發生以競逐更為壟斷的利潤。但市場終究有其一定極限,於是在對外挾其規模經濟以打擊競爭對手之時,對內也要盡量降低開支、透過種種管理手段來轉嫁成本。

        如同作者所觀察,雖然總體便利商店數量不斷攀升,但個別門市的平均營業額卻是停滯不前、甚至下降。換而言之,對於經營加盟連鎖體系的產業集團來說,它的總營業額仍然隨著更多門市的開張而增加,且門市營運成本都由個別加盟店吸收掉了;而對個別的加盟主來說,因為競爭店家越來越多,卻必須投注更多心力才能維持既有的營業額。這是個別產業的背景。

        至於我說這亦是宏觀或甚至是「資本全球化」的背景,意即同樣的狀況不只在發生在個別產業部門、也不只發生在台灣,而是全球化的共同現象之一。君不見,不論哪個產業,在其流通面,掌控通路市場的跨國大品牌互相集中兼併以爭取更高市占率,但其生產製造面,卻不斷透過更為零散化的商品供應鏈體系、朝向更為非正規化的勞動方式來進行,以降低更多成本。市場通路的集中造就的卻是生產製造(或服務)的更加分散化與非正規化。

勞動的去技術化與非正規化

        作者花了相當多篇幅在介紹加盟體系及其門市如何運作。基本上,一家加盟門市的經營並沒有太多自主性可言,門市無法獨立進貨,賣什麼東西、價格多少、在貨架上如何陳列、甚至包括如何賣(招呼顧客的銷售詞及語氣),加盟總部都已經制定了統一經營方針。以致加盟主能夠做的大約就是:維持店面穩定開市、增加商品流通率及降低日常運作成本。

        而這些為加盟總部所牢牢規範住的操作方式,也使得經營一家門市其實不需要太多技術。如同作者所言:店長層次一個月可以上手,一般工讀生一個星期就熟悉工作了。如何操作收銀機以交接班,依靠的不是基本原則,而是完全按表操課的複製。勞動過程中比較難以標準化的,大約就是如何維繫熟客,以及應付臨時突發狀況這些需要經驗累積及臨場反應的部份。

        對於這種發生在零售業的勞動標準化過程,作者認為是製造業的「科學管理」之延續,試圖把勞工去技術化。去技術化的結果是不必僱用專職勞動者,時薪工讀工就可填班。另一方面,當1990年代後期,零售業面臨適用勞動基準法的關頭時,加盟總部大量把原來的直營門市轉為加盟門市,將原本總部直接僱用的人事轉由加盟主來負責安排,也就是更進一步轉嫁其人事成本。

        總結這些現象,作者認為,零售業的加盟制度,其實就是製造業外包制度的延伸,而加盟主如同外包體系中承攬部分製程的小頭家,在其中懷抱「翻身」成為「頭家」的想望。

以促成組織為導向的產業研究

        作者在本書一開頭,就提到因為自己的出身背景,使得他對「如何翻身」這個問題一直很感興趣。以致,在考察便利商店這種加盟體系的過程中,我想作者主要是以加盟主的角度出發,去呈現這個體系是否足以讓一個人「翻身」成為頭家的具體現實,而在考察完畢之後,由於總部對加盟體系的層層掌控,其答案明顯是異常晦暗的。

        如果一般從事勞工運動的人士來看零售業的勞動議題,多半會直接想到組織基層時薪工讀生的面向,相較起來,作者在書末試圖激勵加盟主應該團結起來,可說是相當不一樣的路徑。但這不是問題所在。反對市場主導的生產及社會關係,如果從這個立場出發,我當然贊成,加盟主應該團結起來向零售業財團爭取權益。問題在於如何可能:從主觀來看,雖然在加盟總部重重管控之下,但擁有門市、當家做主的海市蜃樓終究掩蓋了加盟主乃為小工頭、而遠非頭家的事實;從客觀來說,這些「頭家」被加盟機制緊緊綁在個別的門市裡,彼此為市場中的競爭者而互存猜疑,團結組織起來,也就缺乏社會基礎。

        即使加盟主們團結起來向總部爭取到較多權益,但如果這些人繼續以頭家的眼光來看門市的運作,那麼,這些「頭家」是會將利益與基層工讀生共享,還是獨自佔有利益以做為晉升成更大頭家的資本呢?如果是後者,那麼,加盟主團結起來爭取到較多利益這回事,是否只是更鞏固其作為「頭家」的階級躍升想望呢?

        因此我個人認為,如果有基層零售業勞工的組織運動,那才會對直接從事門市人事管理的「頭家」們產生壓力,迫使他們也必須團結起來轉而向總部要求更多利潤分享;而兩個部門的組織運動如果能與時俱進,也比較可望對於整體零售業的勞動環境,產生較正面的拉動力,促使小工頭與底層勞動者能夠攜手取得更多權益、而非為了爭食而自相打擊。當然,組織零售業勞工的主客觀條件,不比組織加盟主的條件好多少,光是分析此這議題就足以構成另一本論文或書、遑論如何實踐,我這裡這樣的提法,與其說是一種策略,還不如說是我個人的想望罷了。

        台灣的工運人士通常只進行素樸的組織工作,所謂素樸,並非指這些人沒有政治想像,而是指這些人沒有組織策略:只有在爆發集體性勞資爭議時方才被動從事組織工作,缺乏主動出擊。台灣工運界沒有從事產業研究的習慣,而不了解產業特性,就無法找出主動組織此產業部門內之勞動者的途徑。服務業、包括零售業,更是台灣工運的荒漠地帶。作者這本著作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把零售業中的加盟體系,做了非常詳盡的調查分析,讓我們這些平常只是超商顧客的讀者,也得以一窺加盟體系的堂奧。

        我想作者寫作本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協助加盟主們「看穿」加盟體系的海市蜃樓。但即使看穿了社會體制對個體的結構性壓迫,並不自動保證行動者會轉向團結組織起來,依據以往經驗,更多的底層勞工是從此認命,或試圖個別往上爬以脫離勞工身分。如果說這本書是一塊進入零售加盟體系產業研究的敲門磚,那麼,如何使其中的行動者,不管是基層勞工或小工頭,能夠組織起來挑戰市場導向的勞動體制,這就有待更多的研究考察與實踐檢驗了。

 

 

[勞工權益]從血汗超商看穿加盟體系這個圓夢捷徑/蔡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