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議題]企業民營化的反思-國營事業必須與財團爭利/朱言貴勞工議題

企業民營化的反思-國營事業必須與財團爭利/朱言貴

 

   
  [勞工議題]企業民營化的反思-國營事業必須與財團爭利/朱言貴  
   
 

  

面對金融大海嘯,傳統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莫不面臨極為難堪的處境,美國、西歐與日本的金融及企業,資產無不大幅縮水,而處於搖搖欲墜的局面,所謂:「一葉知秋」,值得社會各界正視。

        反觀中國大陸則不然,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一、二、三、五名皆為中國大陸的國營銀行,其中中國工商銀行獨占鰲頭,另外香港的匯豐銀行,則排名第八名,一向為歐美國家地盤的金融機構,業已換人做老大,其中代表的意義,殊堪玩味。

        此外,在企業界方面,西方世界亦岌岌可危,除了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宣告破產之外,今年西方與日本的國民生產毛額(

GDP),莫不呈現負成長局面,唯獨中國大陸一枝獨秀,維持百分之八以上的高成長局面,而且這是由國營企業帶動,成為帶動成長的領頭羊。

        換句話說,中國大陸選擇一條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完全不同的道路,按照資本主義開山祖師亞當‧史密斯的說法,每個人皆有一顆利己私心,而市場上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透過市場上的自由運作,足以發揮最大的經營效率,因此資本主義的世界裡,每個人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端,同時自私心也發揮到極致,導致貧富不均的流弊。

        從好的一面觀察,似乎創造了最大的財富,但是從壞的一面觀察,卻因自私心的盲目擴張,導致貪婪人性肆無忌憚殘害社會,衍生出無窮的禍害,二○○八年的金融大海嘯,導因於次級房貸風暴,而次級房貸風暴的原始源頭,無不肇因於各大金融機構主管,為了貪圖厚利的緣故,把次級房貸包裝成奇貨可居之商品,而銷售出去,一旦民眾無法付出次級房貸的貸款,那麼便製造出連鎖性的反應,金融機構普遍面臨破產邊緣。

        由於中國大陸屬於共產主義國家,根本不玩金錢遊戲,加上國內主要的企業,以國營事業居多,所以絲毫不受金融大海嘯影響,頂多因為歐美等國一蹶不振,其外銷訂單受到一些減緩而已,但是藉由擴大內需市場,其經濟成長的動能還是十分暢旺,尤其重要的現象是,共產主義國家的國營事業,沒有「與民爭利」的禁忌,蓋國營事業屬於國家所有,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事,何況可以把賺到的錢,造福社會大眾。

        在這一思想背景下,「眾人皆醉我獨醒」,當全球都因為金融大海嘯,疲於奔命之際,中國大陸經由家電下鄉,改善農村的生活,國營事業與民營事業都賺錢,特別是國營事業沒有綁腳綁手的束縛,賺了最多的錢,相對來說,便形成所謂的「國(營事業)進民(營事業)退」現象,這一點非常值得注意。在一九七八年鄧小平主張改革開放,那時代鑒於實施共產主義國家,莫不一窮二白,因此出現資本主義救共產主義的說法,等到二○○九年,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莫不面臨了奄奄一息局面,卻出現共產主義救資本主義的說法,希望藉由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火車頭,率領環球經濟走出負成長的困境。

        無論資本主義,抑或共產主義,只要能夠帶給人民幸福,即是好的主義。今日我們的重點,不在於探討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本身,而是強調國營事業不應帶有「原罪」(original sin),誰說國營事業不應與民爭利,難道財團剝削人民才是對的嗎?唯有突破此種思想框架,國營事業才能飛黃騰達,為民造福。

        在古典的羅馬天主教教義,認為借貸金錢,收取利息是罪惡的,到了基督新教的喀爾文教派,則主張收取利息是理所當然的事,從而因為民間借貸金錢增加,而帶動經濟的發展。

        同理,國營事業欲有效發展,就應該打破陳腐的觀念,認同國營事業以賺錢為主要目的,必須與財團爭利,俾帶給全民最大的福祉,才是國營事業的終極關懷!

 

 

[勞工議題]企業民營化的反思-國營事業必須與財團爭利/朱言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