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專題報導]經濟部不拚經濟、拚「正名」/編輯室專題報導

經濟部不拚經濟、拚「正名」/編輯室   朱明

        使用者付費,乃是極其淺顯的道理。中油及中船都不想改名,卻被迫「正名」。如果此項費用仍然責由國營事業負擔,從而影響到其經營績效,天道寧論!

顧名思義,經濟部是以發展國家經濟,為主要任務的部門,如果本身撈過界去拚正名,那是不務正業的愚蠢之舉,坐視國家經濟始終搞不好,本身難辭其咎,豈能把帳算到奉命行事者身上?國營事業「正名」又來了,經濟部長陳瑞隆日前表示,為配合政府推行的台灣正名運動,中油將改名為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而中船則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完全與振興經濟無關,經濟部不宜默不作聲,對之逆來順受。

        鑒於改名茲事體大,所花費的成本極為高昂,莫不引起各相關公司內部強烈的反彈,充其量只是滿足在上位者的政治需要。似此環境之下,經濟部不把拚經濟當成核心價值,反而以拚政治作為努力目標,這樣還像話嗎?明知「正名」費用高昂,卻執意蠻幹到底,便是看準了大家拿他們沒輒!

        俗話說:「心想事成。」如果經濟部無意去拚經濟,則中華民國經濟必然每下愈況,乃是理所當然的事。何況「取法乎上, 僅得乎中。」明知國營事業「正名」,造成經濟資源無謂地浪費,仍然不計代價蠻幹到底,其後果自然十分嚴重,無異以蒼生為芻狗。

        當中國「和平崛起」迎面而來,而「東協加三」自由貿易區又隱然成型,台灣未來面臨的挑戰,可以說愈來愈艱鉅。政府的當務之急,絕不是設法替國營事業「正名」,毋寧應該及早未雨綢繆,幫台灣尋覓出一條自由貿易之路,俾在全球全球經濟「區塊」成立之前,台灣的對外貿易尚有出路。

        經濟部長陳瑞隆係國貿局長出身,不會不明白橫亙眼前的險象環生局勢。然而明知執政當局的政策不可行,卻憚於冒犯「龍顏」,提出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其實是相當失職的一件事!政務官必須有為有守,以貫徹個人理想信念為職志,又何必為五斗米折腰, 屈服於政治力的干擾!?

須知國營事業「正名」,與台灣經濟「加油」之間,彼此是相互牴觸的兩回事,經濟部不宜在國營事業「正名」聲浪之中,掩蓋掉自我的專業認知,馴至陷國內經濟於萬劫不復的境地!

[專題報導]經濟部不拚經濟、拚「正名」/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