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勞工議題]現代人所需具備之全球觀/林嘉慧勞工議題

現代人所需具備之全球觀/林嘉慧

前言:        台灣加入WTO後,全球化的佈局與競爭應是身為現代人該用心去體認的。競爭者隨時會因全球化的關係,從各方面突然的出現。因資訊及通信科技的變革,大量訊息瞬間流動,其威力無遠弗屆,影響全球經濟趨勢深遠,因此,具備全球的眼光,是各行各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生存要件及能力。         WTO後全球環境的變化,將成為影響企業甚至個人生存最重要的變數,我們可以選擇改造來迎合這緊逼而來的新紀元,或是選擇遠離它而被淘汰。過去快速成長的經濟,已被全球化及瞬息萬變的時代所取代。如把這變局視為機會,具體發展出世界策略遠景,重新改造組織及核心優勢的企業應可脫穎而出成為贏家。WTO後各行業需面對國際性的競爭,如不能國際化,將跟不上世界的腳步。         「快」, Speed,「變化」, Change,是全球化兩個重要象徵。當然全球化並不侷限於這兩樣事情。速度,因為這個社會變化得太快,要跟上速度、隨時調整自己。每個人目前就面臨一個速度的時代,是整個環境,也不管是不是企業,速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速度快是很自然的現象,全球化使有形及無形的牆都不見了,今天當你在一個道路上裝有許多牆時,你想快都快不了。但一旦當牆都沒有的時代,你要慢也很難;當所有的人,你的朋友、你的敵人,都很快的時候,自己一定要快。台灣未來各行業的競爭力,就看能不能運用全球的資源,快速在全球經濟中佔到不可取代的位置。而全球化競爭的條件,就是講求速度、規模—在無疆界的市場中運用技術快速且大量地複製。何謂全球化?         全球化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在世界某個角落發生一件事情,對另外一個角落,好像不相干的事,也會發生衝擊。         在全球化時代,你的敵人當然是你的敵人,而你的朋友也是你的敵人,因為大家很競爭,甚至更嚴重的是,你自己就是你的敵人,自己要跟自己競爭。         全球化源自七十年代,為了克服資本主義生產過剩和利潤下降的問題,各國政府及跨國財團在新自由主義的倡導下,以「自由貿易」、「取消管制」等口號,打破一切旨在維護人權、工人、婦女、環境等保障。         大致上來說,全球化作為一種經濟力量,是不依靠任何人,包括主權者的意志而轉移的。且在某種程度上,它表明資本的力量已經發展到要解放國境的界限,而實施經濟的一體化與非國家化。固然,全球化不盡然就僅為經濟層面的全球化,但無疑地卻是以經濟力量為主要特徵。而且,全球化背後的驅策理念,就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free-market capitalism);亦即是將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散佈到全世界每一個國家,並且自有一套繞著經濟開放、鬆綁及民營化打轉的經濟法則。全球化最基本的道理是:沒有人在負責。         全球化時代的挑戰─無論是對國家或個人而言─就是要保存一種身分、家和社群的感覺,與在全球化體系之內盡其所能地求生存,兩者之間取得一種健全的均衡。全球化體系的存亡,部分是要視我們大家如何從中取得均衡。沒有積極開發的國家,絕不可能成長,即使有發展,時間也不會長久,這是必然的道理。         全球化也就是一種民主化的過程;民主化可以分成三個層面來看,一個是技術的民主化,一個是金融的民主化,最後一個是資訊的民主化。技術的民主化         針對技術的創新,我們所要想到的是,怎麼把業務跟技術結合起來,結合以後就可以提昇很多水準;提昇你的服務水準,提昇人家對你的需要。創造被需要的價值,現今社會創造價值是最高的一個層面,但其實也是生存最重要的一個基礎。         網路上重要技術的應用,將使得許多行業的“存在價值”受到挑戰,創新技術也就成為排除企業障礙,與區隔市場的新驅動力。透過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與企業外部(Extranet)的溝通能力,企業商品的傳遞管道就得以順暢。         傳統的有形商品的提供者正被擴展迅速的網路通路商取代,未來有形商品的供應商將提供多種的附加服務及具有附加價值的諮詢給客戶。於是品牌忠誠及客戶價值關係的移轉,將使得原來有形商品的提供者,變成附加價值的分配者。         而傳真、電話及e-mail等管道,本來就會限制住這些商品的代理商,但透過Internet,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取得與選擇幾乎就沒有限制了,最明顯的代表就是目前廣為流行的網路購物。         其實所有產業最大的轉變動力,是來自資訊科技(IT;Infor mation Technology)的競爭與應用,而資訊科技的設計主要便是要讓傳統的工作流程與顧客銷售服務更有效率。全球的商品供應商,除了在軟硬體的設備持續擴編,並將增加無線設備的應用及頻寬的需求,以多媒體方式呈現廣告,使得多數的通路將委託第三者連結的方式來傳播促銷。         有了科技民主化的改變,才能讓愈來愈多的人能夠使用愈來愈多的科技,把觸角伸向更遠更遠的地方,伸進愈來愈多的國家,而且無論在速度、深度或成本方面,都創下更快、更深、更便宜的紀錄。金融的民主化         有關金融民主化舉個例子來講,早期會跟銀行往來的人並不多。第一,大家沒錢,沒錢就少跟銀行往來,想存錢或在銀行開戶,五十元開戶,也是很不好意思,銀行也不見得會給好臉色,信用不夠也不敢借錢。以金融服務的提供者而言,銀行少又沒開放。以金融服務的需求者而言,公司行號也很有限。但隨經濟的發展,情況就此改變了。         如美國早在1960年代末期,「商業本票」市場興起之時,就已經開始金融民主化了。那些都是企業為了籌措資金,直接向社會大眾發行的債券,商業本票的發行人自己要經得起市場考驗,信用差則利率高,這顯示直接金融的部分,直接在金融市場上籌錢,雖然代價可能不一樣,可能籌不到錢,或籌到的錢代價很高,但在直接金融市場中,民眾有錢可以直接買,參與的人就多了。         接繼是1970年代家庭住屋抵押「證券化」,這對整個市場的流動性非常有幫助,可以把你的金融資產重新包裝後、打包後,再把它切成小塊賣掉,增加流動性,這使資金供給與需求者一下子大量增加。         而後的垃圾債券,或所謂的「高收益」產業便出現欣欣向榮景象,這為投資大眾提供了一個參與各種公司及買賣投資的管道。類似的金融民主化現象,也在國際間出現。很快的,各種投資產品均紛紛出籠,大眾可以任意選擇,而人們也的確都這麼做。個別投資人的資金,在這個高度競爭的全球共同基金市場中,愈能自由進出,基金管理人就愈能在各個企業與國家之間挪移他們的資金,不斷要求更高、更有保障的報酬率。         且全球化會產生一種非常強有力個人的出現,金融界可以用索羅斯-George Soros作例子,他操作基金在全世界市場上一個一個的打,當然對香港就比較吃力,引起一場激戰,到現在,香港還是很傷。以前有哪一個個人敢跟國家挑戰,輕易就被宰了,但是以索羅斯來講,雖以前馬來西亞總理Mahathir很恨他,馬哈迪在世界銀行年會的演講中,把索羅斯罵得非常嚴重,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也只能罵他,索羅斯賺完了就走人,頭也不回,絲毫不理會他人的看法。資訊的民主化         Internet全球連網,把資訊的累積能力,以及資訊流動的速度,都帶到人類歷史顛峰。全世界任何一個有能力將資訊轉化成「知識管理」的個人或公司,都有可能透過Internet,迅雷不及掩耳地改變我們命運。舉例而言,民國91年7月初,美國所羅門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證券分析師約瑟夫(Jonathan Joseph)提出半導體景氣即將反轉的研究報告,經過網路散播,一夕之間,全球共同基金經理人紛紛減碼半導體持股部位。台灣晶圓代工股票同步帶頭重挫,半個月時間,所有台灣持股人資產平均縮水25%以上。         一篇報告,可以砍掉台灣2000億台幣財富,這群被美國紐約時報普立茲獎記者傅利曼(Thomas Friedman)稱為「電子游牧族」的知識工作者,示範了「知識管理」力量。然而,也唯有「知識管理」,才能面對他們的「挑釁」。例如以往在銀行工作時,客戶詢問事情,即使不確定,說出的話,客戶也不會懷疑,因為他認為自己是來請教你的,而且當時銀行行員是金飯碗,說話都很不客氣,以前是這樣一個時代,現在則不然,目前是顧客主義高漲,行員則要以顧客為上,不能得罪。         但資訊民主化以後,這種資訊民主化以後,以前不尊重顧客的事情沒有了,知識不能壟斷,很多事情都不能壟斷,例如政治不能壟斷,經濟也不能壟斷,包括企業組織也不能壟斷。客戶已經不容許被你欺騙了,你不能把他當傻瓜一般,要比他還精明,提供更多資料給他,然後根據這些資訊,來提供產品讓客戶賺錢。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如何把資訊放進你的商品裡面。         現今網路上各種的電子通路,除了可消弭地域的藩籬,中介的商品服務商及網路整合者(金融入口網站與電子商場的經營者),期間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提供一無遠弗屆的通路,讓消費者不受限制的比較各種商品及其價格。         由於有了那些衛星天線、網際網路和電視,我們現在才能夠穿透所有有形與無形的牆,聽到、看到以及觀察到各式各樣的事物。 資訊民主化的現象也使交易市場發生質變。買家不僅可以從全球各地買賣有形及無形的商品與金融商品,他們還可以透過家裡的電腦下單買賣,網際網路交易網站現在已提供免費行情資訊與投資分析工具,甚至不必透過交易商就可完成交易。         我們目前看到許多服務,其實就是一種結合資訊、再給合科技,研究出來一種比較整合性的商品,這是現代各行業所不可避免的方向。結論         透過企業的收購及金融商品(保險、銀行、證券)的集中化,整合趨勢可以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並創造新的全球價值服務體系。當企業超越地域限制,提供多種商品的傳送管道,再加上適當的商品包裝,在價格、市場、促銷與客戶關係管理上自然有相當的競爭優勢。         而當多數企業從整合的狀態轉移到策略應用時,那也就代表一股強大的金融服務轉變趨勢已然成形。目前市場上多數的行業會針對不同的市場做區隔,並推銷其擅長的商品,以增加其業務的利基,進而在整個產業的供應鏈位置上作適當的定位,這些新的商業模式勢將取代原先在地理位置上占盡優勢的那些傳統金融服務業者。         跟全球各種行業的「老大哥」比起來,台灣的企業仍然佔有「小」組織中彈性、速度的優勢。雖然面對變動時傾向神經質地誇張,但是,仍然能夠調整自己,精敏地解決困境。         但是在新世紀的全球市場中,台灣的企業與個人仍然需要有提升的準備: 一、心態上,學會跟「改變」相安而處 二、能力上,培養從製造轉往行銷、運籌、研發上不可取代的競爭力 三、氣度上,學會能更快融入國際社會的多元包容力         懂得善用自己「小」的優勢,用開放心靈,快速跟全球有利的資源聯手,是台灣企業面對新世紀全球化競爭最強的競爭力。

 

臺灣石油工會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7號5-6樓 TEL:02-23817712 FAX:02-23753986     http://www.tpw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