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勞工

[工作研究]與員工建立良好關係/葉有仁工作研究

與員工建立良好關係/葉有仁

        一個企業管理者所竭力以求的,便是如何使每位工作人員,在工作上能產生其所要求的行為。然而一人加入一個企業組織中,所帶來的不僅是他的工作能力,同時也帶來足以影響工作行為的各種情慾;有一句話「雇用一雙手,整個人常隨之而來」即是此意。因此,一個企業管理者欲求有效的管理,使員工充分發揮其才能,進而提高其工作效率,首先就須研究員工在工作中之行為,進而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配合;換言之,「員工關係」的了解與增進是必須的。

一、員工關係的意義

        傳統的企業管理哲理,往往只注重企業目標的達成,而忽略了企業是一個心理社會體系,一切的管理措施,都需要透過人去實施;而現代的企業管理,由於體認了人力資源在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性,在管理方面已逐漸由重視物質環境與作業程序的控制,而轉變為重視改進組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目前,有許多的大型企業組織,紛紛從事員工態度,意見與工作精神的調查,並加強主管單位的「人群關係」之訓練,提供員工休閒的計劃、活動、出版刊物及其他措施,目的即在透過「員工關係」的了解與掌握,進而鼓舞其工作精神,增進其工作效率。

二、什麼是良好的員工關係

        所謂良好的員工關係,並不在於員工彼此間或員工與公司間的和諧關係,而應建立在良好績效的達成,以及適當工作關係之和諧。一個良好的員工關係如僅在於達成組織的和諧,而不能對組織績效的提高有所裨益,對企業而言,事實上將是一個很糟的員工關係。

        有位大學校長曾說:「使第一流教師教學,是我的責任,至於該教師能否與其它同事或我相處融洽,那倒是另一回事,的確,我們這裏有難以相處的教授,但是,他們的的確在教學啊!」當他的繼任校長,以「和平相處一的政策來代替他的措施時,整個教授團的成就和氣質,蕩然無存了。

        由此可知,良好的員工關係應該是增進員工工作效率的推動力,而非使企業和諧停滯於現狀的維持力。

三、主雇關係並非買賣關係

        長久以來,人們多認為主雇間,最重要的莫過於「金錢關係」;這種觀念,是把工作力當作商品,一定的價格,可以換取一定的工作力,換言之,提高薪資報酬,即可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實上,人是有需求、有感情、有認知、有特定態度與價值觀念的主體,除了金錢外,人尚有許多其他的需求。因此,一種良好的員工關係,是維繫於多種需求的:

1.工作環境:         可分為有形的與無形的兩種。有形的如工作時間、所在地之交通、經濟、氣候與社會治安,或者內在工作環境如照明、音響、通風、擺設等皆是。據調查報告,許多員工的工作效率低落,純因工作環境不良,如太髒、太亂、光線不足、通風不良。曾經發現在一個噴漆工場裝上一個排氣口之後,噴漆工人的不快之感消失了,工作效率也跟著提高。

        無形的工作環境如公司的組織型態、業務狀況、政策措施、工作氣氛、以及員工與員工間的關係皆是。常常會發現,許多阻礙工作效率的原因,是因為員工與員工間,不能建立起一種和諧的同事關係;甚至有所謂「私仇公報」的現象,嚴重的影響了工作績效。

2.工作的滿足:         這是屬於精神上的需求,通常是起自內心,發自心靈。人都有好勝心、榮譽感,人人都希望被尊敬,而不願受群體排斥。這些心理需求轉移到工作上,便成為一種對工作的寄望。這些個寄望如能獲得滿足,通常員工都能全心全意、自動自發的去工作。促成心理滿足的因素來自工作的性質、職位階級、對工作的興趣,以及在工作上所能獲致的權力控制等等。

        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一般擔任專業性的技術人員,較一般事務人員或創造性工作者,對工作容易感到滿足及成就感。同時社會一般所尊重的職位亦較容易感覺滿足。

3.合理的報酬與正確的評估:

        薪資的報酬在員工工作動機的調查中,雖不是人們工作的唯一或首要的動機,但仍是一般員工所重視的問題。至少在目前,金錢是員工感受企業對其工作貢獻評價的象徵。

        假如一個人能因工作績效差而被解雇的話,那麼一個人亦能因工作績效極優而發財;員工的薪資報酬與其工作績效成正比。健全的薪資制度可以激勵員工的工作動機,提高其工作精神。金錢如能好好利用,的確是促進良好員工關係的重要因素。

        所謂評估即涉及到員工考績與獎懲的問題。一般認為就這方面而言,公平處理較獎勵的多寡來得重要。例如甲、乙兩位青年,雄心勃勃,同時進用,同工同酬。年底,老板援例辦理考績,甲分數較高,獲得了晉升的機會,這對甲來說,是一件欣喜的事,然而對乙而言,無異是一記悶棍,這種結果通常使乙不是無所事事,便是辭職不幹。

        因此,員工的工作評估,務必做到正確與公平,才能取得員工的信任,使考核發生積極性的獎勵作用,鼓舞員工工作精神。

4.員工參與和意見交流:

        在民主與開明的領導氣氛下,員工有參與決策或團體討論的機會,將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促成良好的員工關係,使他們由漠不關心轉變為合作,並且在心理上使其感到被尊重的滿足;在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中,同時培養了個人獨立思考和創造的才能。

        任何一個企業的存在,都有其目標與種種措施,要能達成這些目標與措施,必須上下員工一致了解,而後才能協同努力,而這了解即有賴於意見交流。

        聖經舊約中曾記載,巴比爾人企圖建立一座通至天的塔,因而引起了上帝的震怒,但是上帝並未直接摧毀其塔,僅是搗亂了他們的語言。由於彼此的意見無法溝通,塔的計劃亦無法完成。這段記載雖屬神話,但卻道出了意見交流的重要。

        尤其在今天企業組織日益複雜,人員日趨眾多,組織中各階層的意見也越趨隔閡;高階層的領導者如能有一個民主的作風,聽聽員工的心聲,對於良好員工關係的增進,將獲益不少。

5.員工福利:

        在企業裏,福利經常可以彌補待遇之不足;一般而言,福利措施辦得較佳亦即福利優厚的企業,其員工的關係較為良好。

        目前員工的福利措施一般為:休閒活動(舉辦郊遊、聯歡會等)、金錢上的福利(如節日慰勞金、年終獎金及退休金、分紅入股等)、精神與知識的福利(如設立圖書館或專業研究班、員工的在職教育以及休假等皆是)、食衣住行與假節之福利(如節日給假、公司的餐廳宿舍、交通車及制服的分發等)以及醫療保健之福利皆是。

        在優良福利的環境中工作,員工將會愉快勝任。

6.管理方法與態度:

        一個具優良工作環境、待遇與福利的企業組織,如果不能配合一有效、合理、能被接受的管理,則那些良好的條件措施都將徒勞而無功。

        管理是一種藝術,它需要一些態度、政策及方法,來引發員工的才能,使他更具生產力,而凡此種種,皆靠管理者有充足的知識,尤其是心理學及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才能充分發揮管理的藝術。管理牽涉到管理者權力的運用,權力的運用應使員工能獲得激勵、滿足,工作上更具創造力、生產力,組織內將更具友誼氣氛,人際關係更融合,而不只是管理者的自我表現。一個人不懂人性本質及員工心理的管理者,權力的運用非但不能促進良好的員工關係,反將成為他與員工間的一道阻礙。

        當然,良好的員工關係並不完全建立在這六點上,但不可置疑的這是最基本的基礎。人類的行為不可捉摸,有時連本身都不瞭解,心理學家形容人的心理就像一個黑箱(Black Box),即是說明人心是難測,難以掌握的。但只要能把握這幾項促進良好員工關係的基礎,努力去做好它,相信對於建立一良好的員工關係,提高其工作績效必有很大的幫助。

四、不良員工關係的現象與原因

        當員工的需求未能滿足,在心裏自然會產生一種不滿的反應,這種不滿的反應形諸行為,成為對企業不利的現象。若能了解這些現象以及造成這現象的來龍去脈,也有助於員工關係的改善。

        就人格心理而言,員工不滿的情緒,所產生的現象有下列幾種:         1.自衛方面的應用:採取不適當的逃避方式如攻擊破壞機器設備、退縮、幻                 想、壓抑、冷淡、反抗等,直接的影響生產作業。         2.發出牢騷怒言:挫折引發不滿,不滿又發為口頭的轉向攻擊,會影響團體                 士氣。         3.工作因循遲緩:這是屬於一種消極抗拒的行為,不對人發,而是藉著工作                 上的怠惰消極來抗議。         4.出勤率不佳:出勤率不佳是表示員工對工作不適應的徵候,或者一種抗議                 的表現,尤其是無故的缺席,更徵兆著員工的不良反應。         5.產生疾病或發生意外事件:有些員工心理上受到挫折,會連帶使身體健康                 受損,例如頭痛、高血壓、消化系統潰瘍等。又有某些人會失去正常情緒                 的控制力,易肇事端,而發生意外事件。         6.紛紛離職:這是員工不滿情緒的積極表現,乾脆辭職不幹了;這種離職現                 象同時會傳染,造成對企業極為不利之事。

        上述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嚴重的影響員工與公司的關係,更削弱了工作績效。我們撇開員工個人的人格結構,早期的教育及家庭等因素不談,針對企業的措施及管理而言,可發現主要原因不外:

        1.組織與個人的衝突:傳統的組織理論主張以控制懲罰的方法管理員工,可                 是現在民主卻提倡對個人價值的尊重,因而形成組織目標與個人工作動機                 的衝突。         2.工作的挫折與不安:工作是維繫人心理健康的最佳藥劑,人的一切需要與                 動機都要透過工作才能滿足。可是現代的生產方式及管理方法,常使人產                 生挫折感與緊張的情緒。

       3.薪資與福利的影響:薪資象徵著個人的社會地位,與表達一個人對組織的                貢獻。員工的鬧情緒或不良現象,常常牽涉到經濟的報酬,或福利、特權                的優待上。

       4.管理及工作環境不當措施:主管抱著傳統的觀念,採取獨斷的領導或高壓                致策,使員工情緒陷於困擾。其次工作環境的不良、惡性加班延長工時,                或者員工彼此間的不睦氣氛,皆足以引起不滿,甚致離職。

五、預防重於治療

        有了問題的現象與原因,要謀求解決之道較為容易。只要企業經營者能把眼光放遠,把員工當成是你事業上的伙伴給他禮遇,為他們塑造一個優良的工作環境,相信這些不良的現象都能逐一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企業一旦有這些不利的現象,最好應該立刻給予消除。但俗講「預防重於治療」,更好的方法便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先防患於未然。

        防患的工作可分三步驟進行。首先應從員工的甄選開始,要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選取適合的工作人員,繼而給予職前訓練,俾使員工能儘快適應環境,進入情況。

        第二步便是根據員工的需求,儘可能合理的給予滿足,換言之,建立起良好員工關係的基礎。

        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便是激勵。因為光是滿足員工並不足以提高其工作效率,還需要給予適當的激勵,經營者首先想到的大概是金錢,但事實上,金錢激勵或許對按時計資的員工有效,對一般經理階層或受過教育的中層員工則效果不彰。必須有賴管理當局針對不同的激勵對象,運用智慧與知識,尋求一能有效激勵員工的措施,方能有助於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臺灣石油工會台北市重慶南路1段7號5-6樓 TEL:02-23817712 FAX:02-23753986     http://www.tpwu.org.tw